第407章 進京人

京師民間一直流傳着一個傳說,就是“先有潭拓寺,後有北京城”。百姓口頭的潭拓寺,如今已經更名爲嘉福寺,也就是當初楊帆跟着祖大壽,遇見朱由檢的地方。

今年由於朝局不穩,加上朱由檢繼續人才來鞏固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才隔了一年,又開恩科。至春,熙熙攘攘,遊客成羣。一些早至京城的才子,也趁着開春的暖勁,來此遊玩交友。一時間熱鬧非凡。

嘉福寺的後院中央,有一株千年銀杏樹,傳說當年是唐太宗親自種下的。至春,新芽未抽,舊葉落盡,沒有了仲夏時那種亭亭如蓋,綠葉蔥蘢的茂盛,也沒有清秋時分,滿地金黃,落葉如金錢雨那般的唯美。有的,只有枯枝、石凳和一老僧而已。

由於只剩了枝椏,這裡並沒有遊人香客駐足觀賞,倒也顯得清淨。老僧拿着笤帚,在已經很乾淨,片葉不留的樹下,清掃着。

楊帆走了過去,刀放在桌上,一禮:“大師。”

老僧回過頭,笑了笑,“不錯,不錯,剛來時,施主眼裡,還只有寺與聖上,如今已經能見老僧了。”老和尚手中的笤帚一頓,直起稍彎的腰,將桌上的茶水倒了一盞出來,細細品着。

高手在民間,楊帆清楚老僧的本事。“初到寶地時,楊帆不過一個普通人,目中無前輩,那是不識泰山,只因自己太渺小了。”

“那如今呢?”

“如今……依舊渺小。不過走了一遭,眼界卻開闊了。觀此山彼山,也懂得了看風景。”楊帆將刀挪到了另一空置的石凳上,問道:“此間無落葉,大師爲何還要清掃?”

“此間無葉,心中有葉,所以要掃。”老和尚見楊帆坐下,也替他倒了一杯茶水,“茶涼了些,莫怪。”

楊帆雙手接過老和尚遞過來的茶水。道:“倘若心中無葉,滿地皆是落葉,又當如何?”老僧笑着放下手中的茶盞,道:“見或不見。”

老僧的話。說的總是離滿還差那麼一絲,留下的那是餘地,讓楊帆自己去想。楊帆拿起那柄繡春刀,“不知寺中還有沒有靈堂,這柄刀。在下想要供奉在堂中,是位故人的刀。”

“阿彌陀佛,人有意,而刀無情。施主的這柄刀,或者說是那位故人的執念罷了。將其執念供奉與靈堂,不覺得是對他的一種爲難嗎?”

風吹過,楊帆的髮絲稍稍吹起。他笑了笑,將繡春刀從石凳上,又挪到了地上,然後拿起那柄冬青。便走了。桌上茶涼,老僧雙手合十一禮,口中呢喃。

楊帆準備入城。

京師的不少人,都知道楊帆已經抵京,甚至更有人,時刻掌握着楊帆的動向。來源只因一點,楊帆在十二陵呆着的幾天,守陵的士卒上報的情況。然而卻沒有人敢去驚動他。十二陵是帝陵,不容他人擅闖,連楊帆。都沒有邁過那條河,一旦邁過去,那就是私闖皇陵,論罪誅九族。

“他呆在皇陵數日。不肯入京。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在向朕示威嗎?”朱由檢看到駱養性送過來的消息,不覺冷笑了幾聲。按照朱由檢的想法,楊帆拜皇陵,就是沒有叛明的意思,似乎在向自己表示什麼不滿。

“他可能在想着,該是以如何的身份入京吧。”孫承宗道。“想明白了,自然會來見聖上,至少,他已經到了京師,若是他不想見聖上,也就不會來京師了。”

“那他這又是演哪一齣?弄得朕哪裡對不起他似的。要不是朕,他早就死了不知道幾次了!”

孫承宗一禮,道:“聖上,做臣子的,需要揣測聖意,但是做聖上的,並不需要如此揣測做臣子的心思。”

“你的意思是朕猜疑心過重?”

“不敢。”孫承宗躬身一禮,道:“做臣子的,本來就是該替聖上分憂。若是聖上有任何的芥蒂和不喜,大可直接抹了咱的官帽即可。可是,聖上。若是一個做臣子的,盡心盡職,做的任何一件大事,都是鞏固江山的好事,您認爲一個屢建奇功的臣子,一步步被打壓,最後連爵位都削去,能不寒心嗎?”

朱由檢笑道:“朕記得,當初跟朕談楊帆的封爵,也是孫老您,對吧?”

“是的,聖上。”

朱由檢放下手中奏摺,道:“那就再談一次,重用楊帆的事情吧。”

孫承宗一禮,道:“聖上英明。”

……

……

今日進京的人,很多。

各地的會館,都忙着接待同鄉進京趕考的士子。各地方學子因爲科舉,捧書苦讀,以圖功名。每年考試之間,成百上千的各地舉子紛紛來到京城。他們大多家境一般,有的還很貧寒,又加路途遙遠,人地生疏,鄉音難改,在租住客店和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上,常受一些店家的欺凌,舉子們迫切希望這些問題能有人幫助解決。

隨着這些問題出現得越來越多,得到了先期來京做官和做生意的一些當地人的重視。出於同鄉友情,他們相互邀請,籌措資金,購置房產,供來京的舉子和其他來京謀事的或旅居者住宿之用,會館由此而生。

一些士子鄉音未改,紛紛交談,說着共登金殿的祝賀話。唯獨單刀入城的楊帆,顯得有些另類。身後的馬車之中,運着一大箱的珠寶。

看到楊帆手中提刀,守城人便生了一分警惕,橫刀一攔,問道:“幹什麼的?”

“進京。”

“廢話,我會不知道你是進京的?我問你,是什麼人,打哪裡來。”

楊帆側過頭,看着守城人,高聲道:“蒙古特使,打青海而來。”

這一高聲語,驚得還在攀談家鄉,互相寒暄的士子一驚,紛紛轉過頭來看着楊帆,這個漢人,剛剛說了什麼?

一個漢人,竟然說是蒙古的特使,還說從青海過來?這開得是什麼大玩笑話。所有人,都認爲楊帆是瘋了。

“你……你叫什麼?”

“楊帆。”。

第450章 本心第411章 寧國侯第334章 軍至第284章 不器而立第50章 筒子樓,是怎樣建成的第452章 大清洗第110章 開業大吉第470章 迷人眼第135章 海上有人?第368章 談笑風生第100章 風雪夜殺人第430章 一口棺,兩座山第297章 文臣文程終文成第49章 大捷歸京第384章 纏鬥第362章 歸家(上)第443章 枯木逢春第211章 博弈第358章 一顆星辰第281章 院門開,人歸至第248章 下江南第86章 品酒第9章 三文錢的道義第388章 援軍第38章 死亡的勝利第462章 父與子第260章 聽聽這冷雨第40章 大明沒有一個是孬種!第469章 林中撫曲第296章 花招爲誰耍第492章 過河卒第211章 博弈第217章 你想多了第50章 筒子樓,是怎樣建成的第150章 再起航第402章 祖地遊第223章 靜與動第517章 黃袍之戰(下)第265章 招兵買馬第454章 恩斷義絕第414章 被遺忘的利器第155章 抵達澳洲第34章 圍城第460章 準備第424章 三十而立第38章 死亡的勝利第171章 天子門生第276章 賭債賭還第193章 齋內出奇物(下)第252章 斬盡滿園黃花(下)第9章 三文錢的道義第252章 斬盡滿園黃花(下)第216章 醞釀第241章 行之第53章 孫老來了第238章 就是這麼任性第312章 負海擔山第346章 嶽靈甫第425章 花燭夜(上)第88章 士農工商第411章 寧國侯第361章 站隊第38章 死亡的勝利第102章 你陽痿在先第452章 大清洗第116章 什麼是公平第494章 洛陽大順第74章 三杆槍,震朝綱(下)第304章 歸去來兮第126章 嗟食與尊嚴第399章 一江湖水(下)第92章 誰敢與吾輩煮酒第55章 這個土豆必須上交給朝廷第480章 舊地換新顏第395章 樑上君子第342章 驚變第297章 文臣文程終文成第149章 西北息,西北兮!第145章 鄭芝龍的野心第483章 義從赴西平(下)第108章 壁咚第440章 多餘的解釋第408章 好雨知時節第483章 義從赴西平(下)第391章 請神問第61章 言官唾迎第258章 芊芊往事第70章 怒衝冠第418章 碑文完美有誰看第174章 楊帆歸來第182章 國難財好賺第296章 花招爲誰耍第511章 爭氣運第381章 高調奢華第13章 神壇上的人第109章 開業打擊第499章 威脅第239章 故人逝第407章 進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