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

PS:感謝書友“20171216173523927”投的月票和打賞。

杭州府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凱旋儀式。

江南民衆的心氣兒,已經膨脹到了頂峰。

此次西征,雖說義興朝僅得到八府半之地,但影響是極大的。

首先,浙西已經徹底穩固,有了江西以北半璧土地,浙江除了浙南臺州、溫州二府,其餘全已經落入九府,已經全部落入吳爭掌控之中。

按眼下的局勢,清軍已經不得不採取收縮,向福建戰略撤退,台州、溫州的光復已經指日可待。

其次,江西北部數府的光復,爲義興朝拓開了西進的空間,有了逐鹿中原的可能。同時,與西境永曆朝的勢力有了相連的可能性,當然,這非常難,雙方皆已登基,有了天子,這種聯合只能趨向於表面,而無法真正的融合。但至少雙方在抗清這件事上,是一致的。

最後,此次西征吳爭的最大收穫是十三萬人口,這最大限度地緩解了治下數府之地的勞動力缺口,也解決了吳爭對擴軍的渴望。

也就是說,只要從這十三萬人口中,遴選出三、四萬兵員,那麼吳爭麾下兵力就能超過十萬人,而這十三萬人本身是身經百戰的忠貞營老兵,身體素質還是可圈可點的,要選出三、四萬人不難。

除了答應高桂英等人獨立組建二衛,其餘遴選出的人將補充進各衛。

而剩下的九萬人,將落籍各府,補充各府的勞動力,尤以松江新城爲最。

這些人將爲軍工坊的生產,提供紮實的人力基礎。

由於要應對福建清軍的北上,李過、高一功及其部臨時被留在廣信府。

廖仲平、夏完淳得到朝廷的命令,分別主兵囤於荊州府和南昌府,與嚴州衛形成互爲犄角之勢。

高桂英、金志達等還有俘虜博洛,隨吳爭班師回到杭州。

朝廷大肆封賞此戰有功將士。

高桂英被封爲國夫人,封號改了一個字,爲“忠義夫人”。

李過受封爲夔國公。

高一功受封郢國公。

劉體仁受封皖國公。

連吳爭麾下池二憨、宋安、戚家兄弟也有封賞,分別被授予散階明威將軍、宣武將軍和昭信、忠顯校尉。

……。

清廷使團二十六人,在錢肅樂的陪同下,到達杭州府。

正副使分別爲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學士陳之遴和秘書院大學士陳名夏,餘者皆爲二人隨從。

安頓之後,錢肅樂來見吳爭。

“爭兒,我此次前來,所爲二事,一是陪同清使,二是爲你和萱兒完婚。”

吳爭攙扶錢肅樂入座,道:“岳父能親自前來證婚,是小婿的福分,只是……時間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吳爭的意思是說,清廷使團不可能在杭州府滯留,因爲吳爭已經準備好拒絕。

再怎麼着,吳爭也不能自己把自己賣嘍不是?

博洛一旦釋放,先不說帶來的負面名譽影響,就說博洛一回京,將自己主動進攻江西之事說出,那麼一場大戰必被引發,吳爭想趁這兩年好好治理內政、整頓政務、發展軍工的計劃就得中斷。

而江西數府更不可能還給清廷,義興朝還不還那吳爭作不了主,反正饒州、廣信吳爭是絕不打算還的,入了口的肥肉,哪能吐出去?

錢肅樂自然聽得懂吳爭的意思,他微笑道:“無妨,我已向朝廷告假一月,這總夠了吧?”

吳爭遂眉開眼笑道:“那敢情好!那……我這就派人去叫瑾萱,讓她來見岳父。”

錢肅樂擡手阻攔道:“既然有一個月的時間,晚見半天也無妨,我要與你說說正事。”

吳爭一愣,遂肅容道:“岳父但說無妨。”

“第一件事,首輔黃道周品行正直,行事縝密,爲朝廷上下交口稱讚,連陛下如今都很是仰仗於他,每每有難決之事,都會問詢於他……王爺此番舉薦,於國於朝有大功啊。”

吳爭嘿嘿笑道:“舉手之勞罷了。”

“我今日受命前來,就是要與你說說朝廷的意思,六府半之地,朝廷無意交還,這一點,無論是陛下還是大臣,由上至下都是一致的。”

吳爭大慰,道:“我也作如此想。清廷有能耐,就戰場上見,想靠談判得到戰場上得不到的,做夢!”

不想錢肅樂道:“陛下的意思是,如果王爺能將博洛放回,那就顧全了雙方的顏面,如此既得了六府半之地,王爺也得了二府和十三萬民軍,清廷雖說失了不少州府,可終究也得了長江北岸四府半的地,只要顏面能保全,應該不會向南用兵。”

吳爭的眉頭開始皺起,“岳父也是這意思?”

錢肅樂搖搖頭道:“我當然不是這意思,你以奇制勝之事,雖說沒有多少人知道,可無論廖仲平還是夏完淳,都不可能去隱瞞陛下。這事或許能瞞一會,可瞞不了多長時間,人多口雜,一旦清廷得知,怕是傾舉國之力都會南下。”

“既然岳父知道釋放博洛的危害,爲何還要勸我?”

錢肅樂嘆道,“國與國之間,除非一方碾壓另一方,否則,就是一種妥協,無非是一方佔些便宜,一方吃些虧。如今你想佔盡便宜,而讓清廷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這,肯定是做不到的。”

吳爭蹩起眉頭道:“那就打一場可控制的局部戰爭,用戰場的勝敗說話。”

錢肅樂也皺起眉來,“你真要提前與清廷一戰?”

吳爭搖搖頭道:“不是提前,岳父也知道,眼下義興朝和我都沒有做好北伐的準備,糧、餉需要籌備、軍械需要生產、民衆尚未動員……三年,至少需要兩年。”

錢肅樂點頭道:“你能這樣想,我就放心了。爭兒啊,是,我們的目標是北伐,可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還天下一個清平世界,令百姓安居樂業。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千萬不可輕舉妄動,否則,就算北伐成功,也是兩敗俱傷之局,真正佔便宜的,會是永曆朝和據說已經歸附永曆的南邊鄭家。”

“我明白。”吳爭點點頭道,“可博洛我絕不會釋放。清廷若要以此開戰,我奉陪到底!”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百三十一章 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九章 兩個方案,怎麼選?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六百八十七章 北城失守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九百六十九章 帳務凍結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一千零一章 你不會徇私枉法吧?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第一百十五章 山賊都配軍師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