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

新昌縣令投敵,理應該死。

可害苦了新昌縣城那些無辜百姓,這一夜間,被屠殺者不下三千人。

幸虧韃子也趕時間,沒有象揚州、嘉定那般有充足時間屠城,大部分的新昌百姓逃過了這一劫。

可這樣一來,消息就瞞不住了。

這纔有了斥候向吳爭回報。

吳爭得知之後,立即派人將情報傳向紹興府。

紹興府這次的反應非常快。

或許是因爲有魏文遠三千明軍精銳在的緣故。

再沒有提起轉進。

朝廷上下,前所未有地能力合作。

僅三個時辰,魏文遠率三千明軍拔營南向,直奔三界迎敵。

這還不算,朱以海這次是下了大本錢,他令廖仲平率衛所全員,充作後備隊,爲魏文遠部壓陣。

三千六對一千,朱以海志在必得。

說來也怪,朝廷從上至下,無人提及吳爭的樑湖衛所,似乎在這個時候,樑湖衛所的千多人被朝廷選擇性遺忘一般。

整個紹興府由此被調動起來。

至少有上萬的百姓或徵募,或自發地加入了這場即將到來的戰鬥,他們肩挑手拎,參與了運輸糧草的任務。

雖然吳爭聽聞斥候回報之後,有些失落。

但內心還是激動的。

這個時候,難道還有比萬衆一心,更能激動人的事嗎?

吳爭相信這次明軍一定能贏,雖然之前與魏文遠見面時,魏文遠稍顯得趾高氣揚,但這不妨礙吳爭對他的判斷,魏文遠是個老兵。

老兵懂得作戰,作戰的本身趨弱避強。

老兵懂得拼命,該拼命的時候絕不含糊。

所以,吳爭判斷,這場仗就算不順利,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明軍勝利。

當吳爭將自己的判斷對手下百戶宣告時。

厲如海不認同。

他道:“不是屬下長他人志氣來自己威風。大人所言,聽起來確實就該如此,可大人忘記了,明軍從江北潰退之後,從無勝過。當然,大人是例外。”

這些天來,一直都是站在吳爭對立面的錢翹恭,一樣潑了吳爭的涼水。

“吳千戶,屬下雖然沒有大人那般顯赫戰績,但好歹也是見過幾仗的,明軍屢戰屢敗,上下對建州人素有恐慌之人。這次以衆擊寡,若打順了手,取勝確實不難,可萬一要是開局不利,則定會一鬨而散。樑湖離三界百里地,此時大人拔營前往還來得及。”

吳爭有些不高興。

不論對朱以海意見多大,可吳爭希望這次明軍能贏。

不爲別的,脣亡齒寒的道理,吳爭是懂的。

對於厲如海的話,吳爭是一個字都不信。

從嘉興府外官道到金山港,再到始寧街,三戰三捷。

這不是吳爭打的,而都是明軍和民間義士打的。

明軍士兵不缺少作戰的勇氣和技能。

明人更不缺守護家園的膽量。

對於魏文遠所部,吳爭很清楚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韃子就算是騎兵,明軍也不可能真的拿肉體去填,三界地形吳爭不熟,可三界有山有水,吳爭總還是知道的。

既然有山有水,明軍就可以依託山水之利,對抗韃子的騎兵之勢。

最重要的是,韃子是孤軍深入,不解決這支明軍,它們不敢向紹興府而來。

因爲那樣,它就面臨着合圍的危險。

再加上有廖仲平所部壓陣,吳爭很難想象,以廖仲平的沉穩,就算魏文遠一時失控得了失心瘋,廖仲平所部,也能及時抵上。

橫算豎算,吳爭得出的結論,同樣是明軍會贏,無非是傷亡多少而已。

對於厲如海、錢翹恭的建議,吳爭選擇了左耳進,右耳出。

未戰先慮敗沒錯,可杞人憂天,就太過了。

吳爭下令,衛所各營,繼續按原定計劃進行訓練。

五營百戶執行命令轉回,只有錢翹恭不走。

“吳大人,屬下以爲,還是派兵前往爲好,哪怕趕上百里路,看個熱鬧,也就是損失一天的訓練時間。”

吳爭皺眉道:“錢百戶,你真以爲本官是小肚雞腸,與朝廷鬧彆扭?你可知道,監國殿下爲何寧肯派出廖千戶所部,也不想向本官下令的原因?本官竄得太快了,礙了有些人的眼,若連這點都不自知,本官就會成爲所有人的眼中釘。這次既然明軍勝券在握,本官何必再去湊這份熱鬧,瓜田李下,無故惹一身騷?”

錢翹恭微笑道:“吳大人今年貴庚?”

“過年後就十八了。”

“那屬下比大人要虛度一年光陰。”

“唔。”

“可屬下感覺,大人就象比屬下大上了許多。”

吳爭隨口應道:“哦?”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

“呃……,錢百戶言重了,本官怎敢與錢大人相提並論?”

錢翹恭有些怒意,“屬下的意思是說,大人與家父一般地有城府。”

吳爭的臉色變得不虞起來。

“錢百戶究竟想要說些什麼?”

“想請大人下令,拔營前往三界。”

“不準。”

“那屬下率騎兵營前往,若無事,也就半天時間,可返回衛所。”

“本官白說了對嗎?不是本官不願去,而去要避嫌!你的騎兵營前往,一來戰馬之事就會暴露,不單本官受責罰,張尚書、令尊都會受連累。不準。”

“大人答應過,騎兵營不受大人指揮。”

“呃……?可你受本官轄制,難道你敢抗命?”

這話沒錯,錢翹恭是吳爭麾下百戶,自然受吳爭節制。

錢翹恭沉默了。

吳爭有些尷尬,也不打招呼,轉身離去。

……。

魏文遠的軍齡已經有十幾年了。

能爬到鎮撫之位,不僅是靠王之仁的提攜。

更靠着他拼殺出來。

無論是大順叛軍,還是韃子。

魏文遠都面對過。

只是二者的戰果不同,對叛軍魏文遠勝了,對韃子,輸了。

可魏文遠並不認爲自己是孬種,他認爲失敗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朝廷。

朝廷意志不堅,武臣不肯用命,導致了弘文朝的崩潰。

如今,自己率三千人迎戰韃子千騎。

魏文遠有十足的把握。

但魏文遠並不自大。

他一到三界,便下令徵召三界百姓,在沿山官道上設置柵欄,拋灑鐵釘,安放拒馬。

並在山上設置弓弩手和擂石、滾木。

做得是有板有點,中規中矩。

幾無可挑剔之處。

第四百二十七章 “拿”錢的法子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四十七章 他無德,我有德。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襲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一千一百十九章 對南面動手?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錢謙益要自救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不癡不聾,不作家翁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居然是我錯了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那就不等了第一百八十三章 又是一出父教子,可憐的錢翹恭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