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個畜生

其實從這個方面來說,博洛的判斷,可以說是正確的,至少是有道理的。

面對如此龐大的潰兵,最好的方法,就是收縮兵力,捏成拳頭,然後等有利時機,再峙機而動。

八千清軍,對任何一個戰場而言,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況且博洛手中還有這麼一座經過修繕的堅城,雖然不高,但結實。

如果博洛面對的是忠貞營,那麼,就算忠貞營十二萬大軍齊至,恐怕在一、二個月之內,也難以攻克上饒城。

可惜啊,博洛是怎麼也想不到,來得不是忠貞營,而是北伐軍,他即將要直面面對的是,吳爭剛剛訓練裝備出來的火槍營,不,這已經不是普通的火槍營,而是火器營,因爲這支火槍營裝備了新量產的四九式迫擊炮(改良虎蹲炮),已經裝備至小隊(班)一級。

……。

五日之後。

依舊是徵南大將軍博洛的臨時行轅。

“稟大將軍,忠貞營西路約萬人大軍已突入廣信府地界,眼下在神前街(貴溪以北百多裡)。”

“稟大將軍,忠貞營東路約三千人已過懷玉山,正向南入廣信府地界,其身後至少有二萬大軍跟隨。”

“明軍現在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回大將軍,明軍一路約一萬人,由義興朝京衛都指揮使廖仲平率領,分別囤於承天府和襄陽府。另一路也是一萬人,由義興朝太平府建陽衛指揮使夏完淳率領,分別囤於武昌、漢陽兩府。第三路約一萬人,是義興朝大將軍府轄下金山衛,正從鄱陽南下追擊忠貞營。”

“吳爭在哪?”

“在武昌府。據信使講,吳爭幾乎每天都在城中宴請鄉紳,收攏人心。”

“這麼說來,明軍主力根本沒有南下,只是金山衛在驅趕忠貞營向南?”

“是。”

博洛的眉頭聚攏起來,這吳爭未免也太狠、太下作了吧?

看來自己之前判斷的沒錯,吳爭就是想禍水南引,否則,爲何北面二萬大軍駐兵不動,僅派一萬人追擊?

之前還可以解釋爲擔心忠貞營向北潰退,可現在忠貞營幾乎全部南下,明軍再守着北面,有屁用?

於是,博洛對自己的判斷,更堅定了信心。

可問題是,如果放任忠貞營竄入廣信府,勢必造成一片混亂。

博洛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府治混亂。

來回走了幾步,他霍地回頭看着地圖,問道:“你說忠貞營三千人已經越過懷玉山?”

“是。”

博洛點了點地圖,“從懷玉山至鄭家坊和從上饒至鄭家坊距離差不了多少,我軍騎兵勢必更快。傳本帥令,以三千騎兵,急行軍至鄭家坊埋伏,打忠貞營潰兵一個伏擊。殲滅他們,從而逼迫後續忠貞營潰兵改變撤退方向,往西進入浙西……呵呵,吳爭,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可以禍水南引,本帥自然也能東引。”

“遵命。”

……。

上饒至鄭家坊七、八十里路。

騎兵,半個時辰就能到。

自然用在忠貞營到來之前,從容埋伏。

鄭家坊只是個上饒以北的小鎮,原本有四、五百戶,二千人口,可現在,戶數倒沒少多少,人口卻不足千人,青壯死光了。

留下的基本都是婦孺、老弱。

說起來,韃子也是沒辦法,民衆的起義、反亂此起彼伏,只能將青壯都死光了,方纔能鎮得住,否則,每府駐守幾百號人,哪能忙得過來呀?

此時是二月下旬,春耕尚未開始,農活不忙。

時值正午,鎮中炊煙升起。

年長者正四處呼喚家中那些頑皮的熊孩子,回家吃飯。

鎮中的百姓,尚不知道,自己即將被捲入一場戰鬥。

當急促的馬蹄聲響起。

村口的老漢,睜着微腥的老眼,向馬蹄聲傳來的方向看去。

只見遠處,韃子騎兵已經顯露出蹤跡,大聲地嘶吼起來,“韃子來了!”

一時間,鎮中如同已經澆開的稀粥般沸騰起來。

要說這老漢有見識,其實不然。

老漢此生都沒出過廣信府,哪知道韃子?

可自從清軍佔了江西后,對百姓的掃蕩,幾乎是沒有間斷過。

是,清軍在紹興、寧波大敗,多鐸幾乎全軍覆沒之後,在府城,特別是治所,確實收斂了不少。

可以周邊偏僻的小鎮、農村,掃蕩更加猛烈。

這不奇怪,義興朝佔了江南十三府之地,加上沿江產糧地基本上陷入僵持,各地官府都在坐觀其變,賦稅就不用說了,清軍由此失去了就地補給的可能。

可從北方運糧,輾轉數千裡,一百斤糧運到江西,恐怕耗費就得過半。

那麼“就地取食”就成了不二之選。

各府城不能動,因爲韃子至少也懂得兔子不吃窩邊草,真要將城裡的百姓給逼急了,晚上怕也沒法安睡了。

所以,清軍的目光就盯向了周邊。

這三、四年間,鄭家坊已經遭遇過不下十次的清軍掃蕩。

所謂見怪不怪,村口老漢就算睜眼瞎,也能辨別出這該死的馬蹄聲。

可是,百姓已經有些麻木。

他們認爲,這大概又是一次劫掠,鎮中的青壯幾乎被殺光了。

或許,韃子劫掠一番,自然就走了,反正家中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搶的了,讓他們搶去唄。

百姓沒有逃跑,反而一個個出門,聚在一起,敞開了家門。

只要人能活,就行。

轉眼之間,清軍騎兵將整個鎮團團包圍了起來。

確保無人走脫之後,將近千百姓驅趕到了鎮中央的大曬場(江南水稻,收割之後曬乾的地方)。

百姓麻木地任由清軍驅趕,漸漸集中起來。

清騎主將,叫吳惟華。

聽這名字,很讓人覺得這是個漢人。

其實不盡然,他是蒙古人,準確地說,是蒙漢混合的雜種。

吳惟華祖上是蒙古人,明恭順伯吳允誠之後。

吳允誠在永樂年歸順大明,朱棣賜姓吳。

清軍入關後,吳惟華這廝拜迎多爾袞的馬首降了清,自薦往山、陝各地招撫,並隨徵太原、大同等地,可想而知,爲了討好新主,這廝得殺多少漢人,才染紅了他的頂子。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還有人不服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九百十八章 感覺有些不對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二百一十章 吳勝兆服軟,松江府光復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一千零十五章 大人,刀還在!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一千零六十章 好膽!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收復海州(一)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九百七十二章 美夢,絢麗而短暫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