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

PS:感謝書友“緣醒”投的月票。

吳爭沉聲道:“可你明明知道葡萄牙人在向清廷出售火器,爲何不立即向本王稟報?”

衛匡國答道:“尊敬的郡王閣下,嚴格地來說,我並沒有向閣下稟報這種情報的義務。當然,如果從我與閣下的友誼而言,確實應該知會,但遺憾的是,我也是剛剛接到教廷的來信才知道此事,教廷在西歐發現有葡萄牙商人在向各國大量地購買火器,然後裝船運往東亞。”

吳爭臉色稍緩,“既然你說教廷沒有販運火器給清廷,本王暫且採信你的辯白。本王想請你幫忙的事,並非要賒買貨物,而是與清廷向葡萄牙人購買火器之事有關。”

衛匡國一愣,小心翼翼地問道:“那……請閣下明說。”

吳爭想了想道:“據本王得到的情報,清廷通過湯若望向壕境(澳門)的紅番購買火器……本王有心阻止,可眼下本王的軍隊還不足以影響南邊。所以,想請馬爾蒂尼先生替本王聯絡湯若望,與本王一晤。”

衛匡國有心不答應,他遲疑了一會道:“尊敬的郡王閣下,這事與我們的交易無關,我沒有遵行的義務。”

吳爭打了個哈哈道:“你說得對,本王也不勉強你,但本王也可以從此不再與你做任何交易,你知道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他們一樣有着不錯的火器,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價格比你的還低一成以上。”

衛匡國依舊搖頭道:“教廷並沒有向東亞販賣火器的意圖,況且火器的交易是閣下請求下進行的。”

吳爭笑了,“新教的崛起,引發了新舊教徒之間的激烈鬥爭,教廷恐怕也很頭痛吧?葡萄牙人控制了滿剌加(馬六甲),與想要分一杯羹的英國人數次在印度洋海戰,雙方拼得兩敗俱傷,教廷一樣頭痛吧……。”

“教廷需要本王的幫助,如果沒有本王允許,天主教將徹底在江南消失,取而代之的將是新教徒。至於驅趕葡萄牙人,完成對東亞權益的替代,教廷更少不了本王的幫助。”

“可這樣一來,馬爾蒂尼先生,如果本王敗了,之前你所做的一切,包括還有二百萬兩的貨款,都將煙消雲散。而這關鍵之處在於,向北的火器交易,必須掌控在本王手裡,也就是說,只有本王允許,火器纔可以賣給清廷。”

衛匡國有些震驚,他震驚於吳爭對西方的瞭解。

看着衛匡國的神色,吳爭微笑道:“你放心,利益向來是用來分攤的,一切獨佔的行爲都無法長久。只要控制住清廷得到火器的通道,之後的交易中,你和你的教廷將在本王與清廷的火器交易中得到一成的利……不少了,你甚至不需要做任何事。”

“同時,本王承諾,在將來驅逐東亞葡萄牙勢力時,可以提供水師,甚至陸軍的支持。”

衛匡國心動了,他道:“不知閣下想要在什麼時候與湯若望會晤?”

吳爭滿意地點點頭道:“隨時!”

……。

吳爭隨即去了松江府,如今的松江府分成了北、西、南三塊,華亭爲中心的這塊原本是府治,現在有了軍工坊,原大明的金山衛,有了軍校,而北面的吳淞有了港口,此時正在成型的新城,就在吳淞口以南。

吳爭直接去了位於華亭的軍工坊。

新增的乙、丙兩坊已經成型,與甲坊連成一片,方圓六十里的範圍,頗爲壯觀。

軍工坊此時已經召集起江南能工巧匠八百人之衆,普通僱工超過五千人。

看着這一片欣欣向榮、活力四射的景象,吳爭有些感慨,這要是沒有戰爭,這些人應該爲民生技術而拼搏纔對,可惜,如今卻爲着殺人武器而廢寢忘食。

好在此時的吳爭,已經掌控了六府之地,千萬人口,可以憑着自己的心思去攻克一個個難題。

改造這個時代的時機已經來臨了。

陳守節和戚道昆不負吳爭所望。

眼前的這門經過再次改良有“虎蹲炮”,就看外表,已經讓吳爭欣喜。

油光閃亮的炮管,烏溜溜的炮膛,前、中、後三道採用自緊工藝的箍圈,還有那纖細卻不失堅固的抓地“又”字鐵腳。

最讓吳爭滿意的是,這炮管中的三條人力刻出的膛線。

圓彈一樣可以用膛線來達到提高精準的目的。

戚道昆介紹道:“經過改進,此炮全長二尺九寸,未曾縮短,但炮口細了三分,炮管管壁薄了一分,淨重三十三斤,較之前輕了六斤。炮架重七斤,輕了一斤。全重四十斤,分拆之後,完全可以單人肩扛。”

吳爭問道:“威力可有下降?”

戚道昆笑道:“王爺難道看不出這門虎蹲炮所用材質與之前的不同嗎?”

吳爭點點頭道:“確實有些不一樣,這管上似乎有花紋隱現。”

“王爺好眼力。”戚道昆道,“這是以蒸汽機錘打出的鐵料熔化之後,鑄造而成的。其質地遠比之前的鐵料堅韌,且少有氣孔。雖說重量輕了不少,可最大射程反而增加至九百米,且精準有了巨大提高。”

“製造耗費時間多嗎?”這是吳爭最關心的問題。

戚道昆回答道:“若不趕時間,一個月產二十門不成問題。若王爺急需,只要人手足,一月三四十門,也並非不可能。”

吳爭在看了試射之後,欣然下令,將此炮命名爲“迫擊炮”,並下令定型量產。

徐守節對手榴彈也進行了兩次改良,這次的改良,主要是針對二成的啞火率,通過對兩片燧石進行刻痕,來增加摩擦力,並對拉繩進行了改良,套用一根中空細竹管,來固定燧石的位置,不至於使其移位,來增加可靠性。

吳爭親自試了引火拉繩,一百下中,引燃了九十三下,這確實讓吳爭很滿意,不到一成的啞火,對一場戰鬥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於是,吳爭爲其命名爲“四九式”,進行量產。

並對陳守節和戚道昆提出要求,在開春前,必須保質保量,製造八十門迫擊炮和三千顆手雷。

陳守節和戚道昆應下了。

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三百十七章 救厲如海的老僧竟是馬士英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薑是老的辣第六百三十九章 你得死!必須死!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茶山海戰(三)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五百四十七章 敲打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痛打落水狗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九百九十九章 我還有更好的主意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又當了回“強盜”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七百十九章 本公年少氣盛,怕捺不住自己性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