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

離開吳淞港口之後,吳爭又馬不停蹄地直奔軍校。

這是此行,他最關心的地方,也是他需要滯留的地方。

練兵,這纔是吳爭急需要做的的。

讓吳爭欣慰的是,三千從新兵中挑選出來的佼佼者,已經在池二憨、宋安等五十人的調教下,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了成爲一支精銳的模樣。

吳爭的到來,讓之前那些士兵歡呼起來。

吳爭的身份昭然若揭,這讓被吳爭親身訓練的四十九人,有了異常的興奮,他們明白,自己真的有成爲一代名將的可能。

不過這次,吳爭沒有參與對火槍兵的訓練。

他的來意,是爲了訓練出第一批炮兵。

從另外的二萬多新兵中挑選了一百人,組成集訓營,以陳守節送來的十門重炮和二十門迫擊炮,吳爭開始了對炮兵的訓練。

……。

而這個時候,在順天府皇宮的武英殿中。

經過精挑細選的無煙煤,伴隨着紅到發亮的火光,散發着讓人流汗的熾熱。

殿內、殿外,如同兩個世界。

皇太后布木布泰和皇帝福臨的臉色非常地陰沉。

“兩次購買火器,一次遭遇海盜搶劫,一次被吳爭截取,甚至還牽累了好不容易埋下的細作,諸位卿家,你們這是要逼死哀家嗎?”

這話一出,一聲“臣等有罪!”

跪倒了一大片,除了多爾袞。

布木布泰的臉色沒有因羣臣的告罪聲而變好。

這第一次的銀子是讓皇商們“募捐”的,這第二次的銀子,是她生生從禁中各妃嬪和宮中用度中摳出來的,這其中,僅她自己的金銀首飾,就有十多萬兩之巨。

不得不說,布木布泰確實是有了當天下主人的覺悟。

可事實卻不是她能預想的這樣,她所做的榜樣,顯然只代表了她自己或者還有小皇帝福臨。

眼前的這批臣子,根本沒有她的覺悟。

布木布泰心中濃濃的失望,就連熾熱的炭火也掩蓋不了一身涼意。

自己已經不下三次將宮中銀子貼補國帑虧空,換來的卻是官員的集體貪沒。

這面前的大臣,哪一個不是腰纏萬貫、家底盈實,可就是不肯獻出一兩銀子來。

想想也是,這批漢臣,生生搞垮了大明朝,難道還要搞垮大清朝嗎?

可布木布泰清楚地意識到,大清朝不能離開了這些人,否則,以數十萬人口怎麼去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諸位卿家除了告罪,難道就沒有一個應對之策嗎?”布木布泰的聲音變得尖銳起來。

洪承疇終於站出來道:“陳洪範、孫正強的暴露,使得吳爭截取了這批火器,理不在我,我朝很難與義興朝理論……眼下之計無非有二,一則火槍新軍組建暫時停止,等來年購得火槍後再繼續施行……。”

“不。”福臨帶着童稚的聲音,尖叫起來,聲音在殿內迴響,“朕絕不允許。”

布木布泰微微蹩眉然後朝洪承疇道:“洪卿家繼續說第二計。”

洪承疇朝福臨拱了下手,然後繼續道:“另一計,就是與吳爭談判,以挽回被他截留的火器,不過這樣一來,吳爭定會獅子大開口,或許得出一些我朝不能容忍的條件來。”

“會是什麼條件?”福臨急問道。

洪承疇瞄了一眼皇太后,然後低頭答道:“銀子、土地僅此而已。”

福臨一愣。

洪承疇解釋道:“簽訂停戰協議時,吳爭就有駐兵泰興的意思,如今雖然撤了,泰興卻成了雙方皆不駐兵的不設防之地,且吳爭佔據靖江,對泰興虎視眈眈,此次若前去談判,很有可能會提出以泰興來交換。”

福臨厲聲道:“朕絕不拿土地作交換。”

這話引得布木布泰微微點頭。

洪承疇也微微頜首道:“皇上所言極是!那就只有用銀子了。可問題是,國庫裡已經沒有銀子。離開春尚有一個多月,離夏收時日更遠,朝廷還要籌備開春後對蒙古部落的平叛事宜……皇上,朝廷真沒有銀子來挽回那批火槍啊。”

這時,一直坐着不吭氣的多爾袞,終於開口了。

多爾袞的臉色很難看,不是因爲生氣。

而是因爲他病了,病得有些嚴重。

其實,準確地說,從入關以來,他的病一直持續着。

原因也簡單,一直征戰不休,流的血多了,身子也垮了,加上多爾袞和他兄弟多鐸一樣,是有名的“好色王爺”,於是,這身子骨哪還能恢復得過來?

多爾袞悠悠道:“沒什麼可商議的,之前的銀子從哪來,現在還從哪來。”

所有人爲之一愕,就連布木布泰都臉色一變。

因爲多爾袞這話絕對不可能衝着自己的,他所指的之前的銀子,肯定是指從皇商那得到的銀子,可人嘛,就算是蠻不講理的畜生,也會覺得不好意思。

剛剛纔從皇商那颳了百萬兩,不到兩月,再去刮,那不如直接搶好了。

洪承疇遲疑着,對多爾袞道:“攝政王或許不知,此時再向皇商們開口借銀子,就算皇商們同意,朝廷怕也……一時還不起。”

多爾袞輕哼道:“那就不借。”

“呃……。”洪承疇被生生將想說的話噎了回去,敢情,人家說的不是借,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

多幹脆、利落?

但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聽多爾袞這麼一說,小皇帝福臨心裡向來是對他這叔相當的憎惡,可現在,竟也贊同了,“皇父攝政王所言極是,朝廷有困,這些受大清恩惠之人,理當爲朝廷分憂……不過,取總是有損朝廷顏面,這樣,着戶部出具還款票據,三年……不,五年後償還。朕不虧待他們,賞他們一成年利就是。”

福臨這一開口,等於一錘定音,倒不是福臨的威嚴已經到了一手遮天的地步。

而是這方案是多爾袞提出的,結果皇帝也同意了,那還爭個球啊?

所有人皆躬身應道:“臣等遵旨。”

原本,這事完了也該散了,可這時洪承疇突然奏道:“啓稟皇上、皇太后,之前所議,滿漢通婚之事……?”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六百七十五章 濟爾哈朗的煩惱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襲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你,盡力了嗎?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就是陽謀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零十八章 找裡面官大的說去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七百零四章 賜婚,是攏絡最有效手段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陰損嗎?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九十三章 低賦稅纔是導致明亡的主因?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一千六百十九章 再落一子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六百四十六章 帝王心術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