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

PS:感謝書友“帝國的未來”的打賞。

“吳爭抗清之心,天地可鑑。既然諸位對吳爭用意有猜忌,我可當着三位立下誓言,此生若尚長平公主,天地厭之。三位也可聯手殺吳爭,吳爭絕無怨言。”

面對吳爭落地有聲的誓言,錢肅樂收斂了噬人的目光。

面對着吳爭清澈的眼神,張國維臉色緩和下來。

張國維道:“老夫相信吳爭,斷不會如錢大人所說,心懷竊國綺念。”

錢肅樂生硬地一拱手道:“或許是本官多慮了。”

張煌言趕緊打圓場道:“都是同道中人,既然誤會已解,那就繼續商議接下來的事吧。”

錢肅樂道:“就算多慮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魯王終究是你我奉迎而來,如此廢黜監國之位,我等就成了亂臣賊子,當遺臭萬年哉。”

吳爭道:“錢大人是否認同魯王是明君?可當復興大明之重任?”

“這……。”

“錢大人是否認同長平公主是先帝嫡女?”

“是。”

“既然如此,親疏有別,錢大人何苦執着?魯王監國是臣子擁立,並非受命於天,既然他無法勝任,被臣子黜落,又有何不可?況且我等只是廢黜魯王監國之職,並非去剝奪他的王爵。就算真會遺臭萬年,與天下盡淪落於韃子之手相比,這虛名又何足道哉?”

錢肅樂沉默不語。

張國維勸道:“錢大人,老夫覺得吳爭所言有理。有着名正言順的長平公主不顧,擁立一個隔了三代的蕃王,本身就甚是荒謬。如果長平公主監國,南邊福州隆武朝就沒了吞併紹興府的藉口,老夫以爲,此事可行。”

這話沒說錯,確實親疏有別。

雖說都是皇室,但血緣的距離相差太遠。

隆武朝朱聿鍵是朱元璋九世孫,從朱元璋處排輩,那就是朱以海的叔叔,朱媺娖的太叔祖。

江山社稷的傳承,基本上都是輩份往下走的,就象朱棣搶了侄子的皇位,倒退一代已經是少見,倒退三代四代,那就聞所未聞了。

當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擁立長平公主監國,紹興府就有了與福州隆武朝抗衡的大義。

不至於地盤小,而被隆武朝吞併。

可錢肅樂依舊不說話。

張煌言道:“錢大人心裡如果有什麼話,不妨明說出來,也好過相互猜忌。”

這話有些重了,猜忌二字,確實重了。

錢肅樂霍地擡頭道:“魯王確實首尾兩端,可畢竟是君上,我等以下犯上,終歸是罪過。如今天下紛亂,我等造此孽,如何再號令天下?”

張國維皺眉道:“錢大人也說了,眼下是亂世。我等並非要謀反,只是魯王確實不適合監國,換更適合之人擔任罷了,何來造孽一說?”

吳爭拱手道:“那依錢大人之意,該當如何?”

錢肅樂看了吳爭一眼,艱難地說道:“老夫以爲,再……再看看……。或許經過今日之事,魯王會有所改變。諸位放心,我不是愚鈍之輩,若魯王真不堪……我願隨諸位舉事。”

吳爭與張國維、張煌言面面相覷。

可沒有辦法,這事需要四人同心協力,方可成事,失去了錢肅樂的支持,此事不能成。

除非吳爭率軍兵變,那就真成了謀反了。

張煌言再次打圓場道:“既然錢大人還有顧慮,此事先擱置吧。我等不妨議議如何應對眼下困局。”

張國維轉向吳爭道:“清軍另外一千騎去往何處,可有消息?”

吳爭搖搖頭道:“尚未有消息傳來,我與手下總旗們也商議過,認爲最大的可能是這路韃子以騎兵速度快的優勢,過新昌至金華,後沿東陽江東進,目的是佔據台州,一來截斷紹興府與隆武朝的南北呼應,二來截斷我朝南撤之路,爲來年開春南下滅亡我朝做打算。”

張國維蹩眉道:“浙西金華、蘭溪、湯溪、浦江四縣,駐有一支數千明軍,由文華殿大學士原我朝兵部尚書朱大典統率,如果清軍騎兵如你所言前往金華,怎會沒有一絲消息傳來?”

吳爭一愕,又一個兵部尚書?

張國維看出了吳爭的疑惑,解釋道:“安宗在南京登基,時爲兵部左侍郎的朱大典總督上江軍務,建州人南下後,朱大典不敵,後率軍回金華,據府城固守。當時,方國安率衆南奔,馬士英、阮大鋮亦在其軍。方國安本與朱大典有隙,阮大鋮使人向朱大典索餉四萬兩未遂,遂圍攻金華。魯王監國後,傳旨後方才解了圍。之後魯王以朱大典爲文華殿大學士,建行臺督師,轄金華、蘭溪、湯溪、浦江四縣。不久唐王在福建登基,是爲明紹宗,向金華傳旨,授朱大典爲東閣大學士,督師如舊。朱大典接受了明紹宗的冊封,此後朱大典所部雖然還在浙西,但已經不聽魯監國宣調。我朝兵部尚書之位這才由老夫接任。”

吳爭聽了心裡感慨,童謠唱得沒錯,果然是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自己這千戶,恐怕還算是不錯了的,至少朱以海答應補充滿編。

“依下官猜測,這其中有兩個可能,一是朱大典已經投敵,二是韃子騎兵繞過了金華。”

張國維搖搖頭道:“老夫清楚朱大典此人,雖說才能不足,但絕不會投清。你說的後一種更會可能。”

吳爭道:“諸位大人放心,始寧鎮戰後,下官已經向嵊縣、新昌、奉化三個方向派出斥候,想必不久就會有消息傳來,只是眼下之急,重要的是如何抗擊這支騎兵。始寧鎮一戰,韃子狂妄,以爲江南無人,這才使得我以地利僥倖得手。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想必這支騎兵此時已經得到消息,如果回擊,必不會再着此道。接下來就會是一場硬仗。”

聽吳爭說起作戰,張國維等人臉色都凝重起來。

錢肅樂道:“吳爭,若讓你暫時來統領三界衛所和紹興府衛所,集合三衛之力,可有把握擊敗這支清軍騎兵?”

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二百十七章 晉王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川門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四百四十七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鍘刀、糖果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九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還是畫蛇添足?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個畜生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八百六十二章 話都被你說了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