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家國天下!

這真不是張國維等人熟視無睹,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想到這點。

因爲公主是女子,從性別上來說,就被他們選擇性地忽略了。

任何人擁立任何一個皇族,首先想到的是未來,是傳承。

女子爲帝,如何傳承?

傳給外姓?

所以,被吳爭這麼一點,三人都低頭思考起來。

好一會,張煌言問道:“吳賢弟,如果擁立公主監國,日後大業有成,擁立誰來登上尊位?”

就是這個問題困擾着張國維和錢肅樂。

他們擡起頭來,將目光投於吳爭臉上。

吳爭正容道:“山河破碎,國之將亡。在此之際,似乎不該想得那麼長遠,如今最緊重的莫過於如何抵擋來年清軍南下。生死存亡,迫在眉睫,這大雁還在天上飛,諸公就在想着清蒸還是紅燒,豈不荒謬?”

以問代答,吳爭巧妙地避過了張煌言的質問。

經過這些日子,特別是今日得知朱以海棄國而逃,吳爭就打定了主意。

舉旗反清是大義,拉攏一切可拉攏的人壯大自身實力是手段。

與志同道合之人,一起打出一片漢人天下,纔是最終目的。

與其聽從一個瞻前顧後之人宣調,不如選一個自己可以信任的人效忠。

吳爭信任朱媺娖,一個心中乾淨的人,最適合定對錯、判是非、定方向。

如今的朝廷,就缺少這樣的主上。

張煌言不再問,他知道再問也沒有用,許多話,就算心知肚明,也無法說出口。

張煌言不完全認同吳爭所說,大明立國三百年,天下人心還未喪絕。

至少各地義軍舉旗反清,都需要以皇族爲名。

大義,不可或缺。

但張煌言覺得吳爭有一句話說得對,大雁還在天上飛,就在想着清蒸還是紅燒,何止荒謬?

所以,張煌言沉默。

張國維已經清楚吳爭用意,在他看來,吳爭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最多不過是個身具異稟的毛頭小子,往往敢說的人,危害不大。

爲官數十年,張國維最怕的就是爾虞我詐,俗話說會咬人的狗不叫。

張國維對吳爭沒有敵意,甚至視爲子侄。

同時,張國維認同吳爭其中一句話,朱媺娖是先帝嫡女,她所擁有的名份,遠比朱以海這般皇室子弟,更具大義。

所以,張國維也沉默。

只有錢肅樂一臉悲憤,他悲憤的不是吳爭滿口胡言亂語,而是他一直引爲知己的張國維,視爲弟子的張煌言,居然沉默。

沉默代表着默認,至少是不反對。

錢肅樂是崇禎十年進士,曾授太倉知州。

年近四十的錢肅樂,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根除不去。

在他的世界裡,非黑即白,奉朱以海監國,爲得是延續大明的一線生機。

如果與抗清相比,在錢肅樂看來,社稷的存亡更重要。

也就是說,如果在延續明室維持現狀和北伐復興相較而言,錢肅樂更看重前者。

這就是區別。

象錢肅樂這樣讀聖賢書的人,更注重的是傳承。

“可笑,本官還從未聽說女子監國的前例。”錢肅樂嗤聲道。

“有。”張煌言面無表情地說道,“前元阿剌海別公主就曾爲監國公主。”

“那是外族!”錢肅樂激辯道。

吳爭補刀,“就是這個外族,統治了漢族上百年。”

錢肅樂怔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視爲弟子的張煌言會站在吳爭一邊。

錢肅樂悲憤,悲憤則口不擇言,他脫口而出,“長平公主身份固然尊貴,可畢竟是女子,是女子就得出嫁。吳爭,莫道老夫不知道你的心思,你救公主殿下於危難,少年男女,一見鍾情,此例多不勝數,公主監國之後,若與你有了私情,他日你竊取天下,易若反掌。小小年紀,城府、權謀竟如此之深,可謂其心可誅!”

此言一出,氣氛立變。

張國維陰沉地看向吳爭,其實這點,張國維也已經想到。

亂世之中,武臣竄起極快。

往往一場勝仗,就能連拔數級,而且手中軍隊翻滾着擴張。

這一點,從吳爭身上就能體現,回來數月之間,從一個從七品哨官晉升到正五品千戶。

可謂一飛沖天。

誰能保證,公主監國之後,二人郎情妾意之下,不將江山社稷、官職爵位私相授受?

張國維心性沉穩,原本不想點破此事,其原因一是不想破壞四人之間緊密的關係。

二是他還是相信吳爭,小小年紀,不會有如此城府。

可如今,一旦被錢肅樂點破,張國維就不能不正視此事。

所以他以陰沉的目光注視吳爭。

張煌言很坦然,錢肅樂的話對他造不成任何情緒波動。

他相信吳爭,打心底裡就信任。

張煌言自己也想不明白,爲何與吳爭相識區區數月,就會對他的人品有如此信任。

但有一點張煌言可以肯定,吳爭真的在做事!

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張煌言依舊沉默。

吳爭犯難了。

他自己也認爲錢肅樂的擔憂是可能的。

自己一旦擁立公主監國成功,那官職勢必火箭般地竄升。

有擁立之功嘛,很正常。

那時內有公主監國,外有自己手掌重兵,要是二人之間真發生點什麼,後果可想而知。

吳爭清楚自己真沒有這個想法,可被錢肅樂說破,就開始有了這個想法。

這想法很……具誘惑。

家國天下!

可吳爭來自後世的一點靈臺清明,瞬間熄滅了這個極具誘惑的想法。

就象剛剛自己說的,大雁還在天上飛,就在想着清蒸還是紅燒,何等荒謬?

這小朝廷在驚濤駭浪之中,說滅就滅。

一旦在座四人心中彼此有了猜疑之心,由此分裂而釀成內耗,那麼所有的一切,都如鏡花水月。

與其將目光放在這危卵之上,不如放開胸懷,去擁抱更大的江山。

面前這三人,是吳爭所知道南明抗清最堅決的人。

自己在前方與韃子拼殺之時,背後,絕不能失去這三人的支持。

還須是完全信任的支持。

吳爭的眼神變得堅定,他坦然地面對着錢肅樂噬人的目光,還有張國維猜疑的眼神。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兩不誤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誤判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三百七十三章 你也不是好東西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二百六十七章 空手套白狼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二百六十一章 有發爲順民,無發爲難民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九百七十五章 一念之差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四十五章 我爹是急公好義,我是才德兼備。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伐軍第五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第一次民亂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八十二章 你想謀反嗎?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七百二十章 不服!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一千一百十章 都是聰明之人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