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

蔣全義嘶聲道:“可我與兄弟們力戰而亡,也不願意揹負投降的污名。”

沈致遠哼了一聲,“請便。你若不願意,可以帶着你那幾百人撤退,我絕不攔你。不過話說回來了,你撤往何處?應天府?怕是不能容你。杭州府?吳爭不會收留你。還有,我們如果由此立下滔天軍功,也與你無關,到時你後悔就成。”

還真別說,被沈致遠這麼一說,蔣全義一時還真沉默了。

仗打到這份上,二萬人死了,他們幾百倖存者就這麼撤退,確實無法甘心。

沒有希望也就罷了,可恨的是,沈致遠給了他們建功的希望,哪怕可能是個火坑,但不得不說,沈致遠的方案還是有幾分可行的。

這十來天的佔領,蔣全義他們也對淮安清軍的兵力有了些瞭解,正如沈致遠說的,留下確有可爲。如果到了吳爭北伐之日,反戈響應……想到這,怎麼可能不心動起來?

錢翹恭突然開口往三人頭上灑了瓢冷水。

“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錢翹恭沉聲道,“朝廷雖然定我部爲叛軍,可朝堂之上,所有人都知道,我們依舊在殺敵。所以,我部將士的家人,並沒有因此而受到牽連。但此次不同,一旦投降,正如你所說,清廷必定大肆宣揚,如此一來,我部將士的家人,定會被朝廷追究,更悲慘的是,會被不明實情的鄉鄰聲討和泄憤。沈致遠,你家人在紹興,可將士們的家人在京城、鎮江、蘇州等地……你會害死他們的。”

這話瞬間讓蔣全義暴怒,他瞪起眼來,厲聲喝道:“沈致遠,你這狗賊……!”

一邊罵,一邊“嗆啷”一聲抽出刀來。

王一林見勢不對,趕緊起身撲上,擋在二人中間,攔住了蔣全義,“蔣大人,這不是在一起商議嗎?有不妥之處,說出來才能尋得解決之法不是?”

沈致遠惱怒地狠狠瞪了錢翹恭一眼。

以沈致遠的聰明,怎麼可能沒有想到這一點?

只是,正如沈致遠當初勸吳爭時說的,“你得學學我,就象我想要做個統率大軍、馳騁沙場的大將軍,雖然渺茫,但認準一件事,做下去,不管別人怎麼評說,做到極致,便可無愧於心。”

這話就如同刻在沈致遠心裡一般,現在,他依然是這麼想,“吳爭,若有一日需要我去死,我定不會皺一皺眉頭”。

沈致遠想到了,可他不說。

只要達到目的,手段可以不計,勝利需要犧牲,哪怕是犧牲來得過於慘痛和難以承受。

沈致遠轉頭面對憤怒的蔣全義時,臉色已經平靜,“蔣大人,我之前說過了,你可以選擇不參與,你可以撤退。但如果你想留下,就得忍受這種痛楚。沒有勝利是不用付出代價的,我們也在犧牲,犧牲聲譽、犧牲性命,就象在儀真陣亡的那二萬將士。與驅逐韃虜的大業相比,任何人都可以犧牲……包括我在內。你……自己做選擇吧!”

被王一林死死抱住的蔣全義不再掙扎,他持刀的手劇烈地顫抖着,他不再怒目瞪向沈致遠,他在哭,嚎哭,歇斯底里的嚎哭。

嚎哭讓蔣全義精疲力竭,他慢慢依着王一林的身體癱倒在地,手中的刀脫手落下發出一聲“咣啷”的脆響。

這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

這漢子就算是自己死,也不會如此嚎哭。

可現在,他明白這次需要的不是他去死,也不是他麾下同生共死的兄弟去死,而是他們的家人。

他怎能不哭?

親手將自己的家人送入死亡的痛苦,沒有人能忍受這種肝腸寸斷的痛苦。

錢翹恭後悔了,真真的後悔了,他用力地抽了自己兩記耳光,他也在流淚。

他知道沈致遠能想到,但他不贊成沈致遠故意隱瞞。

所以,他說了出來。

在錢翹恭心裡,他認爲什麼事都應該放在明處,尤其是對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而言。

可現在,錢翹恭後悔了,他發覺沈致遠似乎是對的。

有時候,隱瞞反而是種愛護,有時欺騙……也是一種善意。

當一切悲劇註定要發生時,當事人不知道,是一種,幸福。

當蔣全義停止哭泣,當錢翹恭不再流淚,當王一林沖着沈致遠堅定地點頭,當沈致遠緊抿着嘴脣,堅定地伸出右手,當四雙手緊緊握在一起的時候。

遠處傳來一聲響雷,暴雨傾盆而下。

豆大的雨點讓屋檐下形成了水簾,打得屋外地上濺起一朵朵水花。

似乎要洗滌這個齷齪的天下,還世間生靈一個清平世道一般。

……。

王之仁接到吳爭的邀約,他是真的不想去。

人嘛,總得顧及自己的這張顏面。

選擇朱慈烺,拋棄吳爭,這是自己的選擇,雖然現在知道錯了,可這時後悔也已經晚了。

所以,王之仁不想面對吳爭。

王之仁不能去。

在這種尖銳的對立下,去私下與吳爭會晤,一呈被皇帝知道,後果會非常嚴重。

可王之仁不得不去。

大戰迫在眉睫,就算王之仁是個新兵,也明白以現在這二萬水師,是防不住如此長的江岸的,況且這集中還有一萬新兵,才訓練不足十天的新兵。

原本只要吳爭能率軍北上,那擋住清軍的勝算就會大增。

可問題是皇帝死活不肯下詔求助於吳爭,這似乎關乎尋常人無法理解的顏面。

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舟山水師。

王之仁爲了麾下這二萬水師,不得不去見吳爭,以求得舟山水師協防江面。

吳淞口外的水面上。

吳爭在船上與遠來的王之仁秘密會面。

二人默默地對視,許久都不開口。

終於吳爭開口了,“興國公啊,你着實不該如此。”

王之仁頓時如點燃地爆竹,一連串地傾瀉着心中的怨言,“我爲什麼不能如此?太子自然比你一個不知真假的惠宗後裔來得名正言順。我效忠於朝廷,忠於明室正朔,難道有錯嗎?吳爭,老夫不欠你的,我也沒有錯,我問心無愧……!”

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九百零九章 兩老太爺過招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五百八十四章 皇帝的新裝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六百十九章 陳勝、厲如海的選擇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傳言不虛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九百十四章 父子連心哪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二百九十三章 吳老爹身體有了起色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老實人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一千四百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真假難辯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九百三十二章 援兵及時趕到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六十六章 此請,孤不允。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定是瘋了第七百十章 第三次和談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一百四十九章 遭受清軍炮擊第五百六十九章 值嗎?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八百七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完勝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三姓家奴罷了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