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

PS:感謝書友“康文好”、“江山輸盡”投的月票。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

他率五千人到嘉興之後,嚴格按照朱慈烺的意思駐囤下來。

然後派人前往杭州府知會。

這按道理來說,他是京衛都指揮使,且又是天使上差。

杭州府應該派人前往嘉興相迎。

哪怕吳爭在,如果沒有意外,也得親自前往嘉興迎接。

可問題是吳爭不在。

吳爭不在,自然須副手做爲代表。

副手是誰?

自然是左布政使熊汝霖了。

可熊汝霖四人早已想好了對策,於是緹騎前往嘉興,迴應廖仲平,軍務緊急,無懈他顧,請上使體諒,並率軍前往杭州府,到時定會按排人手接洽。

這雖然失禮,但也不過分。

於是廖仲平率軍啓程,趕往杭州府。

一天後,大軍抵達杭州城清泰門,張國維率大將軍府、府衙及各司官員出城門迎接。

寒暄之後,五千京衛被安置在西城靠北門的演武場暫時安頓。

之後,在白洋池畔榮慶樓爲廖仲平接風。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廖仲平非常隨和,任由張國維等人安排,客隨主便嘛。

可這自然裡透着一股無法言語的不自然。

要知道,杭州府的主人,此時正在紹興府清軍的包圍之中。

這些做下屬的卻推杯換盞,混然象是沒有這回事。

酒過三巡,廖仲平主動開口相問,“張都指揮使,紹興府戰事如何了?鎮國公可平安?”

廖仲平稱鎮國公而不稱大將軍,那是因爲吳爭的大將軍是慶泰朝時所授,義興朝就沒有授過誰是大將軍。

聽廖仲平這麼一問,所有人都停下筷著。

張國維輕嘆道:“大將軍被困平崗山已有數日,我等雖有心出兵增援,奈何手中可調兵力不足。正發愁呢……好在廖都指揮使率軍前來,這下好了,若有廖都指揮使出兵增援,大將軍定能迅速脫困,如此,紹興府戰局就會扭轉。”

廖仲平臉色木然道:“本官出京前,奉陛下口諭。”

在座諸人皆站立起來,以示恭敬。

“陛下口諭,紹興府遭受敵酋多鐸攻擊,國土淪喪、百姓遭受荼毒,朕感同身受,只是如今還不是與清軍硬碰硬的時候。且我朝與清廷有停戰協議,着鎮國公吳爭先率軍撤回錢塘江北岸,枕戈待旦,以圖他日反擊。朕會派遣使團北上,與清廷交涉,若清廷毀約,再圖反擊不遲。”

氣氛明顯變得不一樣了。

熊汝霖率先發作,他“呯”地一聲,一掌擊在桌上,“遭受清軍攻擊的可不只是紹興府,鑫華府也在遭受清軍攻擊。我四衛北伐軍,三衛半正在抗敵,陛下竟然一句話,要讓我軍撤回北岸,怎麼撤?廖都指揮使,你倒是告訴本官,與敵膠着之時,怎麼撤?”

廖仲平掃了一眼在場衆人,然後看向張國維道:“張大人,可容本官借一步說話?”

張國維點點頭,起身擡手一引,“廖大人請。”

二人離席,去往隔壁偏廳。

“張大人,有密旨。”廖仲平輕聲道。

可張國維卻象是沒聽見一般,顧自坐了下來,還伸手一引道:“廖大人請坐。”

廖仲平不得不加大聲音,“陛下有密旨。”

“我知道。”張國維神色不動,“這屋子外面的所有人都知道,廖大人其實不必借一步說話,在酒桌上就可明言。”

廖仲平慍怒道:“張大人之意,是不奉旨了?”

張國維道:“那要看陛下旨意說得是什麼。若是有道理的,我自然是奉旨的。”

這言下之意,就是沒道理,就不奉旨了唄。

若是連這都聽不出來,廖仲平就不是老實是傻了。

廖仲平怒道:“張大人是前朝元老,難道也想反叛嗎?”

張國維沉聲道:“廖仲平,老夫爲大明江南十府巡撫時,你怕還在用尿和泥玩呢。就憑你也敢指責老夫反叛?”

這資歷,直接擺出來,就算是廖仲平也不敢回懟。

張國維見廖仲平不答,於是道:“廖大人哪,從魯王在紹興府監國,你就掌控禁衛,能掌前後三朝,足見你的人品和忠心。”

“可這世上除了忠心,是不是還須講點良心?無論大將軍怎麼不讓陛下放心,可眼下畢竟是國難之時,清軍大舉進犯,陛下卻令我軍撤兵?如此,廖大人何須率軍前來,難道這僅僅就是演一出給國人看的戲嗎?”

廖仲平木然道:“這是陛下的旨意。”

張國維一愕,“好吧,將陛下密旨交給我吧。”

廖仲平木然道:“請張大人執臣子禮,本官才能將旨意交於張大人。”

張國維無奈地搖搖頭,起身長揖。

廖仲平取出密旨,交於張國維。

張國維雙手接過,當着廖仲平的面打開一看。

“……朕聞張公賢名,謂我大明忠良……吳爭雖於國有功,可終究心懷叵測,這想來張公心裡也有同感……朕無意施以莫須有之罪名,可皇權不容褻瀆……只要張公能傾力相助,收攏杭州府兵權,並下令撤回紹興府相干兵力,由廖仲平輔佐,定可取吳爭而代之……事成之時,張公當爲國公,朕定會在承天門外,親迎張公歸來……。”

張國維慢慢將密旨遞給廖仲平。

廖仲平搖搖頭,不接。

張國維輕嘆道:“廖大人無須避諱,陛下密旨中還提到了你,看看無妨。”

廖仲平這才伸手接過,看了之後,又默默地遞給了張國維。

張國維問道:“廖大人覺得,這是不是亂旨?”

廖仲平不答反問道:“張大人接不接旨?”

張國維再反問道:“我若不接,又待如何?”

廖仲平道:“不接旨,當爲抗旨不遵,就地緝拿,遞解入京,由陛下處置。”

張國維呵呵一笑道:“廖大人別忘記了,這是杭州府,不是應天府。”

廖仲平沉聲道:“本官不信,外面所有人就沒有一個朝廷忠臣。”

張國維一甩手,起身,“那廖大人不妨試試。”

說完,出偏廳前往正席。

廖仲平緊隨至門口,大喝道:“來人,張國維抗旨不遵,就地緝拿。”

“呼啦”十多個士兵衝入,可他們的刀,卻對準了廖仲平。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究竟想做什麼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三十四章 爲得何嘗不是江山社稷?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六十一章 瞞上不瞞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七百六十九章 吳爭練兵(八)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新編北伐第三軍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破局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三百六十二章 應天府之變(五)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六百零四章 需要打破僵局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七百零一章 你究竟是真降還是假降啊?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爾袞在黃河邊止步不前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三百七十章 是你自己下來,還是讓我拽你下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柳如是勸錢謙益反正第一千二百章 急需戰略互信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晚輩想都不敢想的啊!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出海掃尾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五十二章 該如何處置此獠?第二百九十八章 鴻門宴?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銀子?第九百十三章 婉拒鄭成功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微服私訪(二)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