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

無獨有偶。

城裡還有一處軍營,也在上演這類事件。

那就是錢肅典那支殘部。

不過錢肅典部畢竟是禁軍,“成份”比王之仁的水師要好得多。

所以,將士們還是比較“懂禮”,且言行也“文雅”不少。

黑壓壓的一片,數百號人一聲不吭,就坐在錢肅典的“官邸”門口(就是一所臨時徵用的小院)。

錢肅典面色陰沉地站在門口,他也爲難啊。

將士們不肯吃飯啊,絕食啊。

聽聞朝廷勒令江北明軍限期撤回南岸,這數百號人就開始坐在這了。

“想造反嗎?”錢肅典喝斥道,“你們是兵不是賊,是兵就得聽令!”

一個參軍起身道:“大人說得沒錯,是兵就得聽令。可這令與令,還是有區別的,我等不從亂命!”

“放肆!這是朝廷詔令,何來亂命!”

“大人不必動怒,是不是亂命,大人心中知道,我等……也知。屬下只是想替弟兄們,向大人討個說法,還望大人解我等心中之疑惑!”

“說。”

“揚州清軍兵力空虛,我等取江都之後,就算不北攻,固守想來不難。這可是實情?”

“沒錯。但徐州八萬清軍南下,已逼近江都。”

“好,大人說得對。八萬清軍逼近江都不假,可咱們身後,有着興國公二萬水師,還有鎮國公數萬大軍。先不說清廷是否敢於我軍在揚州決戰,就算是,我軍也並非無一戰之力,這,大人以爲然乎?”

錢肅典怒道:“這不是你們該考慮的事,你們的本份,就是聽命!聽命懂嗎?”

那參軍突然單膝跪下,泣道:“我等也想聽命,卑職在應天府尚有家小,豈能不知抗命後果?可卑職不敢從命……卑職怕從命撤退,對不住二萬弟兄尚未遠去的英靈啊。”

這參軍的話,引起場內無數的飲泣聲。

一個三十左右的總旗起身拱手道:“大人,卑職家中三兄弟,卑職行二,此戰,兄長、三弟皆在儀真城力戰而死,可憐我那三弟胸腹中三箭,卻未立死……他是被活活痛死的,嗚……大人可知,卑職三弟臨死前喊得是什麼?”

錢肅典臉色鐵青,他無法開口,因爲一開口,他就憋不住眼中的淚。

“我三弟喊,二哥,大哥沒了,你得活着回去,爹孃全靠二哥了……卑職如今能活着回去了,可如此回去,叫卑職怎麼面對爹孃,讓卑職告訴他們,大哥和三弟白死了嗎……嗚。”

撤退與撤退不同。

雖說有一種勝利叫撤退,但顯然和今時對不上號。

儀真、江都兩城,葬送了二萬多人命。

這時的撤退,等於將二城拱手讓清,如何能讓這羣死裡逃生的漢子心服?

他們寧願沒有這場營救,沒有援軍到來,就讓他們死在那一場最後的衝鋒,如此他們能心安理得地去見已經先他們一步而去的同袍弟兄。

世間最悲慘的不是一直失敗,而是給了人希望,然後堅決地奪走了他們的希望。

他們想勝利,要勝利,一直勝利下去!

只有勝利,才能讓他們可以在夜深人靜之時,坦然面對那二萬已經離去的同袍手足。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五大三粗的男人,與敵浴血廝殺的漢子,當着所有人的面嚎哭,讓聽者無不落淚。

那參軍大聲吼道:“二萬英靈在天上看着,弟兄們,我們能這麼回去嗎?”

“不能!”聲音震天,久久不散。

錢肅典咬牙嘶聲道:“明日一早,全軍撤退,違令者,軍法處置!”

說完,轉身入門。

錢肅典要回去,他必須回去。

不是他心狠,也不是他不考慮將士們的訴求、聽不懂將士們的心聲。

事實上,他比將士們更不想撤退。

錢肅典入院,走進了右廂房。

將右廂房門掩上之後,他無聲地哭了。

自己必須回去。

侄兒錢翹恭特意派人送信,告訴他京城劇變,朝廷將擁立前太子,登基爲帝。

錢肅典就明白,這次的撤退,是朝廷與清廷之間的一種交換,利益交換。

打到現在,明人與清人之間還有媾和的可能嗎?

怕是江南每個明人都心裡明白這點,你死我活。

可錢肅典不明白,爲何要這樣?

爲何必須是現在?

長平公主,也是先帝骨肉,她監國,慶泰朝一樣收復了應天府,可以說,長平公主盡職了。

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可就非得急在這時嗎?

等局勢穩定下來,不能徐徐圖之嗎?

將二萬多人命換來的戰果,拱手相讓?

錢肅典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憤慨,他必須要去阻止!

可他清楚,這是要與朝廷鬥,與這個天下鬥,最讓他揪心的,是要與他的親兄長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錢肅典輕聲誦讀着,他的心中升起一種悲壯的使命感。

錢家叔侄追隨吳爭麾下的日子裡,受吳爭的影響頗大。

雖說吳爭的理念,不準確的說,還稱上理念。

吳爭很多時候說的話,都是隨興致衝口而出,沒有主次、不成體系,甚至顛三倒四。

但這已經夠了,對於象錢肅典、錢翹恭、夏完淳等這樣的青年俊才而言,吳爭的話就等於爲他們打開了一扇窗。

面對時局唯艱,年老者推崇修繕,年輕者期待改變。

改變,就是一種革命的萌芽。

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哪怕爲之付出一切,包括生命。

這些年青人,他們有足夠的學識,血氣方剛,可以接受新鮮事物,能自己獨立思考,他們能在一起辯論吳爭所說理念的對錯,還能不斷地去修補、改良,漸漸成熟、自成體系。

夏完淳甚至還提出,組建一個如同“幾社”般的聯盟,以吸納更多志同道合的人進來,然後壯大。

而這漸漸成熟、自成體系的理念,那就是此時朝中、坊間最普通的四個字,反清復明。

只是受吳爭影響,他們在這四個字之後,加了八個字的註釋——驅逐韃虜,復興漢明!

錢肅典等人都認同吳爭的觀點,大明不該是一家一姓的大明,而該是天下漢人的大明,是爲,漢明!

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一百七十七章 視父子如天敵的吳老爹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方國安的比試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五十四章 糧食大戰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七百零二章 沈致遠說,這是個陽謀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八百六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苦惱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真假難辯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三百七十二章 裝病還裝出理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不識時務的施琅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七百零七章 泰興城,落。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三百四十七章 逼宮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遊戲規則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七星島海戰(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成長的煩惱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五百三十一章 **賀老三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蔣全義脫險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見縫插針的本事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是火坑也得跳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五章 就知道急喉喉的,沒點兒眼力見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八十一章 朝廷沒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三百零二章 從海上突圍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