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

當然,這還得益於大明文人的抱團。

就象監國殿下朱媺娖,一個才十七八歲的少女,哪知道龔鼎孳是誰,幹過什麼噁心事啊?

文人抱團,這事自古亦然。

只要不是助紂爲虐,做得太過火了,就算投降,基本上也沒多少人會受到指責。

因爲,他們在投降之後,還得盡一個義務,就是維護那些不肯投降之人,以此來換取文人團體的不追究。

也就是說,投降之人需要爲沒投降的人謀福利,先保命後舉薦再疏通。

例子很多,譬如洪承疇的投降,在長江以南,文人對其是罵不絕口,可在長江以北,他就是江北文人的魁首,因爲他在保護江北文人不受這場戰爭的牽累。

這事基本和人品無關。

龔鼎孳也是如此,降清之後,他是在北京爲官,只是在去年遭人彈劾,被降職調用,貶至應天府做了個治中。

治中,正五品官,始於西漢,也叫侍中,爲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主衆曹文書,位僅次於別駕。

明朝也有延置,只是淡化了它的職能,而且尋常州府已經廢止,只在順天、應天府設置此官位,但權力已經縮減到極點,基本就是個閒差。

因爲府尹之下有府丞、通判、推官,幾乎囊括了所有政務,連治學都有儒學教授,治中也就是一尊泥菩薩,擺着做樣子罷了。

而吳爭光復應天府時,原清廷委任的應天府尹和一些官員隨洪承疇逃了。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慶泰朝沒有科舉,就無法遴選官員儲備,只能留任原官。

加上龔鼎孳文才出衆,在當時與吳偉業、錢謙益並稱爲“江左三大家”。

提拔任用,這沒什麼奇怪的了。

當然,這一切吳爭都不知道,人力終有盡時,吳爭也只是個普通人罷了。

這也是王之仁這個過來人,之前提醒吳爭小心陳子龍和應天府一班文人的原因,這些社會精英幾乎左右着正陽門以外的一切,說他們是無冕之王,一點都不過份。

“受之兄,事情怎樣?”龔鼎孳急急地問道。

錢謙益微笑着,帶着一絲得意地說道:“皆在預料之中。”

龔鼎孳大喜道,“只要陳子龍答應了,那我們就等於掌握了他的把柄,日後予取予求,怕是再無掣肘了。恭喜受之兄,數年恩怨,一朝得雪。”

錢謙益呵呵笑道:“事不宜遲,還請孝升兄快快派人,隨錢某去緝拿宋徵輿。”

“受之兄放心,我早已召集好三十名差役,就等着受之兄前來了。”

……。

春和殿,如今是朱媺娖的寢宮,準確地說,同時也是召見外臣的地方。

沒辦法,畢竟是女子,而且只是監國,許多事只能從權。

雖然身爲監國,可自從淳安被逼宮之後,朱媺娖的心性有了很大的改變,這與她所處的位置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對內無法掌控朝局,對外不能率軍禦敵。

只恨生了女子身,朱媺娖內心承受着無比巨大的壓力。

而自從內閣主政之後,朱媺娖更是心憂明室存亡。

對於一個少女,朱媺娖真得感到很累,心累。

好在有吳小妹和周思敏日夜陪伴,這樣至少有了傾訴的對象。

特別是吳小妹,對於朱媺娖而言,吳小妹與她的身世幾乎雷同,同爲天涯淪落人啊。

二人之間,幾乎已經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

可對於要強迫吳爭立自己爲後,並要在自己所出子嗣中遴選太子之事中,吳小妹保留着自己的意見。

吳小妹本來是不同意這麼做的,因爲她知道吳爭不是個肯任人擺佈的倔脾氣。

牽着不走,打着倒退,反而是擼順毛,可能比較好。

但朱媺娖不同意,她認爲須先小人後君子。

直到吳爭斷然拒絕,如此三女之間產生了一種微妙的疏離感。

此時,聞聽吳爭已經離開應天府的吳小妹,與周思敏聯袂前來。

“請殿下允准,我要去杭州。”

朱媺娖驚訝地問道:“小妹這是爲何?此時清軍大舉來犯,鎮國公正前往丹徒指揮我軍抵抗,此時去杭州府,豈不冒險?”

吳小妹平靜地說道:“哥哥此來說起父親已經到了杭州,身爲女兒,自當服侍於父親身邊儘快孝,還請殿下允准。”

朱媺娖愣了半晌,轉向周思敏,冷冷地問道:“看來你也是要走了?”

周思敏低頭不敢對視朱媺娖,答道:“思敏已爲人婦,家翁在平崗山,思敏離開已是不孝,此時家翁已至杭州,理該前去服侍。”

朱媺娖心中一股濃濃的失落和怨念,從順天府至今,已經三年,眼見大明覆興有了希望,可定睛一看,自己依舊是孤家寡人一個。

身邊自以爲可做依仗的,說走就走了,想疏遠就疏遠了。

這讓朱媺娖鼻樑一酸,兩行清淚止不住地涌了出來。

此時,鄭叔進來稟報道:“張太傅及張煌言、馬士英二位相公請見。”

朱媺娖深吸了一口氣,取錦帕按了按眼下溼潤處,回覆了平靜。

“小妹、思敏先去後面暫避。”轉頭對鄭叔道,“傳太傅、馬相、張相進見。”

“臣等參見監國殿下。”

“太傅和二位相公見本宮可有要事?”

張國維看了馬士英一眼,示意與馬士英敘說。

馬士英斟酌道:“回殿下話,臣等此來,是要出首朝中奸細。”

朱媺娖一驚,問道:“我朝堂之上,竟有奸細?馬相速速道來,何人竟數祖忘典,甘爲韃虜細作?”

馬士英看了一眼張煌言道:“回殿下,此人乃工部尚書宋徵輿。”

朱媺娖聞聽,驚愕地張嘴難合,之前只是驚訝,可現在,她是真的震驚了。

二品大員,國之柱石,好好的人不做,竟要賣身投靠清廷?

這對朱媺娖無疑是種打擊。

畢竟發生在自己監國之時,套用後世的話來說,這種醜聞,朱媺娖勢必負有領導責任。

大明皇帝下罪己詔司空見慣,何況她一個監國。

朱媺娖語氣急促地問道,“馬相的指控,可有確鑿證據?”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私怨高於國仇纔是主因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何樂而不爲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聰明人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九十九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九百二十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遊戲規則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六百三十七章 這女人……嘖嘖。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權爭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能搶嗎?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八百零一章 張蒼水,你不如你兒子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