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

經過短暫的驚愕,馬士英漸漸從震驚中回過神來。

管它呢,凡是與吳爭有益的,那就是與他自己有益的。

這一思路的確定,讓馬士英決定順着朱媺娖的想法走,並對方案拾遺補缺。

經過君臣二人仔細的斟酌和商議,馬士英由另一個方向,對方案進行了修補。

也正是這,讓吳爭斷然拒絕。

朱媺娖讓馬士英帶話,讓吳爭在認祖歸宗承繼大統之後,冊封吳小妹(朱辰妤爲皇后),並在宗廟立誓,必須由朱辰妤所出子嗣中遴選太子。

馬士英生性貪婪,但他的大半生確實忠於明室,這也不難理解,魏忠賢一個閹宦,都對邊軍防務不敢懈怠,都知道大廈將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何況馬士英也是正經科舉出身。

所以,只要不對吳爭的切身利益造成威脅,馬士英更希望明室的延續,或許這是他心中的一個執念。

當然,他的最初諫言是,由吳爭冊封吳小妹爲皇后,以此來善待宗室後人,也使得此事顯得不那麼荒謬,當然這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之舉。

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被馬士英一言點醒的朱媺娖立馬就想到了條件的後半部份。

那就是日後的太子人選,必須從朱辰妤所出子嗣中選出。

朱媺娖在朝堂之上,聽聞羣臣一致擁立吳爭爲帝時,喜憂參半。

這事,她是始作俑者,可真正到了水到渠成之時,她又後悔了。

她覺得愧對父皇、歷祖歷宗的在天之靈,明室竟在她的手中斷送了。

這個想法讓她心如刀絞,不得一刻安寧。

也不難理解,她只是一個不滿二十的女子,有這患得患失的情緒,人之常情。

所以,在被馬士英一語點醒之後,朱媺娖立時就想到了這個補救的措施。

在她看來,只要吳爭爲帝之後,冊封朱辰妤爲皇后,立朱辰妤所出爲太子,那麼血脈在一代之後,又重新會回到宗室。

也就是說,吳爭就是個過渡,只是在亂世之中,替明室復興出力的權宜之舉。

朱媺娖知道,吳爭一旦登基,此生自己與吳爭之間無緣,那麼吳小妹就是唯一的選擇。

而這一點,也得到了馬士英的贊同。

在馬士英看來,這確實是個皆大歡喜、共同獲益的妙計。

於是,君臣一拍即合,朱媺娖諭令馬士英來丹徒,明爲犒軍,實爲試探吳爭的意思。

可不想,吳爭斷然當面厲聲喝斥馬士英道:“馬士英,我收留你,讓你居廟堂之高,不是讓你來謀算我的。這天下我就算要取,也用不着費這麼齷齪心思,大可以真刀真槍,從韃子手裡搶來就是,還需要你等君臣合謀,來算計老子嗎?”

馬士英是一頭霧水,他怎麼也想不到吳爭對此事的反應這麼大。

在他看來,這是樁千載難逢的好事啊,吳爭得償所願,公主了了一個心結,明室後繼有人,多好啊?

可見吳爭如此動怒,馬士英不得不屈膝跪下請罪。

一個閣臣向人下跪,這種咄咄怪事也就只有這種亂世才能見到了。

吳爭此時不避不讓,冷冷地看着馬士英,直看得馬士英冷汗透背,他急忙解釋道:“主公,這事馬某真無一點私念,只是考慮主公與明室之間共存,僅此而已,望主公明察。”

吳爭總算是開口了,“一個謊言,需要一百個謊言去掩蓋,而且此事所知之人已經不下十人,你以爲瞞得住?”

馬士英聞聽,霍地擡頭道:“那就……殺。”

殺人滅口,以絕後患?

吳爭被這話氣笑了,“殺誰?你嗎?”

馬士英是真怕了,他嚇得簌簌發抖。

“別裝了!”吳爭厲聲道,“這一套,在我面前不好使。”

立竿見影,馬士英不抖了,尷尬地回道:“主公是寬仁之人,自然是不會行此陰毒之事。”

吳爭被這一句悶得氣不打一處來,敢情這老賊是先防患於未然,拿話堵自己呢。

“就算此事瞞得住,你可以知道,一旦認祖歸宗之後,我將一生受制於人,朱氏宗親百萬之衆,雖說經此亂世,被害者已有八、九成,可就算九成,在各地的朱氏宗親,也將十萬計,到時朱氏宗親紛紛而至,要求朝廷封賞,佔據高位,侵吞國帑,盤剝百姓,這天下還得重演眼下一幕,到時如何應對?”

馬士英連連應聲道:“主公慧眼如炬、深謀遠慮,屬下謀事不周,還望主公見諒。”

吳爭沒好氣地喝道:“起來吧,隨我回京。”

……。

回到應天府時,清廷使團已經到了。

與上次和談不同,吳爭不在談判之列。

這次是首輔陳子龍親自掛帥,副都御史王翊,給事中董志寧爲輔與清廷談判。

讓吳爭欣慰的是,從洪承疇口中得知,錢肅典還活着,儀真尚有數百將士倖存。

錢翹恭更是錢家、國公府兩處來回跑,甚至拖着錢瑾萱一起,懇求吳爭務必救回叔叔錢肅典。

吳爭應是應了下來,可一時也想不到好辦法。

其實包括錢翹恭,所有人都明白,洪承疇一到就明言錢肅典及數百明軍都活着,那就是展示手中籌碼,慶泰朝如果先提,要接下來,洪承疇就要錘子大開口了。

可真要是以鎮江城相挾,慶泰朝答應不答應?若不答應,那就寒了全軍將士之心,若答應,那此役陣亡的數萬將士在天之靈寒不寒心?

這是舉朝上下都非常爲難之事。

吳爭特意爲此事去見了陳子龍。

“敢問首輔,清使團可有提出返還儀真明軍之事?”

陳子龍搖搖頭道:“他們如何會提?眼下議的,還只是此役的過錯方是誰。”

說來也怪,雙方之前是有停戰協議的,可打了這麼一場大規模的戰役,牽涉三個方向,四處戰場,十幾萬大軍。

而現在,雙方坐在一起,卻在相互爭執,是誰先破壞了停戰協議,這倒象是隔壁鄰居發生爭吵幹了一架,然後相互爭執是誰先挑釁一樣。

讓人不禁莞爾失笑。

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男女有別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不可阻擋的演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三百二十八章 用人得疑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瘮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權臣的氣勢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八十九章 惡有惡報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將在外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放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九百九十一章 尼堪趁機反擊第七百八十七章 軍改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人一瘦啊,壓不住福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要人敢送,他就敢收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莫長林招供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抉擇(一)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五百四十二章 莫負老夫!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落子無悔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九百九十二章 吳爭到得正是時候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