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

多爾袞自然大怒,一直被自己碾壓,踩在腳下的蒼蠅,竟張牙舞爪地到太歲頭上動土了?

多爾袞沒有多話,指袖而去,自然嘛,他的地位何須在朝堂上與這般蠢物動氣?

他有他的班底,攝政王府,有着第二朝堂之稱。

回去找個茬,擺平這羣蠻子就是。

可多爾袞沒有料到,被自己視爲小兒的十歲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已經明事了。

這說得不是,明軍政大事,而是明君臣、上下尊卑之別,他雖然尚不諳世事,但已經登基四年,滿族天性好勝和身爲皇帝的天然優越感,讓他無法容忍多爾袞的狂妄和跋扈。

剛剛去年下半年,多爾袞爲了大權獨攬,多爾袞僅以濟爾哈朗府第建築逾制,擅自使用銅獅、銅龜、銅鶴,罰銀二千,罷免了鄭親王濟爾哈朗輔政的權力,由此,多爾袞開始一人獨攬朝政,並且改制,攝政王無須對皇帝行跪拜禮。

鄭親王濟爾哈朗可是當初福臨登基時的輔政大臣,與多爾袞相互制約,他的廢黜,給福臨心裡造成的衝擊是巨大的。

多爾袞有才能、有魄力,加上主弱臣強,以叔父攝政王自居,跋扈在所難免,這就造成了福臨早已對多爾袞心結暗聚。

正愁沒有機會整治多爾袞呢,這不,機會來了。

福臨當朝訓誡多爾袞策略有誤,造成朝廷戰略被動,但雷聲大雨點小,僅罰了多爾袞半年俸祿。

福臨很聰明,他知道逼急了兔子都會咬人,何況是手掌大權的多爾袞?

所以,懲罰僅點到爲止,他想到達的目的,就是當朝打擊一下多爾袞的氣焰,讓朝臣們知道氣向,這樣自然會有有心之人,爲他出謀劃策。

同時福臨採納了洪承疇的諫言,再次與慶泰朝商議停戰。

福臨下詔,以洪承疇爲正使,陳洪範爲副使,南下應天府,與慶泰朝和議。

這道詔令的下達,擊蒙了多爾袞。

可問題是,他就算確實權傾朝野,但終究非君是臣,面對詔令,他要麼反,要麼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

多爾袞選擇了後者,但心裡已經醒悟,皇座上的那個小子,已經開始在防備、壓制自己了。

而對於洪承疇等人的落井下石,多爾袞更是記恨於心。

可多爾袞能任由局勢這麼發展嗎?

當然不可能!

明着與福臨詔令做對,這肯定不行。

那麼只有從洪承疇這班子降臣處打開突破口,可問題是洪承疇不日就要南下與慶泰朝再次和談,想反制也來不及。

可這難不倒多爾袞,他迅速決定,破壞這次和談。

其實這個時候,多爾袞倒真沒有對和談本身有什麼意見,他其實也認爲這個時候不應該與慶泰朝糾纏,他只是因爲與多鐸的一封信,而倉促發動了這場戰爭。

事實上,他此時也想停戰,集中兵力想平定福建、廣州再說。

可現在,被福臨、洪承疇這麼一攪合,多爾袞就必須做出反應了,正治就是這樣,身居高位,不能吃一次啞巴虧,你得反擊,否則,朝堂之上大臣和各地官員都會認爲你多爾袞失勢了,一旦形成這種輿論,那麼離真的失勢也就不遠了,多爾袞不可能一個個地向官員們去解釋自己只是顧及帝王的顏面、自己大度,大人不計小人過。

所以,越是身居高位,越容不得別人對自己威嚴的冒犯。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多爾袞僅僅是爲了反對而反對了,與事情的正確與否,毫無關係。

多爾袞的反制很簡單,那就是趁着洪承疇等人還沒動身南下,勒令江北清軍,三日之內趕在洪承疇使團到長江前,收復儀真,全殲儀真明軍。

只有這樣,朝廷纔會對和談的態度發生改變,試想,來犯明軍被全殲了,那還談個屁啊,繼續進攻就是了嘛。

然後讓朝臣主動去反對和談,這遠比自己出馬打前陣要合適得多。

由此來否定洪承疇懷柔策略,同時給福臨一記響亮的耳光。

可這事不簡單,雖說多爾袞身居高位,且被皇帝拜爲大將軍,名份上,相當於天下皇馬大元帥,確實可以對清廷名下所有軍隊發號施令。

可這僅僅是名義上的,真要具體到一支軍隊,那還得那支軍隊的主將,給不給多爾袞這面子,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嘛。

而江北清軍現任的主帥,是鐵定不會給多爾袞面子的。

因爲這個主帥,就是鄭親王濟爾哈朗。

如果說清廷數以萬計的官員中,要找出幾個不賣多爾袞帳的,濟爾哈朗絕對排第一個。

濟爾哈朗,就是被多爾袞以府第建築逾制,擅自使用銅獅、銅龜、銅鶴,罰銀二千,罷免了輔政權力的那個倒黴蛋。

試想,任何人設身而處,都會對多爾袞恨得咬牙切齒。

所以,多爾袞想令濟爾哈朗聽從他的命令,無疑櫞木求魚。

但多爾袞依舊有辦法,無法直接指揮江北清軍,可他是攝政王,可以調任江北清軍主將啊。

濟爾哈朗雖爲江北清軍主將,可並未在揚州,而是坐鎮徐州。

而此時,正好吳三桂被清廷由錦州調回關內,原本是打算安排他與八旗鑲藍旗漢軍將領李國翰同鎮漢中,剿殺西北地區的大西軍餘部的。

可現在,多爾袞想讓二人出個臨時差,去接替濟爾哈朗的江北清軍指揮權。

於是,多爾袞以攝政王諭令,一面傳召吳三桂、李國翰前來面授機宜,一面派八百里快馬,令濟爾哈朗即刻回京,另有任用。

由此一場所有人都意識不到的激戰,就這麼莫名其妙地暴發了。

吳爭率部趕到丹陽時,夏完淳的建陽衛正在與丹陽清軍激戰。

丹陽是處重鎮,進攻鎮江,首先需要拿下丹陽,一則截斷鎮江府南北交通,二則可以打通與應天府的通道。

而清軍自然也清楚丹陽對慶泰朝的重要性,派駐重兵防禦。

夏完淳已經攻了整整一天,未有太大進展。

吳爭來得正是時候,形成東西夾擊,對於清軍士氣本身就是一種打擊。

第三百七十八章 素未謀面的正室夫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比吳三桂更可恨的大漢奸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八章 勝利,是種毒藥。第一千三百十七章 舉世伐清的先兆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六百四十八章 死戰!死戰!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鳳陽府第一戰(二)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四百十九章 談判(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一百六十章 大敗多鐸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性格決定命運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錢肅樂要請辭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心裡長草第三百六十四章 應天府之變(七)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一千三百章 妥協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誰的主意第一百七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六十八章 父親病危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