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

哪怕那些沒有被陳子龍指着的人,也都一臉憤慨起來。

就不用說被陳子龍指着的錢肅樂了。

錢肅樂終於暴發,他“噌”地起身,同樣駢指對着陳子龍喝道:“陳子龍,何謂道?順天時、合人心,方可爲道。如今天下崩裂,外族入侵,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一致抗擊外族,等全境淪陷的那一天,我等皆爲亡國奴之時,你又將與何人同道?”

陳子龍目瞪口呆,他的臉色脹紅。

其實所有人都錯會了陳子龍的意思,他指着錢肅樂說道不同不相爲謀的意思是,他與馬士英同朝爲官、同列朝堂,是道不同不相爲謀,而非指錢肅樂,就更不會去指在場衆人了。

只是爭執起來了,省略了前面主語,結果就被誤會了。

此時被錢肅樂一懟,方纔醒悟到自己的語病來。

徐孚遠、宋徵輿等人見勢不妙,趕緊打圓場道:“錢公、陳公不可如此,坐而論道時常有之,萬萬不可傷了彼此和氣。”

錢肅樂畢竟年長許多,被邊上人一勸,氣也就平了下來。

雙手一拱,對陳子龍道:“錢某失態了,語言多有得罪,還望臥子先生不怪。”

陳子龍本已經知道自己語病在先,只是迫於顏面,不肯承認,此時見錢肅樂先道歉了,也就見坡下驢,也拱手還禮道:“陳某方纔所言,只是針對馬賊,而非止亭兄,是陳某失言在先,還望止亭兄見諒。”

徐孚遠邊連擊掌道:“兩公都是心胸廣闊之人,所謂理不辯不明,今日論道,必爲日後美談。”

所有人都紛紛出言附和,二人終於相視一笑,杯釋前嫌。

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陳子龍不再說話,只是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徐孚遠。

說起徐孚遠、宋徵輿等人,需要交待一下,崇禎二年陳子龍、夏允彝(夏完淳他爹)、徐孚遠、彭賓、杜麟徵、周立勳六人組成文社“幾社”,以道義文章名於時。

所以,這些人與陳子龍的關係,自然比錢肅樂要親近得多。

受陳子龍的示意,徐孚遠開口道:“錢公,我倒是有個變通的辦法,只是……?”

這話就是屁話,文人的腔調嘛,向來如此。

他不是不想說,只是想讓錢肅樂主動問。

果然錢肅樂開口道:“闇公兄有何良策,不妨說出來,只要錢某力所能及,定不推辭。”

徐孚遠微笑道:“諸公都知道,吳爭除了手中兵權之外,如今最具威脅力的就是他剛剛展露的宗室身份,我等皆是擁護宗室意圖光復之人,斷無與宗室爲敵的道理。”

包括錢肅樂在內的所有人都點頭稱是。

徐孚遠繼續道:“馬士英是否是忠臣,眼下蓋棺定論尚言之過早,但有一點,以這樣的人品入閣,定非我朝之福啊。”

所有人又都點頭稱是,這話沒錯,可以放棄敵對,但不代表接受,這道理顯而易見。

只是錢肅樂沉默下來了,他依稀察覺到了徐孚遠的用意,這是在給自己製造難題啊。

“如果吳爭執意舉薦馬士英入閣,徐某竊以爲,強行阻攔引發又一場爭鬥,對朝廷對社稷百害而無一利,故徐某認爲,須派一人前去與吳爭說項,言明利弊得失,這個人,須對吳爭具有影響力。”

這下不用說錢肅樂了,就算邊上吃瓜衆都明白了徐孚遠話中那個人是誰了。

開玩笑,在場這些人說起來個個聲名在外,此時也是朝堂上佔一席之地的重臣,他們可以自豪地宣稱對監國殿下有影響力,也不敢自稱對吳爭有些許影響力,吳爭在他們眼中,那就是個異類。

所以,能有影響力的只有錢肅樂,因爲他是吳爭的準岳父嘛。

錢肅樂苦笑着搖搖頭,他知道他無法推辭,可他同樣知道,要是自己真有那般影響力,就不會上演正陽門和奉天殿那兩人幕了。

同時他也意識到,今日着了陳子龍道了,之前陳子龍哪是失言,他是故意激起自己憤怒,發生爭執,然後借徐孚遠的嘴,說出這件事,讓自己無法拒絕。

雖然錢肅樂知道,這是己方不得不爲之事,但這種被同道設計的鬱悶,確實令錢肅樂心中有些懊惱。

……。

“都城的繁華,也讓鎮國公有了享樂之心?”

打量着眼前佳餚、美酒、舞伎,張煌言不無譏諷地對吳爭道。

吳爭卻不以爲意,隨手一揮道:“如今的應天府中,玄著兄如果想要什麼,不用開口,想必就會有人送上門來吧?”

張煌言沉聲道:“那等腌臢之物,避還來不及呢……煌言還是懷念當日在張公府上,一碟茴香豆、一壺老酒的日子。”

吳爭拿手指點着張煌言道:“玄著兄這就有了矯情了啊?以我看來,這世上錢、物本無罪,所持有的人才是罪之根源。與其讓這些見風使舵的牆頭草享用,那還不如你我享用。”

說到這吳爭起身拾壺,親手爲張煌言斟酒一杯。

張煌言悶悶地道:“話雖如此,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當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吳爭一怔,而後哈哈大笑起來,“咣噹”一聲扔下酒壺,“也罷,如玄著兄所願。”

而後衝着門外宋安道:“叫店家撤了酒席,然後備長壽果、茴香豆各一碟,再準備一罈紹興老酒。”

就這樣,應天府最大最奢華的酒樓裡。

當朝鎮國公和都御史,就着一碟花生、茴香豆,喝起了老酒。

撤去好好的酒席,換了三兩小碟,還生生喝出氣吞山河之勢。

這一幕被酒樓掌櫃視爲奇葩,傳之坊間,竟引得應天府臣民爭相效仿。

張煌言臉上露出了微笑,他不是個食古不化之人,他只是以這種表象的試探,來印證眼前這個權傾朝野的鎮國公,內心裡是否還是曾經那個慷慨激昂的小哨官。

而吳爭的反應,讓他欣慰。

張煌言從淳安事變之後,就已經決定輔佐吳爭,自然希望吳爭有明主的潛質。

凡事以小見大,善於納諫,這是成爲明主的先決條件。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九百四十八章 清廷震動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六十三章 顏面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南莫家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四百三十七章 猜忌是顆見風就長的種子第一千三百十九章 主動出擊?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六百零七章 爲決戰做準備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九百二十九章 一場本不該發生的民亂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一百六十六章 紹興告急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六百十一章 一個如曹操般的英雄?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五百十七章 以攻代守,打清軍一個反擊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將在外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海州之戰(一)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八百十八章 案情原委(二)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七百四十五章 度量衡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