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

宋徵輿突然道:“臥子先生,我還真想到了一人?”

陳子龍霍地回首,“誰?”

“馬士英。”

馬士英?!陳子龍臉色驟變,連錢肅樂也面色蒼白起來。

馬士英,確實聲名狼藉,但如果從資歷上來算,比他們任何一個人都高。

他本就是弘光朝首輔,而那時,他們只是六、七品主事罷了,甚至有的還只是舉人功名。

這種資歷,要駁回恐怕太難了。

可如果吳爭真提名馬士英補內閣第五人,那麼清流們的優勢就會逆轉,吳爭就控制了二席半,至少能與清流相抗衡了,如果王之仁被吳爭徹底拉過去,那就是三對二,完勝。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陳子龍幾乎是嘶吼出來的。

可所有人都沉默而不發一言。

局勢顯而易見,如果吳爭執意要舉薦馬士英,那麼誰來阻止,誰又能夠阻止?

承天門前那一幕,還深深印在衆人的眼前,這是個逼急了什麼都幹得出來的人,真要是發了狠,保不準他就自毀諾言,廢除內閣了。

到時誰能說不?

世上本無理,所謂的理,那都是人自己定的,拳頭是真正的理,不服不行!

不可否認,今日在座的大部分人,他們都有爲宗廟社稷拋頭顱灑熱血的勇氣,可問題是再來一次,吳爭吃不吃這套還難說,關鍵是他的身份變了,他已經是朝廷承認的宗室,只要認祖歸宗的儀式一舉行,那就姓朱了。

去反對這樣一個人,是不是有些師出無名?

這是在場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所以皆沉默不語。

陳子龍性子比較急,還沒到不惑之年的他,脾氣有些火爆。

掃視了在場諸人之後,他的矛頭就直指錢肅樂了。

“止亭兄,難道你也選擇坐視嗎?”

錢肅樂是有苦說不出,他的親弟弟、親兒子、親閨女,都選擇站在了吳爭一邊,他還能做些什麼?

當然這不是問題,問題是無論他做什麼,都不可能左右吳爭的決定,那一切還有意思嗎?

錢肅樂繼續沉默。

陳子龍“噌”地起身,大喝道:“我等定不能與奸倿同列朝堂之上,所謂漢賊不兩立,哪怕爲道而死,死得所哉!”

好一個死得所哉!

如果換在平日,響應者必衆。

但今日,應者了了。

爲何?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爲黨派、爲信念是一回事,但這裡在的都是讀書明理之人,最簡單的好賴還是分辨得清楚的。

說實話,在所有人心裡,吳爭是寬宏大度的,至少在他的封王事宜和朝廷人事任命上,他表現出了難得的大度。

六部之中,除了兵部熊汝霖與他相近,但也只是相近之外,其餘除戶部沒有定下尚書,都在己方的掌握之中。

吳爭只是得到了一個御史臺。

而內閣五人已經明確的四人中,吳爭只要了一席,興國公王之仁一席,究竟投於哪方還當另說,而己方卻已經着實掌握了二席。

這種利益對比,換在輸方,還說得通,可問題是,吳爭在這場事變中,明顯是勝方。

都將數百人緝拿之後推至午門問斬了,這如果還不是勝方,那勝的定義,恐怕得重新書寫了。

如今這樣的形勢,理當韜光養晦、積蓄實力纔對,而不是隻爭朝夕,與吳爭對着幹。

這纔是在場所有人心中沒有說出來的想法。

當然,還有一點,也是這些文臣們不再響應陳子龍、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吳爭剛剛展露出的身份。

宗室近支男丁,這個身份換作以前沒啥用,可在現在,就是足以於南面隆武相抗衡的大義。

甚至許多人都在想,吳爭如今大軍在握,又光復了九府之地,他所擁有的身份和實力,如果往上一步……是不是真的可以完成期盼以久的光復大業?

再有向心力的集體,一旦出現了這種念頭,那麼分崩離析都在所難免,何況清流是個鬆散組織,內部也是各成派系,並非鐵板一塊。

錢肅樂一向敬重陳子龍,就象陳子龍同樣敬重錢肅樂,雙方對對方的人品都信任有加,可不代表着不會有政見之爭。

陳子龍這“振聾發聵”的口號一喊出,錢肅樂就真忍不住了。

“臥子先生此言過了,吳爭所說並非無理,國難當頭、山河破碎之際,這世上罪過最大者莫過於剃髮易服降清,如果再有甚者,便是助紂爲虐,迫害同胞手足。對這一點,錢某深以爲然。馬士英妖言媚主、發動黨爭,戧害忠良等等確有大罪,但只憑他在弘光朝滅亡之後,還流竄山野抗清,錢某認爲,就無愧於大明忠臣四字。臥子先生以漢賊不兩立聲討馬士英,錢某認爲……過了。”

陳子龍大怒,厲聲指責道:“錢肅樂,你可知道,當年同樣在這就湯下麪府中,多少同道中人,因馬賊而死於非命,此仇此恨,豈可一言蔽之?”

錢肅樂平靜地懟道:“此時非彼時,我朝首先面對的強敵並非象馬士英等人,而是江北建虜,馬士英雖然昏庸,但抗清之言行,諸公都看在眼中,如果我們選擇驅逐乃至剷除,豈不令江北建虜彈冠相慶,此乃親者痛仇者快之事,明智者當不爲。何況,諸公也知道,江西戰局,如果不是李逆殘部加入戰場,隆武一方早已一潰千里,清軍也早已對紹興、福建形成合圍,也就沒了今日我等光復南京之盛事了。敢問諸公,南面隆武朝都能明白的道理,我等不明白?南面隆武朝已經在做的事,我等做不得?”

錢肅樂的兩問,引得在場大部分文人點頭響應。

一時間,陳子龍身邊只有徐孚遠、宋徵輿等人,有些勢單力薄起來。

陳子龍對馬士英雄怨念已深,聽錢肅樂這麼說,心中憤怒驟然暴發,他直指錢肅樂道:“道不同不相爲謀。”

這話很重了,特別是對在場所有人而言,他們不畏生死、不畏強權聚到一起,爲得就是同道。

可被這個羣體的主腦之一指責爲不同道,這等於顛覆了他們賴以支撐的根基。

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贏的,其實不算賭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和談風波(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試用施琅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六百四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急襲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三蹶名王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島海戰(七)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三十三章 愛死不死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八百十七章 案情原委(一)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二百九十四章 監守自盜?!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一千零八章 撕裂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三百二十九章 猜忌第一百二十二章 吳爭,你初心有變吧?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原來如此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七百四十九章 開科取仕?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誰是善,誰是惡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八百三十四章 反清者榮,降清者恥,賣國者必誅!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四百零二章 首輔之位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