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

可偏偏那個禮部侍郎,象是打了雞血一般,指着周思敏喝斥道:“歷來女子不上堂,就算是帝皇家,後公也不得干政,你不過是靖海候一偏室,又怎敢大言不慚愧,說能代表靖海候的意思?”

這話引起了逼宮官員心中的共鳴。

既然已經來了,態度都表明了,那就如同劍已出鞘,不見血難以回鞘。

於是,竟不約而同地齊齊向前逼近。

饒是朱媺娖見多識廣,也不僅花容慘變。

而吳小妹雖說任性,可也沒見過這種場面,面色慘然。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一隊明軍士兵衝了進來。

不,準確地說,只是衝到門口處,隊列起來。

所有人都錯愕了,朱媺娖在想,我沒有下令調兵啊。

朱以海、錢肅樂等人在想,也不是我們調兵,我們也無兵可調啊。

特別是錢肅樂,他心中只想和平解決此事,最好象之前羣臣廢黜朱以海,擁立朱媺娖那樣,不流血地完成權力過渡,這樣對誰都好。

就在所有人都詫異是誰調兵時,張煌言、熊汝霖、孫嘉績還有廖仲平四人帶着十多名士兵昂首衝進堂內。

“臣等救駕來遲,請殿下恕罪。”

場面風頭頓時爲之逆轉。

錢肅樂氣得手指亂點,“張蒼水,你竟敢私自調動殿下近衛?還有你們熊汝霖、孫嘉績,你們也聚衆作亂?你們可知,今日之事,乃臥子先生一衆鴻儒,爲大明宗廟社稷,與一起商議決定的?此事關乎宗廟傳承,我大明千秋萬載之根基。你們……你們糊塗!”

朱以海指着廖仲平喝斥道:“廖指揮使,孤一直待你不薄,怎麼,你也敢反孤不成?”

二人的話幾乎是同時而出,而得到的回答卻是有先後的。

廖仲平向朱以海躬身道:“魯王殿下,卑職身爲近衛統領,身負護衛監國之重任,卑職不敢一時或忘自己的職責。”

這話聽起來沒有直面回答朱以海的指責,可實際上已經回答了。

所有人都能聽懂,廖仲平的選擇就是,不選擇。

他只忠於監國,誰坐在監國這個位置上,就忠於誰。

而此時,從在監國位置上的是朱媺娖。

廖仲平的選擇,不言自明。

朱以海聽了混身顫抖起來,他突然意識到,今日很可能就是個錯誤,不,已經是錯誤了。

廖仲平麾下僅僅是數百人,可這數百人足以決定今日的結局。

朱以海後悔了,他沮喪地想到,何必呢,何苦呢,進應天府做個輔政王爺,其實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啊,至少憑藉着之前與吳爭的言和,交情也算不淺,這王爺做得也會滋潤不是?

想到這,朱以海懊惱地看向錢肅樂,這事就是這老頭挑起來的,要不是他的竄掇,自己也不會行此逼宮之事。

張煌言三人先向朱媺娖一禮,然後轉向錢肅樂再行一禮。

張煌言道:“止亭先生爲國爲民之心,晚生感佩。可今日不同往日,山河破碎,朝廷積重難返。我朝也不同前朝,無論從皇室倫序,還是大義,都無法與隆武朝相提並論。昨日止亭先生與晚生商議擁立魯王,在晚生看來,這是亂國亂朝廷之舉,當時晚生反對,勸阻先生勿行此事,可先生卻執意而爲,晚生無奈之下,只能與熊、孫二位侍郎想出此法,以圖在最小程度平息此事件。望先生體諒我等苦心!”

其實到了這會兒,大局底定。

接下去,只要朱以海、錢肅樂等臣向朱媺娖請罪,然後朱媺娖大手一揮,寬宏地說一聲“諸公也是心憂國事,雖然此舉無禮,但看在諸公一片爲大明宗廟的赤心上,本宮不再追究。”

那麼此事也就圓滿收場了,畢竟應天府就在眼前,進城入宮祭祖,纔是緊迫之事。

可接下去的事,讓這場鬧劇完全變了味,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

吳爭確實閱歷不足。

他前世只是個小職員,如今雖說已經位列候爵,但真正浸淫官場的時間不長。

一年多的時間,他幾乎都在軍營,大小十幾場戰鬥,佔據了他大部分時間。

這導致了他的政治敏感度不足。

任何時候,君離京、君返京,都是大事。

做爲重臣,必須在君王身邊,這不僅僅是做樣子,而是時刻防備有變,也是彰顯臣簡在君心,身份重要的手段。

特別是象這次,監國、朝廷歸京,做爲手掌朝廷最大實力的靖海候,竟脫離了伴駕,便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說簡單些,皇帝在任何場合現身,身邊伴駕的永遠是最重要、最相信、最具權勢的大臣,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而收復失地,君王返京,那必定是要祭天告地,祭祀宗廟的。

吳爭因區區小事脫離了伴駕,確實是不應該。

如果僅是短暫的脫離,那還問題不大,畢竟落後半天,吳爭策馬急趕,就算趕不上,也不至於太過落後。

可問題出在,吳爭沒有追趕,反而去了嘉定。

嘉定,這是吳爭的秘密和心結。

他答應過,光復南京之後,要回去祭奠他的叔叔原大明嘉定副總兵吳之番。

如今,正是他兌現諾言的時候,他不得不去,不去,吳爭怕是會睡不着。

吳爭確實沒有想到,以錢肅樂、張煌言、熊汝霖、孫嘉績等這樣忠誠的臣子伴隨左右,加上應天府中自己駐囤的大軍,朱媺娖一行會發生這樣的意外。

而此時,吳爭正在叔叔吳之番的面前,與石碑對飲。

嘉定百姓,在吳爭到來之前,已經爲吳之番及當年收斂合葬的將士屍身修築了巨墓。

按吳爭的意思,將吳之番的屍身另修了一墓,獨葬一處,就在將士墓的東北。

吳爭磕過頭,上過香,卻沒有離開。

而是盤腿坐在墓碑前,與他的叔叔對飲。

或許是喝多了,吳爭的口中還在吶吶自語。

這種失態,讓身邊的宋安有些恐懼,他只能找來馬士英救場。

找馬士英不是宋安相信馬士英,而是吳爭身邊,確實再也找不出比馬士英更有文的人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三百三十三章 信用放貸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三十二章 吳爭,你好狠心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廬州、安慶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叔王也有野心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套中有套第七百九十八章 殺一人而救百人?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雙方有意識地相互試探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鄭森來援第一千二百十九章 誰的炮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七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九百六十五章 天道輪迴,躲不過的!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四百四十三章 勸降金聲桓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遠交近攻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韃子將帥之間的齷齪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南莫家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