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

膿瘡一旦成形,想要痊癒最快的方法就是將它擠破。

紹興府這小朝廷,積累了兩年的矛盾,就這麼被徹底引發了。

這是一場文武、新老,關於執政理念、利益瓜分的鬥爭。

與外敵沒有絲毫關係,也無須遮掩,它的本質,就是一場內訌。

這內訌的根源來自於前朝,從崇禎朝至弘光朝。

之前沒有爆發,只是因爲外敵強壓,多方人都只能聯合起來,一致抗敵。

儘管如此,也有方國安與王之仁二國公對於軍力之爭,這二人又有聯合起來與朝堂中文臣之爭。

如今,在吳爭的突然崛起之後,又增加了一股新的勢力。

譬如夏完淳等義軍、錢家叔侄和北伐一路,歸附吳爭、投降吳爭的散兵遊勇。

這些勢力雖然各有訴求,但在這個節骨點上,他們擰成了一股繩,成爲了一股不可小覷的強大勢力,是爲新勢力。

他們原本是之前兩個勢力的附庸,如錢家叔侄。

或者是一直遊離在外的抗清義軍,如夏完淳部。

亦或者是根本沒有資格介入權力之爭的閒散人馬,譬如降兵。

可此刻,他們有着共同的利益代表,那就是吳爭。

在吳爭這個名字之下,他們有了聯合到一起的理由,他們有了表明自己訴求的力量。

他們要爭、要搶,爭搶到他們認爲應該屬於他們應得的權利。

洪武門前,終於醞釀起一場大亂。

至少有四方人馬形成了對峙,雖然還沒有拔刀相向,但數萬大軍加上十萬百姓摻雜在一起,沒有傷亡,那是不可能的。

這是一場悲劇,無法避免的悲劇。

當然,如果吳爭在,可能會烈度減弱一些,但不可能阻止。

吳爭對於新勢力,充其量只是一個利益的代表,具有約束力,並無徹底的控制力。

他可以統率各部與清軍作戰,但他無法去遏制各方對利益的訴求。

如果強行壓制,那必暴發兵變或者分崩離析。

這,也是吳爭抑鬱地在叔叔墓前飲酒失控,痛哭失聲的原因所在。

一個外來者,不到二十的年紀,這一年多的時間,全花了作戰上,可問題是,戰爭暫時停止,吳爭空閒下來發現,朝廷依舊是那個朝廷,百官依舊是那羣百官,沒有人慨然響應他的北伐戰略,有的只是異口同聲地北遷。

北遷,無可非議,無可指責。

既然光復了南京,朝廷自然應該歸返,以正視聽。

可吳爭心裡很清楚,這些居高位者想要北遷的目的,無非是汲取南京城中那份,比紹興府遠遠超過的利益,然後進行瓜分。

或許朱媺娖不是,錢肅樂不是,張煌言、熊汝霖、孫嘉績等不是,可他們無法形成對整個朝堂的影響。

那些人,資格老、閱歷高,凡有訴求,必引經據典,站在道義的至高點,讓你無法反駁。

正象吳爭在平崗山寨被刺之事,雖說這起於鄭叔護主心切,但這代表了很大一羣人的集體訴求。

吳爭不會傻到,沒有察覺這事背後的陰暗。

行刺,確實是鄭叔所指使,可吳爭遇刺,卻在朝廷控制區域內,管轄那裡的不是朱媺娖親衛,而是從豐惠撤入平崗山的一萬明軍。

它們的控制權在兵部,而非廖仲平。

事情顯而易見,結果不言自明。

也就是說,從鄭叔指使親衛軍官開始,到軍官再委派士兵動手,再到現場明軍沒有任何反應,這說明有人,有很多人幫助了這樁行刺案的發生,至少是默認或者視若未見。

這如何不讓吳爭心寒?

如何不讓吳爭心累?

叔叔墓前只是一場發泄,發泄心中的怨和恨,還有對時局無法掌控的無奈。

而洪武門前的這場對峙,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清晨。

越來越多百姓漸漸冷靜下來,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種亂軍從中,不過是隻隨時可能被踩死的螞蟻。

他們不再自恃自己是天子腳下的子民,他們開始捨棄那種原本就不被他們擁有過的優越感,他們開始自舔傷口,主動撤離。

百姓的撤離,洪武門前空出了一大片。

而這個時候,四方人馬終於想到了商議來解決這場鬧劇。

洪武門前,草草搭起的小平臺上,陳子龍等一應鴻儒,還有王之仁、錢家叔侄、夏完淳等十幾個實權人物坐成一圈。

當然,以王之仁興國公的身份和掌握着應天府最大的軍力,王之仁當之無愧地坐在了主位。

從開始相互指責對方擅自調動軍隊,到相互爭執究竟擁立何人爲帝。

王之仁一直閉目聽着,連嘴角都沒有動過。

當所有人都爭得口乾舌燥,紛紛請王之仁做出結案陳詞的時候。

王之仁終於睜開眼睛,他冷冷地掃過全場,“擁立新君?你們有這個資格嗎?”

此話一出全場譁然。

特別是以陳子龍爲首的鴻儒直接跳將起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況我等皆是大明官身……。”

王之仁輕嗤一聲,略帶着譏諷道:“大明兩年前便已亡了。如果真要說,眼下朝廷也不過是殘明朝廷。這一點,天下人皆知,爾等竟裝作不知,不過自取其辱罷了。”

這些就象是捅了馬蜂窩一般,十幾個鴻儒一個個跳着腳,指着王之仁破口大罵。

雖然沒有涉及到王之仁父母,但象“狂妄”、“囂張”、“奸倿”、“蠹蟲”等等字眼充塞於耳。

王之仁反而再次閉上眼睛,就這麼聽着他們罵。

而此時,夏完淳突然起身道:“先生暫且息怒,以學生之見,此等擁立大事,還須等靖海候迎監國殿下進城,共同商議方可。否則,就算我等在此議成,恐怕也是閉門造車,徒增笑談罷了。”

陳子龍勃然大怒,指着夏完淳道:“荒唐!人倫綱常,是爲大義。紹興府原本魯王監國,雖說倫序有差,但魯王總算是皇室,也能說得過去。可如今,竟奉長平公主監國,實爲可笑。我華夏泱泱五千年,除了武周之外,尚未聽說女子爲帝。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朝廷復歸南京,正是震懾天下,號令萬民、齊心抗清復興之時,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八百四十四章 老實人沈廷揚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二百零四章 松江提督吳勝兆有意反正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九百八十八章 閹豎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過於仁慈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六百二十二章 紹興城再度易手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一千一百十五章 漢室是哪室?第四百八十三章 陪你一起等天明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九百四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六百九十一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五百四十八章 我信。可天下人未必信。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三百三十八章 錢莊、匯兌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各有打算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六百八十四章 江防被突破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仗,爲何而打?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三十八章 這世間只有兩種人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九十四章 你敢死,我……不敢!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七百三十三章 新首輔人選第一百零五章 攻守同盟,互爲犄角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