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

多鐸此時的興趣,只在博洛爲何會遲到?

按理說,他與吳爭也就相差三、四十里的間距,按騎兵正常行軍速度,也就一柱香多一點的時間。

可博洛確實遲到了。

遲到的原因,還是出在“誤會”二字身上。

博洛征戰多年,看問題非常敏銳,他看出了吳爭部署中的一個錯漏之處。

其實吳爭做錯了一件事,那就是不該讓錢肅樂等人分開。

試想,吳爭一行,原本是想迷惑清軍,造出一副朝廷君臣在此隊伍之中的假象。

這纔有了錢肅樂、張煌言等十餘重臣,跟隨行軍,在吳爭行軍隊列中露臉之事。

那麼,象錢肅樂、張煌言這等重臣,多鐸、博洛有方國安等降臣在手,自然熟知能詳。

也就是說,多鐸的目的在於將紹興府君臣一網打盡,那又怎麼會錯失錢肅樂、張煌言等人?

如果吳爭不將他們分離,博洛確實沒有爲這幾人與吳爭再戰一場的打算。

可問題是吳爭與他們脫離了。

那麼,以博洛年少氣盛的性格,又剛剛吃了吳爭一個啞巴虧,哪會放棄這麼好的一次良機?

於是,他在整肅軍隊的同時,派出了一支千人的騎兵追向三界。

一千八旗騎兵,對於護送錢肅樂等人的厲如海所部,那就是滅頂之災。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說按張煌言兩路同時進攻的計劃,錢肅樂等十幾個官員順利地突破了三界的臨時要隘,可厲如海百來人就這麼被困在了山坡上。

因爲要爬山,厲如海百來人下了馬,下了馬的騎兵,就不是騎兵。

他們沒有任何突圍的可能。

殲滅了山坡上的清軍數十弓手,厲如海坐在山坡上,對着圍在他身邊的士兵說:“兄弟們,任務已經完成,韃子也殺了不少,這麼想想也值得了。”

值得了?!

所有士兵的心裡都有着不甘心。

這些人那都是吳爭在樑湖的嫡系,困在平崗山中,耳聽着吳爭所大軍一路由南向北光復各州府,他們都在想,終有一日,靖海候會帶他們一起去的,去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

今天,機會終於來了,可卻僅僅止於今天。

這如何讓他們甘心?

可不甘心又怎麼樣?

如果現在撤退,當然不可能從官道撤退,因爲那等於給清軍捐人頭。

但這山已經是四明山系,往山腹深處撤退,清軍恐怕派上萬大軍搜山,也無法將這百來人搜捕齊整。

也就是說,保命還是完全做得到的。

可厲如海掐斷了他們唯一的生路,他命令士兵們堅守山坡一個時辰,因爲坡下是官道,這條官道是清軍追擊錢肅樂一行的唯一通道。

一個時辰,在平常不過就是半個下午,可在今天,就是一輩子。

這是一條死路,或許博洛根本不曾想到這事,那就是這百來人的幸運,可一旦發覺,這百來人斷無生還的可能。

士兵想撤,厲如海不讓。

如果是在潰敗之時,厲如海很可能被士兵背後下黑手。

可明軍從今日出山寨起,就沒有過潰敗,士兵的心氣很高。

那麼,厲如海的命令,就是命令。

沒有人敢不遵從,就算有人想下黑手,恐怕也鼓不起那勁。

除非他不想活了,連同他的家人都不想活了,朝廷依舊是朝廷,未曾被清軍掃滅,厲如海是朝廷千戶,動了他等於自絕於天下。

就這麼僵持之下,有士兵問道:“厲千戶,你說靖海候會記得咱們嗎?我等死了之後,他會將撫卹送到我家人手中嗎?”

這話不中聽,可幾乎代表着所有士兵的疑慮。

厲如海答道:“本官不知道靖海候會不會記得我們,但本官可以保證,錢大人他們會記得我們。而你們的撫卹必定會送到你們每家每戶,因爲靖海候囤于山寨中的存銀,足以發放你們的撫卹。”

說話的士兵放心了,他勸道:“厲大人,我等當兵吃糧,上陣自然該拼死,可你是千戶,不該就這麼死在這,你……轉進吧!”

這話引得許多士兵附和,在聽到了他們訴求有保證的情況下,他們終於想到了面前的厲如海是他們的千戶。

厲如海微笑道:“本官走不了,就算能走,也不會丟下你們獨自走。你們放心,今日本官就與你們一同在此阻擊韃子到最後。”

厲如海的話,無疑成了穩定軍心的坐艙石,士兵們漸漸平靜。

不用厲如海招呼,就開始收集箭矢,擡撿大石。

阻擊或許會來的清軍追兵,其實大石頭,比箭矢更實用。

在所有人的心裡,包括厲如海在內,隱隱都有一種期盼,那就是清軍不會來,博洛對錢肅樂等官員沒有興趣。

可事實上,士兵們開始收集器械之時,博洛已經派出了一支千人騎兵,目標就是錢肅樂一行。

從時間上算,清軍騎兵到達明軍阻擊的山坡時,吳爭正率軍救下鄭叔,而博洛正率大軍開撥,前往百官,與多鐸會師。

當三界的阻擊戰開啓後,清軍正如厲如海部被三界百名守軍阻擊一樣。

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在清軍的設想中,明軍已經突破三界,自然該逃命纔是,又怎麼會留在這兒送死呢?

從官道爆炸開始,這支小股明軍已經向三界方向突圍,也就是說有足夠的時間逃離。

甚至博洛也不清楚騎兵能不能追上錢肅樂等人,他只是不甘心失敗,想碰碰運氣,就當是死馬當成活馬醫,反正也沒有什麼可損失的。

可問題是這世上總有些人的腦子不太一樣,譬如張煌言想出了兩路突破三界守軍防線,再譬如說厲如海以千戶之尊,居然願意率百人留下,阻擊清軍追兵。

很顯然,山坡上明軍的驟然發動,效果比當時明軍遭遇時要好的多。

不僅令此時山坡上的明軍人數比當時清軍弓手多一倍。

主要是清軍追兵的人數比當時明軍多三倍不止。

官道還是那條官道,同時經過的人數多了,人馬密度就會增加數倍。

這就是清軍追兵遭受重創的原因。

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七星島海戰(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同道,未必同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四百七十四章 劫富濟貧之說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老了嗎?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一百七十九章 拔營向紹興府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誰敢?第一千四百十八章 談判(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兵權交接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擔心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該發生的,已經發生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官大捷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平叛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六百三十章 多鐸開始想到撤退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六百章 局已經佈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奸臣OR忠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六百四十五章 多鐸死了!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蔣全義要的典範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吳爭入局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你說你不知,我信!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五百十章 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