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額角涌出的鮮血迷糊住了陳勝的雙眼。
透過迷濛的紅色,陳勝彷彿看過後面士兵在跳躍,還有身邊親衛的驚呼,還有……,馬蹄聲?
陳勝幾乎以爲自己因脫力而產生了幻覺,可身邊無數的士兵開始歡呼,“候爺的騎兵。”
“我們的援軍到了。”
……那一刻,陳勝熱淚奪眶而出,沖淡了眼中血液的粘稠,依稀之間,他好象看見了騎兵,看見了吳爭。
陳勝由此厲聲大喊,“援軍到了,加把勁,殺過去!”
明軍將士暴發出身體內最後一股力,發瘋般地向前進攻。
多鐸也心亂了,以遠處騎兵揚起的煙塵判斷,這支騎兵人數不下數千。
可紹興府有這樣數量的騎兵嗎?
只有吳爭帶來的那支騎兵。
問題是,吳爭怎麼可能出現在這?
既然吳爭出現在這,那博洛和他的騎兵呢?
說時遲,那是快。
多鐸的一攬子想法,無非是腦袋中一閃而過。
他畢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見情況有變,迅速做出調整,後軍持械組陣,然後前出,抗擊明軍騎兵。
就在陳勝率部奮力反擊時,吳爭率部到了。
可吳爭卻沒有進攻,而是下令,命騎兵減速,停止前進。
正因爲吳爭這個古怪的舉動,交戰中的陳勝部和清軍竟不由自主地慢慢停止戰鬥,雙方不約而同地漸漸脫離開來。
多鐸會心地笑了。
他懂了,看懂了吳爭的意思。
吳爭不想再打了。
多鐸也認爲再打下去,沒有任何意義,那就是場典型的消耗戰。
對於雙方都沒有意義。
吳爭的到來,讓清軍無法一口氣吃掉陳勝部。
而清軍兵力的厚實,同樣讓明軍無法擊潰清軍。
既然無意義,那就停戰。
這一幕幾乎與應天府雙方談判停戰如出一轍。
多鐸慢慢策馬出軍陣,衝着遠處同樣勒馬仰頭的吳爭大喊道:“靖海候,今日之事,是不是誤會了?”
吳爭同樣大喊道:“豫親王看來也有所察覺,吳爭趕來正是爲了調停兩軍誤會。”
看吧,雙方又是一拍即合。
誤會?這一地的屍體,彷彿都在嘲笑這個誤會。
天知道這是不是誤會。
多鐸想借此一舉將紹興府朝廷一網打盡,而吳爭同樣想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將朝廷北遷,隨便遲滯多鐸率清軍南下增援福建戰場。
二人可謂是各懷鬼胎,可一旦發現無法達成目標,幾乎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握手言和,這就是政治,吳爭無師自通。
雙方几乎沒有任何討價還價,也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
迅速相互脫離,打掃戰場。
甚至打掃戰場時,發現有對方傷員或者屍體,還客氣地送還給對方,這哪象還剛剛拼得你死我活的敵人?
反倒象友軍了。
百官一戰,陳勝部除了派出的三支偏師,傷亡近一半,近五千人的傷亡,確實令人震驚。
可清軍也沒有得到好,除了剛剛被明軍騎兵梟首的那支千人清兵外,百官主戰場上,健傷亡也不下三千人。
聽起來,清軍在傷亡上佔了便宜,可其實不然,多鐸的戰略達到,甚至連戰術目的都沒有達到。
因爲陳勝部沒有被擊潰或者殲滅,紹興府朝廷官員,依舊好好地待在明軍的保護之下。
但多鐸也達到了目的,陳勝部管五千人的傷亡,極大地削弱了平崗山明軍的實力,那麼對他即將南下,紹興府清軍的壓力就大大減小了。
而吳爭卻是在擔心,博洛會追來。
甚至吳爭在擔心,博洛已經離此不遠了。
這纔是他沒有下令進攻的真正原因。
因爲博洛騎兵一到,吳爭部只能迎敵,那麼戰場又會回到之前吳爭沒到的情景,這種情景就是陳勝部生生被多鐸吃掉。
也就是說,打不得,一打就會顯出自己的弱點來,這弱點就是——兵力。
後世有句話說得好,X彈的威力在於它還在發射架上的時候。
吳爭的這五千騎兵就如同X彈一般,不打,就是一種強大的威懾,要真打了,也就那麼回事。
但多鐸並不知道,他在吳爭到來的那一瞬間,所猜測的就是博洛遭遇了意外,很可能被擊潰甚至殲滅。
雖然不知道博洛怎麼會遭遇如此大敗,但既然吳爭已經到了面前,多鐸只能當博洛部已經潰敗。
而僅憑眼下戰場中的實力對比,雙方的實力相差不多。
幾乎是面對面的情況下,就算打上一天,恐怕也難分出勝負來。
所以,多鐸同樣選擇了停戰。
這一會兒,戰場幾乎打掃完成,而宋安也護送着朱媺娖一行前來會合。
吳爭令陳勝部護送朱媺娖一行先行,前往海邊,自己率五千騎兵殿後。
而多鐸竟絲毫不阻攔,甚至連句話都不說,清軍讓開了道路,目送着明軍離開。
多鐸甚至在吳爭率部離開時,還“深情款款”地與吳爭話別,叮囑吳爭記得履行平崗山守軍不能超過八千人上限的約定。
這就是天底下咄咄怪事。
可雙方心裡都很清楚,對方定會履約,因爲對方的實力足以制衡自己。
除非想立即重開戰爭,否則,就得按約定履行。
可吳爭離開後約半個時辰,多鐸後悔了,不僅僅是心中後悔,而且多鐸暴怒了。
從率軍入關之後,位高權重的豫親王多鐸,已經很少有機會暴怒了,可杭州府之戰以來,多鐸暴怒過兩次,一次是丟掉了一隻腳,還有一次就是現在。
按多鐸的怒罵來說,都與吳爭這個奸賊有關。
多鐸的後悔,是因爲博洛率軍趕來。
看着博洛部幾乎完好的多鐸,差點噴出口血來。
要是博洛早到半個時辰,多鐸就不可能放明軍離開。
不,只要一柱香的功夫,多鐸還會下令向海邊追擊。
可半個時辰過去了,黃花菜都涼了。
多鐸明白,這半個時辰雖然不可能讓去海邊的明軍全部上船撤退,可完全可以讓數百人上船撤退至海上了。
那去有何用,與海邊明軍再血拼一場?
這根本毫無意義,所以多鐸甚至連追明軍的興趣都沒有,在他看來,今日就是一場“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