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杭州府騷亂

紹興府朝廷,對,是朝廷沒錯。

哪怕窩在平崗山寨,這個原來的土匪窩中,朝廷依舊是朝廷。

隨着和約的簽署,多鐸率大軍撤回豐惠和紹興府。

朝廷上下,是大鬆了一口氣。

都說飽暖思**,松下勁來的朝廷官員們,他們心氣激昂起來。

他們不去爲吳爭論功,反而聲討起吳爭。

就如戶部尚書董應第,他糾結起一批御史、官員聯合上疏,彈劾吳爭僭越,無視主上,擅自與清廷和談並簽訂停戰條約等等,列數了八大罪狀,大有將吳爭置於死地的意思。

這部分人,佔了朝廷官員的大部分。

其中不乏正義之士,他們確實看不慣吳爭的跋扈和肆意妄爲。

在他們的聲討中是這麼說的,“臨安伯雖然勞苦功高、戰功卓著,但其言行已超越了一個人臣的範疇,如果監國和朝廷對之姑息,國將不國。”

“就算將在外羣命有所不受,可如此牽扯兩國邦交的大事,他竟連派人向朝廷通個氣都沒有,君不君,臣不臣,臨安伯究竟意欲何爲?”

“狼子野心,就差篡位自立了!”

……這一聲聲的聲討,讓所有明白人,象錢肅樂、張煌言等人無法反駁,除了張煌言聲色俱厲地爲吳爭辯解過幾句,錢肅樂在朝堂中,就沒有發過一聲。

讓人奇怪地是,一向視吳爭爲逆臣的魯王朱以海,這時卻出口爲吳爭說了句公道話,“諸公,朝廷陷於平崗山中,若非吳爭在前面光復應天府,恐怕你我都將隕命於此。雖說吳爭素來狂妄,但事急從權……結果是好的,你我就不必再糾結於細枝末節了吧?至少,吳爭此次執意北伐的戰略目的,是圓滿達成了。”

朱以海的發言,讓朱媺娖得以迅速將此事蓋棺定論。

“臨安伯年少,初居高位,難免心性飛揚狂躁,朝廷將派專使前去申飭。爲其及麾下將士論功也須降一階,以示懲誡……。”

被監國和魯王這麼一說,輿情慢慢平息。

然後,馬上就有重臣上書諫言——遷都。

這個提議,迅速得到在場所有人的贊同。

開玩笑,如今紹興府光復了應天府,那可是大明南京啊。

佔據了南京,就等於擁有了大義,說通俗點,對外、特別是對福建隆武朝,說話也硬氣不止一點兩點的。

於是,君臣上下一致通過遷都事宜。

可問題來了,怎麼去應天府?

雖說停戰條約簽署,可雙方達成的是以實佔地停戰。

多鐸已經佔領豐惠、驛亭、紹興府,朝廷要從平崗山轉道應天府,只有兩條路,一是從上虞或者紹興府離港出海進長江口。

第二條路是從當初方國安與多鐸談判的錢塘江西部渡江,從陸路穿寧國府北上。

這兩條路都得需要多鐸讓開道路,否則,以平崗山寨如今不足萬人的軍隊,根本無法突圍。

可停戰條約中,沒有達成雙方有提供撤離通道的義務。

也就是說,這時的突圍,更大可能會引發又一場交戰。

就在朝廷上下爲之苦惱的時候,山寨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吳老爹病重。

或許是久居山中潮溼,水土不服的原因,吳老爹的背上長了個疽瘡,這些天越來越大,痛起來時,那是生不如死啊。

山寨中軍醫看過之後,紛紛束手無策,也怪不得他們,這種疽瘡在這個時代,就是一種疑難雜症,根本無醫。

在朱媺娖、吳小妹、周思敏急得如熱窩上螞蟻時,那些沒良心的所謂忠臣義士反而想到了一條路,那就是將這個難題扔給吳爭去解決。

他們想到的是,吳爭啊,你爹都病危了,你總得想法來看看吧,可你只要來了,就得回去不是,你一回去,我們自然能跟着你離開這破山寨了。

簡單、直接有效率!

……。

杭州城因吳爭收復應天府,在經歷着一場大變。

做地頭蛇的莫執念,之前的糧食大戰擊潰的城中富商、巨賈的心理防線。

而吳爭率軍高歌猛進,加劇了這種心理潰敗的漫延。

莫執念只是想從商人手中“掠奪”糧食,從來沒有別的意思。

但實際上,恐慌從來都是具有傳遞和漫延屬性的。

當蘇州府的大批糧食運到杭州府,這一屬性已經顯露得淋漓盡致。

而明軍光復應天府,就成了擊垮人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戰爭時期,所有不動產都會瘋跌、崩盤。

住宅、田地就是最具體現意義的。

而最具升值的糧價崩潰,直接引發了默默地市場的蕭條。

富商、巨賈心更大防線的崩潰,糧價地直線回落,直接演變成恐慌地拋售。

這或許已經成了非理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種不惜成本的拋售,明顯帶着渲泄情緒,並且在之後的過程中,愈演愈烈。

杭州府、松江府及周邊各縣的地價坍塌了。

這不單單是糧價的崩潰,而且是所有不動產的崩盤。

尤以地價爲最。

也不是百姓不想購買低價地,而是有錢人不惜成本的拋售,百姓生怕今日買了,明日就被套牢。

沒有人不想買更便宜的地,都在靜候着白菜價的地。

戰爭開始之前,杭州府一畝上等水田,作價三十五至四十兩。

而僅僅半個月的時間,一畝上等水田的價格已經擊破十五兩大關。

也就是說,連曾經的一半都不到。

這種價格,在杭州府,數百年來,只有南宋被元所滅時,纔有出現過。

這可不是小事,不動產的崩盤,直接導致了所有擁有田地者,資產的巨幅縮水。

百姓無法忍受這種日復一日,刻骨的煎熬,繼而引發大亂。

杭州府暴發了一場嚴重的騷亂。

饒是莫執念閱歷豐富,也無力去扭轉這種變局,在這個關鍵時刻,莫執念的孫女莫亦清,再次展露出過人的才能。

她來到莫執念書房,向莫執念建議道:“祖父,此時民衆騷動,若不進行有力的疏導,怕是一場人爲的災難便會發生。”

莫執念問道:“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莫亦清吐出兩個字,道:“救市!”

第一千四百章 教唆(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施恩太重反是禍?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四百九十六章 各懷鬼胎第三百五十八章 應天府之變(一)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個畜生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二章 與韃子爭,其樂無窮第五十三章 給朱以海點了十個贊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瞧這一頭的白髮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實話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權爭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五百七十四章 被坑的衛匡國第五百零四章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權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銀子?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大西軍之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有些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