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應天府光復

此時應天府清兵守軍總共一萬三千人。

這其中包括來自周邊急調來的軍隊,可以說就是支雜牌軍。

時、勢皆在明軍這邊。

吳爭沒有絲毫猶豫,在三軍到達預定位置時,下達了總攻命令。

沒錯,首戰便是決戰,這一直是吳爭的風格。

要麼不打,打就孤注一擲!

不得不說,此戰興國公王之仁的水師受壓最爲嚴重。

從長江西進,這沿江的數百門岸炮,對他的水師威脅最大。

這些火炮是大明設置的岸防炮,可在現在,居然成了清軍阻止明軍的武器,可謂死物無情啊。

但王之仁絲毫不爲所動,他親率水師艦艇冒着炮火強硬突進,以一天的時間,到達應天府以北登陸,並兵分三路,向儀鳳、鍾阜、金川三門發起了進攻。

而此時,魯之域部正在進攻石城、水西二門,吳爭率部正在正陽門以南二、三十里地,與清軍的駐防部隊激戰。

洪承疇什麼都防到了,但他沒有防到,王之仁的水師已經強大到這種地步。

更沒有預料到王之仁堂堂興國公,竟會屈從於一個稚子之下,聽從他的號令。

洪承疇因手中兵力捉襟見肘,把主要兵力都佈置在西、南兩個方向,這也是吳爭在正陽門外遭遇清軍頑強抵抗的原因。

可洪承疇放鬆了對北面三座城門的防守,實際上,就算洪承疇想到了,也沒有兵力可調動了。

兩天兩夜的激戰,首先突破的就是王之仁部,第三天凌晨,金川門告破。

得知明軍入城的消息,已經兩天兩夜沒有閤眼的洪承疇喟然一嘆,援軍趕不上了。

對於這個結局,兩天前他已經有預感,因爲明軍的推進速度太快了。

幾乎是不顧一切地從西、南、東三個方向並頭齊進,這在以往是很難想象的。

這不是幾百人的軍隊,上萬人的軍隊調動、行軍,所需要的準備,那至少也得三天吧。

可城外那小子居然就做到了一聲令下,大軍說開拔就開拔了。

而王之仁居然還真聽他的。

這還不算,如果西面沒有那一支來歷不明的大軍進攻,自己還可以抽調西門守軍增援北門。

洪承疇到現在也沒弄清楚,西面那支明軍的來歷。

雖說知道這支軍隊從寧國府、太平府一路破關斬將而來。

但洪承疇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管它,他的精力一直專注在兩次擊敗自己的吳爭身上。

而現在,洪承疇才發現,吳爭並非此戰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王之仁。

吳爭的南路和西面明軍,不過是吳爭吸引自己的障眼法,是佯攻。

真正的殺手鐗,竟是興國公王之仁的水師。

這讓洪承疇萬分感慨,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如此潑天巨功,這少年竟說讓就讓,以自身爲誘餌,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然後明下棧道暗渡陳倉,給了王之仁一個彪炳史冊的機會。

怪不得……怪不得啊!

堂堂興國公,竟會聽從一個稚子的號令,如此大功,哪怕是自己,又如何不心動呢?

洪承疇默然下令,出太平門,閃擊鎮江。

……。

洪承疇悄悄溜了,其實按照清廷規定,守城不足三十日,犯官家眷一律處死,可洪承疇並不在意,以他的身份基本可以豁免,況且象他這樣的人,除了在乎自己之外,別的他都不在乎。

他帶走的人不多,就他的直隸部隊三千人。

帶得多了,明軍會發覺,到時他就無法閃擊鎮江得手。

可城中的清軍不知道他們的主帥已經逃了,依舊悍不畏死的與明軍作戰。

戰鬥一直持續到次日凌晨,由於三面進攻,幾乎沒有韃子逃出。

一萬多守軍,全部變成了屍體。

應天府竟然真的被明軍光復了。

面對着這一切,所有將士都面面相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這可不是普通的城池,這是南直隸啊,曾經的大明南京啊。

應天府,對於明人而言,就是都城,特別是遺老遺少而言,份量重如泰山。

就連王之仁都激動得滿臉涕淚,光復南京,這滔天大功真是他的了?

想到曾經自己在弘光朝,遵從朝廷命令降清的情景,王之仁心中感慨萬千。

不好,沒有一失足成千古恨。

有今日光復南京之功,這天下還有誰敢不賣咱興國公的面子?

魯之域嚎哭地倒在石城門口,他嘶吼道:“大哥……大哥啊,你看見了嗎……弟弟今日率軍攻入應天府了!你放心,今日之後,弟弟會殺更多的韃子來祭奠你在天之靈!終有一日,弟弟會率軍渡江北上,光復順天府!”

無數的將士默默聞聽着,唯一在動的,就是從眼中滾落的熱淚。

在這一刻,明軍上下同心,軍心如鐵。

……。

應天府驟然光復,參戰明軍回過神來,不約而同涌到洪武門前,瘋狂地嘶吼着、渲泄着。

滿城的百姓到這個時候才醒悟過來,應天府光復了,再不是清廷的江寧府了。

於是,滿城的百姓也加入了狂歡的行列。

那個晚上,應天府中究竟喝光了多少酒,放了多少煙花爆竹,已經無從考究了,只有在凌晨看到一城橫七豎八、醉酒的人體和一地的狼籍,才能感受到一分前夜的狂亂。

可還沒等明軍將士盡興,吳爭就接到了來自鎮江信使的稟報,清軍佔領了鎮江。

吳爭這才反應過來,洪承疇的出走,不是逃命,而是別有意圖。

鎮江所處的位置,如果不計應天府是南京這個特殊意義,那麼二者之間在軍事的意義是不相上下的。

如果任由清軍佔據鎮江,那麼清軍援軍就會非常順利地從鎮江登陸。

於是吳爭急趕至王之仁臨時住所,吳爭是想由王之仁派出水師收復鎮江。

只有這樣,才能爭取時間,在清軍立足未穩之時,將他們趕出鎮江或者殲滅。

而王之仁部確實傷亡慘重,從鎮江西進,沿江的火炮造成了三百多條艦船的沉沒,近四千人傷亡、失蹤。

強攻北面三門,又折損了二、三千人。

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成竹在胸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六百零八章 替死鬼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何樂而不爲第一百零三章 趙史主動投效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三百五十章 祭奠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六十六章 此請,孤不允。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情種第八百八十五章 書生與和尚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五百三十八章 馬瑤草,你得表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面聖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老與少的不同之處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都不是好人(一)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八百五十九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七十五章 謀劃政變第三百八十章 你也要附賊嗎?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突變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四百五十六章 福州變局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島海戰(七)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三百四十七章 逼宮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