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

錢肅典、夏完淳切實地執行着吳爭的命令。

只圍不攻,準確地說,只佯攻不強攻。

這使得蘇州城內守軍,不知道城外明軍的底細,也就不敢輕易出城應戰了。

蘇州城的守軍兵力不多,僅二萬八千人。

這不多是相對的,譬如說與吳爭進行此戰,調動的總兵力而言。

但對於一個大城、堅城而言,二萬八千人,已經足以抵禦十萬大軍攻城了。

三月十三日傍晚。

吳爭率部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

這是吳爭第一次見到夏完淳。

看着這個比自己還小兩歲的少年,吳爭有種想落淚的激動。

他聽過這流年英雄的事蹟,在前世。

這是個文才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九歲寫出《代乳集》,十四歲從軍征戰抗清,十五歲在父親夏允彝的逼迫下成婚,十七歲英勇就義。

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聞名於世。

當時夏完淳兵敗被俘,押至南京,洪承疇親自訊問並勸降,說:“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墮賊中耳!歸順當不失官。”

夏完淳挺立不跪,佯裝不知審訊大員就是漢奸洪承疇,高聲答道:“我聞亨九(洪承疇字)先生本朝人傑,松山、杏山之戰,血濺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動華夷。吾常慕其忠烈,年雖少,殺身報國,豈可以讓之!”

當左右差役告訴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疇時,夏完淳更聲色俱厲地說:“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聞之,曾經御祭七罈,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羣臣嗚咽。汝何等逆徒,敢僞託其名,以污忠魄!”

洪承疇色沮氣奪,無辭以對。

之後,夏完淳就義於南京西市,所謂罪名歸納爲“通海寇爲外援,結湖泖爲內應,秘具條陳奏疏,列薦文武官銜”。

死前,夏完淳留有獄中上母書,每每讀之,皆有淚出。

夏完淳只留下妻子錢秦篆、女兒和遺腹子,可惜遺腹子出世後便夭折,從此夏家絕嗣。

對於這樣一位英雄站在自己的面前,吳爭有那麼一瞬間失控了。

他上前擁抱着夏完淳,久久不肯撒手。

以至於錢肅典不得不在夏完淳眼神的懇求示意下,強行將吳爭的手扳開。

也因有過這次,從此夏完淳有了不近吳爭三尺之內的習慣。

當然,這是後話。

其實吳爭當時也醒悟到自己的失控,只是驟然放開,反而無法掩飾自己的無狀。

後來錢肅典前來扳開自己,倒是給了吳爭一個臺階下。

“本官心中激動啊,嘉興城光復全賴夏公子的功勞。由此,等於爲杭州府平添了一道屏障,夏公子功在社稷啊。”

吳爭不吝美言誇讚,實際上是爲了掩飾失態和解釋自己爲何失態。

這,在場人都清楚,可沒有會去點破。

夏完淳正式躬身見禮道:“學生原大明福建長樂縣令、吏部考功司主事夏諱上允下彝子夏完淳見過臨安伯、指揮使、昭勇將軍。”

吳爭連忙道:“不必多禮,聽聞令尊殉國,朝廷自監國殿下至文武官員,皆肝腸寸斷,此次本官前來,監國殿下特意諭令,追封夏公允彝爲誠義伯,諡忠節。”

夏完淳涕淚交流,拜倒在地,“學生替先父敬謝朝廷恩典、敬謝監國殿下恩典、敬謝臨安伯。”

吳爭眼眶一酸,再道:“奉監國殿下諭令,論功授夏完淳爲中書舍人,擇日赴紹興府就任。”

夏完淳已經哽咽地說不話來了。

錢肅典等人將夏完淳扶起坐下。

大概一柱香的時間,夏完淳漸漸平復下來,他起身道:“請臨安伯轉稟監國殿下,臣惶恐,欲從軍爲父報仇、爲國復仇,朝廷一職,懇請殿下酌情掛起,待有一日,光復江南之時,臣再赴紹興向殿下請罪。”

吳爭道:“殿下也是顧及夏家一門忠烈,你那是獨子,不想令這世間忠義之家絕嗣,這是何等不幸啊,還望你領會殿下一片心意。”

夏完淳堅定地說道:“父仇不報,不當人子,國仇不滅,何爲人臣?請臨安伯轉稟監國殿下,夏完淳無懼生死,就算死,亦爲人傑。”

吳爭強忍着胸口的血氣翻騰道,“也罷,既然如此,你便在本官麾下任個參軍吧。”

夏完淳推卻道:“望大人體恤,請準完淳在大人麾下獨領一軍。”

吳爭是好意,帶夏完淳在自己身邊,總安全些,說實話,從得知夏完淳與錢肅典賺取嘉興城的那一刻,吳爭就發誓,不讓這少年英雄再含恨九泉。

讓他活着,好好活着。

可如今看見夏完淳意志堅決,吳爭不僅有些遲疑起來。

這時錢肅典上前道:“大人,這投效的義軍中大部分人都是衝着夏完淳和他父親的名頭來的,這軍還是由夏完淳統帥比較穩妥。”

吳爭想了想道:“如此也罷,那就授你杭州衛副指揮使之職,兼領……義軍叫什麼來着?”

夏完淳道:“我部爲先帝、爲先父戴孝,故名白巾軍。”

“好。那就授你杭州衛副指揮使之職,兼領白巾軍都督一職。”

“謝大人。”

吳爭掃向衆人。

夏完淳直起身,爲吳爭引見道:“此乃前弘光朝忠義伯吳易。”

吳爭看去,一個身材頎長、書生模樣的中年人向自己拱手一禮道:“見過臨安伯。”

吳爭拱手還禮道:“忠義伯有禮。”

二人說是同爲伯爵,可身份卻大有不同,一個是前朝的伯爵,另一個是現今伯爵。

自然有着天壤之別。

所以,禮是一回事,重要性是另一回事。

好在吳易也沒有自恃伯爵身份,主動向吳爭介紹起自己道:“我是崇禎十六年進士,福王在位時,我往揚州投靠史閣部,得史閣部授職方主事、監軍。去年初,奉命赴江南籌集糧草,可未等返回揚州已失,我只好率船隊開赴吳江,不想吳江亦失。只能前往太湖紮營,之後與同邑舉人孫兆奎,諸生沈自駉組建白巾黨揭竿抗清。後潞王監國,受封忠義伯。”

吳爭點點頭道:“忠義伯名至實歸,吳爭佩服。”

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爲誰而活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七百五十四章 心扉未開,何談坦誠?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八百五十九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換錢唄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心中有佛?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六百十二章 相煎何太急?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六百四十一章 你這輩子欠我的,沒有機會還了第五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四章 黑白顛倒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七百九十章 給妹妹想轍賺份嫁妝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劉放的功業(一)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四百六十章 作戰方略第九百七十六章 馬某豈敢開這種玩笑?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第二十五章 坐而論道(二)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零七十章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第九百四十二章 因爲吳家……累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三十章 大明江陰兩任典史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五百五十七章 又至淳安鎮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八百四十五章 借是要還的,取,那就不用還了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收復海州(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