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肅典、夏完淳切實地執行着吳爭的命令。
只圍不攻,準確地說,只佯攻不強攻。
這使得蘇州城內守軍,不知道城外明軍的底細,也就不敢輕易出城應戰了。
蘇州城的守軍兵力不多,僅二萬八千人。
這不多是相對的,譬如說與吳爭進行此戰,調動的總兵力而言。
但對於一個大城、堅城而言,二萬八千人,已經足以抵禦十萬大軍攻城了。
三月十三日傍晚。
吳爭率部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
這是吳爭第一次見到夏完淳。
看着這個比自己還小兩歲的少年,吳爭有種想落淚的激動。
他聽過這流年英雄的事蹟,在前世。
這是個文才比自己更優秀的人,五歲知五經,七歲能詩文,九歲寫出《代乳集》,十四歲從軍征戰抗清,十五歲在父親夏允彝的逼迫下成婚,十七歲英勇就義。
以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聞名於世。
當時夏完淳兵敗被俘,押至南京,洪承疇親自訊問並勸降,說:“童子何知,豈能稱兵叛逆?誤墮賊中耳!歸順當不失官。”
夏完淳挺立不跪,佯裝不知審訊大員就是漢奸洪承疇,高聲答道:“我聞亨九(洪承疇字)先生本朝人傑,松山、杏山之戰,血濺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動華夷。吾常慕其忠烈,年雖少,殺身報國,豈可以讓之!”
當左右差役告訴他堂上“大人”就是洪承疇時,夏完淳更聲色俱厲地說:“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聞之,曾經御祭七罈,天子親臨,淚滿龍顏,羣臣嗚咽。汝何等逆徒,敢僞託其名,以污忠魄!”
洪承疇色沮氣奪,無辭以對。
之後,夏完淳就義於南京西市,所謂罪名歸納爲“通海寇爲外援,結湖泖爲內應,秘具條陳奏疏,列薦文武官銜”。
死前,夏完淳留有獄中上母書,每每讀之,皆有淚出。
夏完淳只留下妻子錢秦篆、女兒和遺腹子,可惜遺腹子出世後便夭折,從此夏家絕嗣。
對於這樣一位英雄站在自己的面前,吳爭有那麼一瞬間失控了。
他上前擁抱着夏完淳,久久不肯撒手。
以至於錢肅典不得不在夏完淳眼神的懇求示意下,強行將吳爭的手扳開。
也因有過這次,從此夏完淳有了不近吳爭三尺之內的習慣。
當然,這是後話。
其實吳爭當時也醒悟到自己的失控,只是驟然放開,反而無法掩飾自己的無狀。
後來錢肅典前來扳開自己,倒是給了吳爭一個臺階下。
“本官心中激動啊,嘉興城光復全賴夏公子的功勞。由此,等於爲杭州府平添了一道屏障,夏公子功在社稷啊。”
吳爭不吝美言誇讚,實際上是爲了掩飾失態和解釋自己爲何失態。
這,在場人都清楚,可沒有會去點破。
夏完淳正式躬身見禮道:“學生原大明福建長樂縣令、吏部考功司主事夏諱上允下彝子夏完淳見過臨安伯、指揮使、昭勇將軍。”
吳爭連忙道:“不必多禮,聽聞令尊殉國,朝廷自監國殿下至文武官員,皆肝腸寸斷,此次本官前來,監國殿下特意諭令,追封夏公允彝爲誠義伯,諡忠節。”
夏完淳涕淚交流,拜倒在地,“學生替先父敬謝朝廷恩典、敬謝監國殿下恩典、敬謝臨安伯。”
吳爭眼眶一酸,再道:“奉監國殿下諭令,論功授夏完淳爲中書舍人,擇日赴紹興府就任。”
夏完淳已經哽咽地說不話來了。
錢肅典等人將夏完淳扶起坐下。
大概一柱香的時間,夏完淳漸漸平復下來,他起身道:“請臨安伯轉稟監國殿下,臣惶恐,欲從軍爲父報仇、爲國復仇,朝廷一職,懇請殿下酌情掛起,待有一日,光復江南之時,臣再赴紹興向殿下請罪。”
吳爭道:“殿下也是顧及夏家一門忠烈,你那是獨子,不想令這世間忠義之家絕嗣,這是何等不幸啊,還望你領會殿下一片心意。”
夏完淳堅定地說道:“父仇不報,不當人子,國仇不滅,何爲人臣?請臨安伯轉稟監國殿下,夏完淳無懼生死,就算死,亦爲人傑。”
吳爭強忍着胸口的血氣翻騰道,“也罷,既然如此,你便在本官麾下任個參軍吧。”
夏完淳推卻道:“望大人體恤,請準完淳在大人麾下獨領一軍。”
吳爭是好意,帶夏完淳在自己身邊,總安全些,說實話,從得知夏完淳與錢肅典賺取嘉興城的那一刻,吳爭就發誓,不讓這少年英雄再含恨九泉。
讓他活着,好好活着。
可如今看見夏完淳意志堅決,吳爭不僅有些遲疑起來。
這時錢肅典上前道:“大人,這投效的義軍中大部分人都是衝着夏完淳和他父親的名頭來的,這軍還是由夏完淳統帥比較穩妥。”
吳爭想了想道:“如此也罷,那就授你杭州衛副指揮使之職,兼領……義軍叫什麼來着?”
夏完淳道:“我部爲先帝、爲先父戴孝,故名白巾軍。”
“好。那就授你杭州衛副指揮使之職,兼領白巾軍都督一職。”
“謝大人。”
吳爭掃向衆人。
夏完淳直起身,爲吳爭引見道:“此乃前弘光朝忠義伯吳易。”
吳爭看去,一個身材頎長、書生模樣的中年人向自己拱手一禮道:“見過臨安伯。”
吳爭拱手還禮道:“忠義伯有禮。”
二人說是同爲伯爵,可身份卻大有不同,一個是前朝的伯爵,另一個是現今伯爵。
自然有着天壤之別。
所以,禮是一回事,重要性是另一回事。
好在吳易也沒有自恃伯爵身份,主動向吳爭介紹起自己道:“我是崇禎十六年進士,福王在位時,我往揚州投靠史閣部,得史閣部授職方主事、監軍。去年初,奉命赴江南籌集糧草,可未等返回揚州已失,我只好率船隊開赴吳江,不想吳江亦失。只能前往太湖紮營,之後與同邑舉人孫兆奎,諸生沈自駉組建白巾黨揭竿抗清。後潞王監國,受封忠義伯。”
吳爭點點頭道:“忠義伯名至實歸,吳爭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