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章 祭奠

在答應吳勝兆的所有事情中,只有收編吳勝兆麾下軍隊這事,是吳爭臨時決定的。

不是吳爭看上了吳勝兆這八千人,而是吳爭突然意識到,不給吳勝兆一個希望、動力,這廝保不定還會反水,這才臨時決斷,答應他此戰功成,就收編吳勝兆部,供給其糧餉。

而吳爭的計劃是,在平定松江府之後,即率軍與錢肅典、夏完淳部會師,正式發動攻城戰。

離開松江府,前往蘇州,須路過嘉定城。

這個城被清軍殺得已經沒有多少人口了,清軍也沒有在該城部署兵力,只有幾百降清明軍在駐守,吳爭大軍一至,早已列隊出城獻降了。

吳爭沒有進,只是令一支偏師去繳械。

他就在城外,默默地站立了許久,然後曲膝跪地,嚎嚎大哭起來。

哭這場風雲際會。

哭悲壯赴死的吳之番。

哭吳之番臨別那一抹無法領會全意的眼神。

哭自己不知未來的重生。

這是一場渲瀉。

這是對這一年來,自己所經過的事和人,一次總結。

吳爭以哭聲在對叔叔及當時與叔叔一起慷慨赴死的數百勇士許諾,等我攻下蘇州城,我一定能攻下蘇州城,然後回來替你們收殮屍骨、豎碑立傳。

因爲攻不下蘇州,我無法保護你們的屍骨,不被韃子踐踏。

等着我!

無數的將士跟着吳爭齊唰唰地向嘉定城下跪。

他們之中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吳爭在祭奠誰,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城一年前發生過怎樣悲慘的事。

他們此時的心是想通的,就算再混蛋的人,只要是漢人,此時都在流淚。

這不僅僅同族人的悲哀,更是身爲漢人的恥辱。

在這一刻,所凝聚的同仇敵愾之心,無堅不摧!

一個花白髮須的耄耋老者,在兩個少年人的攙扶下出城向吳爭奔來。

到了吳爭面前,一齊拜到在吳爭面前。

“小官爺,還記得老朽麼?”

吳爭睜着朦朧溼意的雙眼看去,確實想不起來了。

“小官爺,還記得那日吳總兵勸城中百姓逃命嗎?”

吳爭點點頭,最後一戰前,聽聞李成棟率大軍回擊,叔叔就下令疏散城中那些聞風而返的百姓,可那時人多混亂,能記得誰啊?

“小官爺再想想,當時老朽還打了你一巴掌,吐了吳總兵一口痰。”

吳爭這下是真想起來了。

那一巴掌不痛,特別是在那混亂的情形下,某一記推撞所產生的力量,都比這一巴掌大。

可這老頭向叔叔吐得那口痰,怎能讓吳爭忘記。

吳爭“噌”地起身,對老頭怒目而視,手按腰間刀柄。

叔叔鐵打的漢子,生生被這一口痰吐哭了。

如果不是因爲這口痰,叔叔未必不肯撤。

從此處講,這老頭就是害死叔叔的罪魁禍首之一。

可老者此時呼天搶地的嘶喊,讓吳爭怎能狠得下心拔刀。

“老朽昏饋啊,錯怪了吳總兵……他哪是要驅趕百姓啊,他是爲了百姓活命哪……。”

淚眼婆娑、涕淚交流之間,老頭對吳爭道:“小官爺,老朽錯了,你若想殺,老朽人頭就在這。可老朽自問也對得起吳總兵了。”

吳爭不解,怒目相對。

“當日吳總兵率數百壯士殉國,敵酋下令屠城,老朽一家因吳總兵驅趕而得以保全,待賊兵退去,滿城屍首,老朽讓家人搜尋吳總兵的屍身,欲爲他安葬,不想……。”

說到此處不僅老朽哽咽,連他身邊的兩少年都嚎嚎大哭起來。

吳爭更不解。

好半天,老者率先止哭道:“可恨那敵酋狼心狗肺,知道城中百姓未被屠盡,竟是使計,故做退去,之後突然返回。可憐老朽三子,皆被殺死,懸掛在西城門上。”

吳爭臉上的怒意漸漸褪去,轉而是一臉的憤恨。

老者如呼似號地大聲喊道:“吳總兵……老朽對得起你了!”

轉而對吳爭哭問道:“官爺,老朽吐了吳總兵一口痰,後爲收殮其屍首,三子皆亡,一家就剩下二孫及二寡婦,對得起吳總兵嗎?”

吳爭的眼睛一股溼意涌出,他能說什麼?

他說不出什麼來!

伸手將老者扶起,道:“如今我叔叔的屍首在何處?”

老者指着遠處一個小坡道:“當時敵酋突然返回,對城中現身的百姓再屠戮了一遍,然後才真正退去,直到一日後,老朽讓這兩個孫子,爲吳總兵和老朽三子收屍。後慢慢有鄉親們聚攏來,爲數百明軍收屍,一起葬於那個小坡之上。吳總兵的屍體,用了本是老朽的棺木,單獨安葬,算是老朽的敬意。”

吳爭拉着老頭的手,用力地握着,抿嘴道:“謝謝,我替我叔謝謝老丈。來人,取紋銀百兩贈於老丈,用於購買壽木。”

那老頭拒絕道:“銀子就不必了。經過此難,老朽也看穿了,人一死,什麼都是虛妄。曝屍於野與入土爲安,有何區別?假以時日,都是一杯黃土,勿須強求。官爺若真有心,老朽倒有一事相對,不知官爺能應否?”

“老丈請講。”

“老朽時日無多,恐怕不能替三子報仇了。可老朽有二孫,他們正當年,自當爲父報仇。請官爺帶上這兩個小子,去殺韃子吧。”

吳爭悚然,勸道:“陣上刀劍無眼,老丈已經痛失三子,就不必再讓孫子上戰場了吧,還是爲家中留下香火傳承。”

老頭喝道:“父仇子報,天經地義。香火之事,盡在天意。”

吳爭無奈,看向那二少年道:“要不留一個?”

兩少年向吳爭磕頭道:“父仇不共戴天,請大人體恤。”

吳爭只能應了。

而此時,無數聲音響起,“請大人準我等投軍。”

吳爭聞聲擡眼望去,黑壓壓地一片。

不知什麼時候,城中的百姓已經出城。

黑壓壓地一大片,數百少年人正跪在那向自己磕頭,請求投軍。

吳爭嗆然,這城中本應有二十多萬的人口啊,可現在視野能見的,最多不過二、三萬人。

看着這一地拜伏的少年人,吳爭點點頭道:“本官答應了。”

第三百零六章 三界被阻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二百四十三章 強攻常州城第七十六章 軟的不是脊樑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二百十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四百十七章 貪得無厭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四百十七章 登陸地點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八百七十四章 天,不可欺!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六十七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五百零八章 從未有過的狼狽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爲誰而活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假重要嗎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七百十七章 漢人的血性第四百二十六章 是時候收復紹興了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此時的鄭森還年輕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三百六十章 應天府之變(三)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七百九十九章 是法治還是人治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千六百十四章 誰挖的坑第八百二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匹夫之怒第二百六十章 唐庶人朱聿鍵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六百六十三章 斷其一指,以示薄懲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衡陽鎮狙擊戰(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就是英雄!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七百三十六章 空手套白狼啊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敵佔之地的人心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