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

馬士英擡頭看着吳爭,躬身道:“馬某願爲王爺分憂。”

吳爭想了想道:“也好……那就你去吧。”

“臣必不負王爺所託。”

“記住……若晉王問起李海嶽兄妹近況,你就說世子學業有成,郡主已去當塗出任女署署丞,本王會善加照撫,請他不必記掛。”

“是。”

吳爭轉過臉來,點了冒襄的名,“冒闢疆,孤也有事交託於你和李顒。”

“請王爺明示。”

“向民衆臨時加徵賦稅,此策不妥。”吳爭斷然道,“爲今之計,還得從商人處下手……套用軍中一句話,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與每家每戶攤派、催收相比,向商人借貸,豈不更省事?”

冒襄一副震驚的表情,問道:“王爺的意思是……抄沒?”

吳爭沒好氣地罵道:“在你冒闢疆眼中,本王就是一個濟富的主?”

“臣不敢。”

“孤的意思是,由財政司出具借條,向各地商人、豪富之家定期借貸,可以許以比銀行略高的利息,待戰後連本帶息償還。長江以南各府,有莫老足矣,但江北揚州、淮安等州高府新附,還需你與李顒去周旋,你們可願意?”

冒襄聞聽鬆了口氣,與李顒齊齊應道,“我等願意效勞。”

吳爭神色有些疲憊,揮揮手道:“去吧……好生辦差。”

……。

“讀書人靠不住。”

敢這麼說話的,要麼是憤世嫉俗的,在麼是……不讀書的。

宋安是後者。

他認得字,但不讀書。

吳老爹從沒把宋安、池二憨當成小廝,在吳爭讀書時,就讓二人陪讀。

可惜,許多時候,人,選擇總是與願望相反。

池二憨是不喜歡讀書,他寧願搬弄吳莊裡那些石頭疙瘩。

可宋安不一樣,他只是不想。

用他的話說,如果沒有老爺,我早就是個死人了,所以,我只想做個下人。如果我讀書識理,那麼我就無法遏止自己想往上爬,這與自己立誓生爲吳家人,死爲吳家鬼的初衷相悖。

正如宋安回答吳爭時說的,我只想做少爺的影子。

宋安的話,讓蔣全義有些尷尬。

蔣全義是個將軍,但他出身是秀才,然後是武舉人。

從根子上說,蔣全義是讀書人,他的內心,也以讀書人自居。

但現在,他發現自己竟有些贊同起宋安的話來。

讀書人,還真他X的靠不住!

很快,宋安找補了一句,“我家少爺……例外!”

蔣全義瞪着神色如常的宋安,無語。

吳爭逃家去嘉定投軍前,就中了秀才,有了功名,這就是出身。

平心而論,如果沒有這一層,象錢肅樂、張煌言等人,很可能從開始時,也排斥吳爭了,絕不會容忍吳爭一路壯大而不加阻止,這是一種下意識、千百年來的成見,不可忽略。

正因爲吳爭骨子裡也是個讀書人,才被讀書人視爲同類。

纔有了錢肅樂、張煌言等人從一開始的相助。

正如張煌言第一次見吳爭,就是要看看吳爭的人品。

什麼是人品?

那就是看看,吳爭是不是自己人。

然而,吳爭本就是個異類,他的骨子裡,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當作是讀書人,準確地說,他根本沒有將自己劃入這個時代讀書人的行列。

等到吳爭在杭州開府之時,下令不從讀書人中取仕,一切都晚了。

錢肅樂、張煌言等人,內心是懊惱的,這也是二人一直拖延着不爲吳爭效力的根本原因。

但他們心裡還有一絲期盼,那就是吳爭留出了一道口子,在沒有重開科舉前,各州府可以舉薦入仕。

而正是這道政令,化解了吳爭與江南讀書人之間最尖銳的矛盾,就象水與火之間,有了一道水蒸汽。

宋安之所以此時說出“讀書人靠不住”這句話,那是因爲,冒襄和李顒之前諫言,將財政壓力轉移到江南百姓頭上。

有說屁股決定立場,宋安雖說是正四品武官,可他的內心裡,一直將自己劃在了貧苦百姓一類。

這是一種下意識的階級矛盾,讓吳爭頭大不已。

“接下來,你有何打算?”吳爭轉換話題,問蔣全義道,“我倒是給你想了個去處,如今戰端開啓,隨時會徵募新兵,軍校需要象你這樣有戰場經驗的教官來訓練這些人,你去做個副督辦……這些年連年征戰、輾轉千里,也該讓你休養一些時間了,不過你放心,日後你還有領兵的機會。”

蔣全義梗着脖子道:“末將欠了太多人命,不還清,夜不能寐……故末將寧願死在北伐途中,也不願去軍校訓練那些新兵娃兒,還請王爺成全!”

吳爭有些爲難,如今大軍已經開撥,臨陣換瘵是兵家大忌,也沒有一支現成的隊伍讓蔣全義帶啊。

吳爭沉思了一會,轉頭,看了宋安一眼,“讓你招募的人手,進行得如何了?”

宋安答道:“已按少爺吩咐,三千好手已經集結於太倉原鎮海衛所。”

吳爭點點頭,再轉向蔣全義道:“這次海州之失,責任大半在我……好在你脫險了。這樣,我給你一支隊伍,給你軍工坊最新的火器裝備,你須在半年之內,將它練成一支精兵……如何?”

蔣全義微微皺眉,悶悶不樂道:“王爺還是要我練新兵?”

吳爭一愣,氣極反笑起來。

宋安翻着白眼衝蔣全義道:“蔣大人別得了便宜還賣乖,你如果明白我家少爺想練的是什麼兵,恐怕就不會這麼委屈了。”

蔣全義疑惑地問道:“敢問王爺……要我練什麼兵?”

吳爭沒好氣地道:“明日,讓宋安帶你去軍工坊親眼看看,你就知道了。”

第六百二十七章 有密旨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聲桓獅子大開口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三百五十一章 酒醉纔有真言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八百十九章 你得聽我的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七百四十章 僅僅是權、勢嗎?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五百三十四章 軍心難違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十章 勝利,就是最好的尊嚴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五百五十二章 果然是人老成精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烽煙四起(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攻海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丹徒危急!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真相大白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四百五十七章 一州之地三個皇帝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愛拼纔會贏第八百三十八章 每日自省吾身,絕無貪過一文哪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六百五十四章 北伐軍萬歲第一千六百十章 籌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