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

江北大戰時,在儀真防禦戰最危險之際,陳勝爲了保住所率金華衛一點骨血,“哄騙”史坤率部突圍、轉進。

而史坤在撤離儀真之後,突聞背後“隆隆”重炮聲,方明白陳勝用意,於是他毫不猶豫,毅然率部返回儀真,回到儀真城外後,從東城繞至北門,對正在休息的敵軍騎兵,發動了突襲,猝不及防的清騎被打了一記悶棍,潰不成軍,史坤由此一戰成名,此時的史坤已經晉升爲指揮使。

需要說明的是,北伐軍軍銜中的指揮使,已經不是一個職務,而是一種軍銜,相當於少將。

指揮使前面雖然冠名,方纔成爲職務,譬如吳淞衛左營指揮使。

而都指揮使,既是軍銜,又是職務,這相當於一個兵團司令,它的下面就是二至三營指揮使。

也就是說,衛,常在,而將領不常在。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將。

這就是吳爭結合這個時代,對軍隊的整改。

此舉的最大用處,就是將軍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杜絕兵隨將走的傳統弊端。

當然,此時的史坤,已經有了另外一個稱號——冶山護國軍司令。

天曉得,吳爭爲這個不在北伐軍編制之內的“稱號”,費了多少腦筋。

好在這名號算是喊出去了,史坤手下也有了五千人馬,臺子搭起來了,至於最後能走到哪一步,恐怕只有上天知道。

吳爭自認不是孫武再世,他所用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廣撒網,方可多撈魚。

通俗地說,就是有棗沒棗,打一竿子再說。

李過確實是不太瞭解吳爭,在李過心裡,吳爭令他率廣信衛北上充當誘餌,等於是將廣信衛當作了炮灰,能活着完成任務最好,全軍覆沒也是得其所哉。

所以,李過雖有北伐之心,但他首先想到的卻是自保,也對,當阿濟格率軍增援鳳陽城,鳳陽府周邊的局勢瞬間扭轉,加上原三萬清軍守軍,敵我的兵力對比,已經成了五萬對三萬多,而且,隨着阿濟格的到來,清軍的兵力一直在擴大。

這樣的情況下,李過自然沒有與阿濟格決戰的心思,那麼,錢謙益的到來,讓李過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拖着不打,這纔是李過真正的想法。

所以,一旦阿濟格派人邀請李過會晤時,李過想都不想就一口答應了。

……。

“你若歸順本王,本王可以授你巡撫一職,或者領鳳陽將軍銜,保留廣信衛的建制,只須改個名稱……另外,本王可替朝廷應允,賜你旗籍,永享受寶貴。如何?”

阿濟格的延攬水平確實不咋樣,但他直接了當,反而乾脆,讓人相信。

李過相信了,因爲他知道,阿濟格其實日子不比他好過多少。

兵權是有了,可難在補給,想想,近十萬大軍的吃喝拉撒,每天都能逼瘋人。

一旦阿濟格失去清廷的財力支持,說瞬間崩潰是誇張了,但,絕對能讓阿濟格吃不了兜着走。

阿濟格與多爾博不一樣,多爾袞早就爲嗣子鋪好了路,以當時攝政王的權力,截留了上半年五成的漕糧于徐州、兗州,也就是說,就算兗州被南北雙方完全孤立起來,也可以撐上三年。

可阿濟格呢,完全不同,他只在乎兵權,甚至不與朝中文臣接近,更視漢臣爲芻狗,這樣一來,勇則勇矣,難以爲繼。

阿濟格急須壯大實力,可在北直隸,朝廷囊括了北邊,多爾博霸佔了中部,他只有鳳陽、廬州、安慶三府,關鍵是廬州還好些,安慶卻早已被建新朝侵蝕了大半。

這樣的局勢,阿濟格根本無法對廣信衛動兵,真要打起來,拼個兩敗俱傷,那麼,多爾袞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

阿濟格魯莽,可他不傻,福臨打什麼主意,其實阿濟格心裡跟明鏡似的。

之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爲京城內,餡餅已經分割完畢,些許利益的爭奪,已經與事無補,那麼阿濟格繼續滯留京城,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都道樹挪死人挪活與其不斷遭人彈劾,不如藉此出京,另謀它途。

延攬李過,就成了阿濟格不二之選。

“多謝英親王青睞。”李過客氣地回答道,“只是……廣信衛有三萬餘衆。”

這話讓阿濟格面色一沉,聽起來,李過是在討價還價,爭取更多的利益,但在阿濟格聽來,卻是在威脅自己。

阿濟格收斂起臉上笑意,沉聲道:“李過,本王麾下可是有十萬大軍。”

李過一愣,遂哂然道:“鳳陽周邊各鎮,最多五萬人馬,其餘皆在趕往鳳陽途中……英親王可能不知道,吳爭雖說害死了我兒子,可對廣信衛出手並不吝嗇,譬如我手上三萬多兵馬中,有新式火槍一萬多杆,經軍工坊改良的虎蹲炮六百門,彈藥無數……不是李某貪婪,而是李某不能置將士們於不顧,賤賣了它們。英親王以爲如何?”

阿濟格眼神一縮,他聽出來了,李過這是想坐地起價。

可阿濟格還真沒辦法,確實,按清廷通過南懷仁向“紅毛”(其實購入的都是北伐軍換裝下來的舊火器)購置的火器價格,單就一萬多杆燧火槍,價值就已經不菲。一杆六、七十兩,總計就達百萬兩。

況且,真要打起來,自己要損失多少兵力,還是未知之數,一旦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豈不平白便宜了小福臨?

但阿濟格不服輸,他瞪眼道:“定遠只是個小城,本王鐵騎甚至不需要登城,就可以破城。”

李過笑了起來,毫不示弱地道:“英親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廣信衛手中尚有數千顆手雷……英親王就算沒見過,也該聽說過這種火器。”

阿濟格臉色一變,他自然聽說過,也見過,這種火器太過“陰毒”,能征善戰的鐵騎兵,在這種火器面前束手無策,愣是讓那些“弱不經風”南蠻子同歸於盡。

天曉得,這是多不划算的買賣,在阿濟格看來,就象是拿一頭牛的命換一隻雞的命。

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聖旨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六百八十二章 你想要朕怎麼做?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以諍搏名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爲何要戰?!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第六百八十一章 吳爭的反常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時無英雄,徒令豎子成名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四百八十三章 陪你一起等天明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八百五十三章 敲竹槓第九百二十五章 蔣全義就是個瘋子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人走茶涼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八百二十二章 老朽有自知之明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三百零一章 沒完沒了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公私兩不誤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第一次民亂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會是水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意料之外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強攻第七百零五章 這得多熱鬧?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二百二十一章 洪承疇反擊,吳勝兆被擊潰第五十章 有難同當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九百二十五章 蔣全義就是個瘋子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要動織造司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九百二十三章 三千人打五萬大軍的伏擊?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