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

當然,選擇權勢強壓,要推行下去,肯定是可以的。

可吳爭不能強壓,因爲這樣一來,人心就散了。

吳爭儘量用一種真誠的語調,解釋道:“衛國公摺子上已經說明了,女署不干涉當地官府政事,僅監察、上告之權。”

黃道周開口道:“監察、上告有按察司,再不濟,有朝廷往地方派駐分支即可……牝雞司晨,何止多餘,更是荒唐!王爺莫不是想讓前遜帝的故事重演嗎?”

聽聽,聽聽,吳爭心裡無數草原神獸飛逝而過。

前遜帝是誰?自然是朱媺娖。

這等於是在指責吳爭前三年的“政績”。

老黃頭是指着和尚罵禿驢,一點不給領導面子啊。

有道是可忍孰不可忍,忍無可忍,便無須再忍。

吳爭沉下臉道:“孤允了,你們……看着辦吧!”

看着辦?

怎麼個看法?

還不是無須看,然後照辦?

就算是黃道周、王翊性子再倔,也無法去抗衡吳爭的權勢,而且,在這件“小事”上與領導對着幹,顯然是不值得的。

當天傍晚,經內閣批覆的奏摺,便用八百里急遞發往太平府。

……。

人心是脆弱的。

這種脆弱,不在乎身份、地位、貧窮或者富貴。

這是心中對潛在威脅的一種反應,無所謂對錯、強弱。

譬如朱蓮壁,他很脆弱,雖然他是建新朝皇帝,但內心不夠強大,就一樣的脆弱。

吳爭的一句“這麼說來,陛下理該讓位於賢才是”的戲言,讓朱蓮壁心中就如吃了顆蒼蠅般的難受。

也是,皇帝嘛,就算不被人敬着,那總得給些面子。

朱蓮壁雖然才十五歲,可畢竟是皇族貴胄,出身高貴。

看的政鬥多了,自然無師自通。

他明面上敬吳爭爲亞父,可心裡視吳爭如寇仇。

朱蓮壁一貫地低調,因爲這幾年的見識,讓朱蓮壁非常明白,槍打出頭鳥。

如果沒有實力,最好扮一隻菜鳥,否則,死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朱慈烺、朱慈煃、朱存釜便是最好的前車之鑑。

但,這不妨礙朱蓮壁私下裡準備些什麼,譬如,重新整肅朱媺娖留下的錦衣衛殘部,爲避嫌朱蓮壁甚至將原本一萬多人的錦衣衛,縮減爲三千人,並明詔錦衣衛權限僅爲宮中衛戍,再無出宮監察的可怕權限。

這般操作,讓朝野上下一片歡呼,都道朱蓮壁有明君之相,明室中興,就在眼前。

天曉得,原來臣子們的要求就這麼低,低到令人瞠目的程度。

此次從石城門迎吳爭回宮,朱蓮壁因吳爭的那句“戲言”悶悶不樂。

新晉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頓時感覺自己有了用武之地。

說這馬吉翔,還真有些來歷,他是順天府大興人,崇禎年間就名頭不小,當然,他的出名一非文韜,二非武略,而是因爲“拍馬有術”。

世人將他與楊龍友、阮大鋮、馬士英、劉承胤共稱爲五大奸佞,評價其爲永明之有吉翔,猶福王之有士英矣。

後馬士英棄暗投明,歸於吳爭麾下效力,世人才改口將馬吉翔、楊龍友、阮大鋮、劉承胤稱爲四大奸佞。

朱由崧應天府登基之後,馬吉翔隨軍授都司。

弘光朝亡,馬吉翔改投隆武朝。馬吉翔自稱是錦衣世襲,在無人爲證的情況下,破格擢升爲錦衣衛僉事。而後出使湖廣,以諂媚巴結諸將。但凡軍功奏捷,必定同署他的名字,於是累功晉升安東副總兵官。

隆武亡,馬吉翔“不幸”與黃道周等人一起被俘,後一同關押在寧波府。

倒不是馬吉翔不想降清準備爲國捐軀,而是多鐸根本不給他機會。

當時被俘的人多了去了,馬吉翔文武皆無,官也不大,聲名又那麼臭,可謂姥姥不親、舅舅不疼,當時多鐸、博洛眼角餘光都瞄不到他,只待來日一刀斬殺。

但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

錢肅典一腔熱血,拼了命攻破寧波府收復失地,把黃道周一衆被俘的隆武朝官員救了出來,這其中就有馬吉翔。

當時義興朝雖說朝政混亂不堪,可當道者大部分是“清流”,連有吳爭罩着的馬士英都不被接納,何況是名聲更臭、且無人擡舉的馬吉翔?

但馬吉翔終究是佔了便宜的,被清軍俘虜關在大牢,倒成了他最“剽悍的功勞”,可謂是金鐘罩、鐵衣衫,雖沒被重用,但在兵部任了個小主事,日子也算過得去。

這兩年裡,馬吉翔動了各種腦筋,拼命地想往上爬,奈何不管是朱慈烺、朱媺娖一系,還是吳爭一系,都沒人搭理他。

可此次,朱媺娖被吳爭“強迫退位”,朱蓮壁莫名其妙地上位,朝中反對者要麼被清洗、貶謫,要麼身敗名裂直接驅逐出京城,朝中有了不少空缺,一時無合適人填補。

於是,馬吉翔以三萬銀兩,買通了當時朱媺娖的掌印太監,以他在隆武朝錦衣衛僉事的資歷,補進了錦衣衛。

當然,這也是馬吉翔幸運,要不是朱媺娖退位,她的掌印太監也不會垂涎這三萬銀兩。

馬吉翔的幸運遠不止於此,朱蓮壁上位之後,力圖打造一支精銳的皇帝親軍,來緩解心中強烈的不安和脆弱,可從張同敞自盡之後,原本已經被打殘的錦衣衛正好羣龍無首。

而慣於溜鬚拍馬、善於迎合的馬吉翔,稱自己在隆武朝如何了得、軍功如何大,才十五歲的朱蓮壁聞聽之下,龍顏大悅,一紙詔令,馬吉翔立馬成了正三品錦衣衛指揮使。

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下,這連象首輔黃道周,也得給馬吉翔三分顏色了。

見朱蓮壁悶悶不樂,善於察言觀色的馬吉翔頓時有了主意。

“……臣觀吳王絕非忠臣,來日必會造反,陛下,前車之鑑啊。”馬吉翔煽風點火道。

原本只是不安的朱蓮壁,聽了這話,心中更加恐懼起來。

“馬愛卿可有良策?”

“臣有一計,只是……不知可講不當講?”

“朕赦你無罪,快快講來。”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試用施琅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千四百十五章 小林騎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一千五百章 中興之君?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七十五章 生死之間,沒有謊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被雷劈的不一定是壞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鳳陽府第一戰(一)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人爲財死?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謀深算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二百二十章 宜將剩勇追餘寇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又是一狂生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怪我嘍?第八百三十八章 每日自省吾身,絕無貪過一文哪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五百七十五章 江南軍校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七百章 終有一失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七百四十九章 開科取仕?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四百三十一章 瓜瀝攻防戰第七百八十八章 改良的虎蹲炮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算有遺策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六百六十章 我要當先生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四百八十七章 這錢太燙手第六百二十五章 醞釀第三百四十四章 他也難啊!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百五十章 火炮專家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堡壘總是從內部攻破第六百二十三章 韃子開始屠城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便宜一定要佔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一百六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四百十一章 背水一戰第四百二十八章 多鐸兵臨福州城下第一百十九章 山寨居然有紅衣大炮第五十六章 道理是講給人聽的,畜生不配!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七星島海戰(五)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和談風波(一)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