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PS:感謝書友“田園木戈”投的月票。

“報——!”

“捷報!”

“延平府捷報……永安一役,殲敵三千六百餘人,俘虜敵軍二千八百之衆,敵軍被擋於燕溪以西難進一步……!”

一個背上插滿三角小紅旗的號兵,以一種想跑死自己的速度,用盡吃乃的力氣,一直從午門過金水橋跑進太和殿。

嘖嘖,十幾裡啊,這口氣憋得,也沒見他入皇城前這麼拼命,估計回去至少得在牀上養上半個月了。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嘛,送捷報總比送噩耗強,要是運氣好,就能賞個百八十兩,混個小官兒噹噹,能不可勁地表現表現嘛?

這道捷報,讓原本死寂的殿中氣氛爲之一振。

人人面上有了一絲笑意,至少臉色和緩多了。

連本來不該坐在簾後的布木布泰,都令宮娥撤去了簾子,用一種輕快的聲調,道:“天佑大清,此戰之後,駐紮閩地之我軍,險情已解……皆是諸位卿家之功啊。”

布木布泰不是不清楚,她心裡跟明鏡兒似的。

可她同樣知道,此時需要鼓舞士氣,噩耗、凶訊聽多了,人氣就沒了,隊伍就更不好帶了。

福臨年紀雖小,但也明白這個理,他迅速捧哏道:“太后所言甚是,傳朕旨意,重賞功臣……呃,舉國同慶!”

這話變得着實快啊,重賞功臣,這不開玩笑嗎?

賞誰去?人家要你賞嗎?

如此明顯的轉折,不過階下那些個老滑頭,哪個是省油的燈?

沒聽見,聽不見,聞所未聞!

正當羣臣準備叩謝太后、皇上隆恩,皆大歡喜之時,就偏偏有人不信邪,非要捅穿這事。

原宏文館學士、實錄館副總裁沈文奎,如今已經秩兵部漢尚書。

他板着臉出列奏道:“閩粵兩地,三處戰場,曲江失守、保昌淪陷,唯有永安一役大捷……大捷啊,天大的喜訊啊,可惜的是,那不是我軍打的……臣,萬死,心中竟無一絲喜悅之意,望太后、皇上降罪!”

說罷,竟直挺挺地跪在殿中地上。

殿中一片譁然。

太不懂規矩了!

真是無君無父!

孝悌忠信禮義廉——無恥!

可謂羣情紛紛,義憤填膺哪。

也對,這些人皆做慣了錦上添花之舉,最恨有人雪上加霜。

原本忽聞大捷,全京城同歡,加上賞賜,裡子、面子都有了,可好好的大喜事,愣是被這老不死的壞了氣氛,惹惱了所有人,簡直該死。

也對,擋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沈文奎確實該死!

布木布泰冷下臉來。

福臨尷尬了。

可沈文奎顯然不知死活,他竟繼續道:“朝廷以百二十萬兩換得北伐軍金華衛出兵閩地增援,而我駐閩軍,卻屢戰屢敗,短短半個月,損兵折將一萬多人。更有廣東將軍李成棟囤兵自重、見死不救,致命曲江、保昌我軍大敗……臣請太后、皇上予以嚴懲!”

歷來是官官相護,這是規矩。

只要不是關乎自己生死,許多事都可以睜隻眼閉隻眼,人前留一線,日後好想見嘛。

宦海浮沉,官場之中,升降本就是常事,誰能保證今日屬下不會成爲日後升官呢?

彈劾一人,那就是你死我活的對決,不死不休。

很少有人爲之。

今日沈文奎的言行,太出乎人意料了。

這是想與整個官場做對呀?

曲江、保昌兩戰皆敗,李成棟囤兵自重、見死不救,以駐粵清軍折損一萬多人,這可不是小事情,真要追責起來,就這殿上,至少該有十幾個腦袋,看不見明日的太陽了。

朝堂從上至下的視若不見,不就是不想揭開這個蓋嘛,這要是揭開了,天曉得會引發多大的亂子。

譬如李成棟這廝,反反覆覆的三姓家奴,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可人家每次都好好地帶兵吃香的喝辣的,爲何?

李成棟手中有兵是其一,可其二呢?

恐怕這殿中不少人都得到了李成棟的好處。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還是清知府,要是混知府、貪知府呢?

何況是廣東將軍,這可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肥差。

沈文奎確實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可偏偏所有人都敢怒不敢言。

因爲沈文奎說得是事實。

事實,總是最傷人心哪!

殿中如死般安靜,就算底下波濤洶涌,可明面上,心中的猙獰化爲義憤填膺,似乎,所有人都被沈文奎一語點醒,看到了這明亮堂皇的太和殿中的陰暗角落,有着幾隻齷齪的“小強”。

布木布泰幾次動脣,可終於強按捺下了,她敏感地覺察到了一些不同尋常。

沈文奎不該如此大膽,那誰會是沈文奎背後之人呢?

福臨臉色死板,雖說多爾袞死了,自己親政了,可身後的生母,依舊給了他沉重的壓力。

還真有人敢站出來“抨擊”沈文奎的不是。

古怪的是,竟不是漢臣,而是滿臣。

多羅謙襄郡王瓦克達大步而出,指着沈文奎大罵道:“勝敗乃兵家常事……沈文奎,別當人不知你險惡用心,長敵志氣,滅己威風,你攪亂朝堂,是想憑着自己與吳爭同鄉,回去投靠吧?”

這話顯然不是指責,而是彈劾了,而且是嚴厲地彈劾。

當着滿朝君臣的面數落罪狀,就是想拿個蓋子蓋上都不能了。

這叫赤膊相見,非死即傷。

看來瓦克達是真恨沈文奎了,瞅準機會,想對沈文奎一擊必殺呀。

原本瓦克達、沈文奎二人並無多少交集,自然也就沒有什麼仇怨。

結仇的原因,還得從之前那次出使杭州府說起。

當時北伐軍第一次渡江北伐,兵勢已盡,兩朝皆有意和談。

清廷派多羅謙襄郡王瓦克達爲正使、宏文館學士、實錄館副總裁沈文奎爲副使前往杭州。

派瓦克達爲正使的原因是,江北之戰喀爾楚渾、尚善等被俘虜,清廷想保全宗室顏面,私下贖買這些人回去,而瓦克達是禮親王代善第四子,喀爾楚渾是他的親侄子,很合適。

派沈文奎爲副使的原因,那就只有一個,沈文奎確實是吳爭同鄉。

瓦克達、沈文奎二人在談判中原本配合很“融洽”,問題出在了出使前瓦克達身上那份潛伏者名單。

第一千零六章 絕命書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一百四十一章 籌餉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誰苟延殘喘?誰休養生息?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亂的,就是規矩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錢翹恭的選擇第一千五百十七章 有個女子在演講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九百六十二章 閣下是官吧?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堅固的堡壘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坑第七百五十五章 可扶則扶,不可扶則廢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劉放的功業(一)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誤國誤君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三百十五章 世事總不盡如人意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成竹在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進五,退十第八百五十五章 竟要入股江南商會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有女不愁嫁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是她所爲?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種子終於發芽第三百九十七章 鎮國公閃亮登場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湖陵城之戰(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六百九十五章 這是晚輩想都不敢想的啊!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怎麼選?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五百零六章 他就是想殺死吳爭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四百十二章 杭州灣水戰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結髮夫妻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九百四十六章 活捉喀爾楚渾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七百七十七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一千三百十一章 點點滴滴第八百零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五十三章 撤往平崗山第八百零六章 看來飯中無毒第九十二章 崽賣爺田不心痛!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