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

吳爭臉色古怪,“這話讓本王怎麼覺得,老馬你是在自誇啊?”

馬士英尷尬地辯解道:“王爺明鑑,馬某確實與他們不是一路人。”

吳爭緩緩地點頭,他知道馬士英說得是實話,不管是明朝還是清朝,不管是清流還是閹黨,很少有將馬士英當自己人的。

就如馬士英自己說的,不是一路人。

合作但不信任,這就使得馬士英無法真正地融入順天府那個圈子,自然,也不會有人受馬士英“蠱惑”。

也就是說,馬士英想當“漢奸”這個願意,其實早已經失敗了。

不過失敗歸失敗,火器的北銷量卻是非常恐怖,一年時間,從兩大港出去的火槍就達到了五萬杆,而清廷組建的新軍,僅有沈致遠麾下三萬人,且早已配製完成,那麼這些火槍的去處,其實不言而喻。

新式火器在戰場的表現,在江北前後兩場戰役中得到極大的體現,隨着漢旗軍私下向南方購買火器進行配備的風潮盛行,那些掌權的滿族將領,爲了己身的利益,聲嘶力竭地阻止着組建新軍,美其名曰“保祖宗家法、榮光”,可私底下,卻不甘心寧可花更高的價錢,偷偷購回火槍,壯大自己,用後世的一句話形容,那就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更貼切一點,那就是“真香!”

吳爭原本同意馬士英的建議,用馬士英的“漢奸行爲”,促成軍工坊火器的泄密,來與清廷打一場“軍備戰”,可惜的是,馬士英這人是真不“合羣”,愣是將好好的“泄密”,搞成了一場“軍購”,雖然馬士英屢次下調了各型火器製造圖紙的“泄密價格”,奈何人家不要,他們寧可高價購買現貨,也不想花巨資去自己生產,奈何?

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萌的是,這一年的軍購,使得北伐軍二次換裝非常順利,且幾乎沒有額外支出,因爲,換下來的老式火槍賣出的價格,竟高過了新式火槍的配製成本,也就是說,這一年北伐軍的換裝,不但沒花錢,還賺了不少。

從這一方面來講,馬士英還是有功的,這也是馬士英可以“自豪”地在吳爭面前說,“馬某確實與他們不是一路人”這一句話了。

同樣,李顒也沒有說錯,在原料源頭上受制於人,確實是個大問題,誰能擔保有了這一次就沒有第二次。

而且,現實也不允許吳爭讓步,與李定國的聯盟關乎北伐戰略,而促成建新(義興)朝與清廷的“和談”只是戰術,沒有任何理由因爲戰術而改變戰略。

但現實同樣讓吳爭爲難,大將軍府直到今日,所轄僅十三府之地,加上建新朝的十五府,也無法滿足對火器原料的龐大需求,相較於北方,江南在工業原料上,確實受制於人。

如陳名夏所說,清廷已經發出了“最後通牒”,那就是如果吳爭不答應助閩粵清軍抗擊大西軍,那麼清廷將封鎖對南的原料貿易通道,這將導致軍工坊在未來兩三年內,因原料的缺少而削減產量,這將導致北伐時間的推遲,並造成數以萬計的僱工失業,這對此時江南剛剛萌芽的工業革命傷害是巨大的。

最關鍵的是,據陳名夏所言,這項政策並非是小福臨的意思,而是北方以洪、範爲首的降清漢臣極力推動的,這更讓吳爭頭痛。

法不責衆,一件事就算明知是錯的,錯的人多了,也就成爲對的了。

就象“漢奸”,如果北方有超過六成鐵心當“漢奸”,那麼,漢奸就不再是漢奸。

到時北伐軍除了殺光這些人之外,沒有別的路可選,可這絕對不是吳爭想要的,因爲這樣一來,不僅北伐的難度會極大地增加,同時,因爲北方勢力的“高度團結”,會使北伐軍付出難以想象的傷亡,這更不是吳爭想看到的。

吳爭拖延着北伐時間,不僅僅是因爲大將軍府的實力尚有不足之處。

過去的三年之中,吳爭確立的戰略是,以經濟去“爭取”、“誘降”大部分立場不穩之人,以軍備去“拖垮”敵人的財政,以規模可控的戰爭去遲滯敵人經濟的復甦,以西北、西南方向友軍進攻去阻止清廷喘息的時間。

後面三種方法做到了,可第一條,“爭取”、“誘降”大部分立場不穩之人,卻出了岔子。

看着吳爭長時間的沉默,李顒大聲道:“王爺從紹興府起兵,一路光復失土,建立不朽的功業,想當初不也只有三、五千人,可如今二十萬虎賁,只要王爺一聲令下便可北攻……。”

“你怎麼不攻?”吳爭冷冷道。

李顒一愕,隨即熱血上涌,怒道:“只要王爺下令,顒願爲馬前卒!”

“餓着肚子能攻嗎?”吳爭淡淡地說道,然後擡手阻止李顒反駁道,“就算將士們可以餓着肚子北伐,那火槍中的彈丸、炮膛中的炮彈能從天上掉下來啊……中孚啊,孤剛剛纔叫你向老馬學着點穩重,你就當耳旁風?”

李顒涌上的熱血被吳爭這句話“譁”地澆滅了。

馬士英適時道:“我倒是有個主意,只是……未必十分妥當。”

吳爭皺眉道:“太穩重也不行……就成囉嗦了。”

“是,是。”馬士英抹了把額頭上根本不存在的汗,恭謹地道,“陳名夏……不可信。”

“何意?”

“如果北面真如他所說,漢臣一致推動了這次清廷逼迫王爺出兵之事,那麼,陳名夏自然就是其中一員。”

吳爭眉頭漸漸蹩緊。

“陳名夏已居於清朝堂之上,就算他有棄暗投明之心,可到手的權力、地位,豈能說放手就放手?”馬士英小心翼翼地說道。

“孤早已許諾過他,可以重用他。”吳爭辯解道。

“王爺也能給他尚書職位?”馬士英“不知死活”地懟了吳爭一句,“就算王爺賜他尚書位,已經到頂了吧?可陳名夏若辦成此事,清廷恐怕還有重賞……這樣一比較,該怎麼選,恐怕不言而喻了吧?”

吳爭慍聲道:“在本王看來,昂首挺胸做個縣令,也好過屈身事賊做個宰相。”

馬士英苦笑道:“所以王爺纔有了今日的權傾天下啊!”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九十章 大人就象家父一般。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三百七十二章 裝病還裝出理了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三十二章 錢多也發愁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三百六十五章 應天府之變(八)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第六百八十八章 危在旦夕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七百十六章 會有奇蹟出現嗎第六十九章 你也要……保重!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荒唐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九百七十九章 兄弟之爭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二百五十章 戰場瞬息萬變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七百零三章 福臨要建火槍新軍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覆盤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九百五十七章 滾!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局第七百二十章 不服!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風雲突變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南莫家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突破口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七百三十章 來自商人的強烈抗議第二百七十二章 吳小妹竟是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四百三十章 戰爭暴發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恐嚇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七百六十八章 吳爭練兵(七)第四百十章 鎮國公好氣派!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舌無骨,黑白顛倒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硝煙散去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人心之變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七百三十四章 老夫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