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灘滸山海戰

PS:感謝書友“三維宇宙”月票。

然而武器的代差,並不能輕易用勇氣去彌補。

這場海戰,讓吳爭真正意識到了武器的差距,荷蘭紅毛的舷火炮,已經超過二十里,同時,裝填速度遠快於水師。

吳爭甚至不用去猜,都能想到是爲什麼,很顯然,敵人已經在舷炮上使用了軌道技術。

此時的舷炮依舊是前裝炮,不存在預製炮彈。

炮擊之後,因後座力退後的舷炮需要重新裝填,清膛、裝藥、裝彈、夯實,然後再推回原炮位瞄準、點火。

火炮重達千斤以上,甚至二千斤,這種海面顛箥的情況下,要精準地推回到原炮位,絕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需要時間。

那麼,在水師將士裝填速度已經接近於極限的情況下,敵人還要更快的唯一辦法,那就是甲板軌道技術。

只有以滑軌控制火炮後退和前移,才能達到水師無法達到的速度。

吳爭雖然意識到這些,但已經無法停止戰鬥。

雙方三個方向的激烈炮擊持續了一天,這天水師遭遇了重創,以二十一艘主力艦被擊沉,四十六艘受創的代價,僅僅擊沉對方九艘,擊傷二十三艘。

這個戰果,讓水師將領心情變得壓抑和沉默,連吳爭也不例外。

所有人都明白,再打下去,恐怕三大水師就得折在這場海戰中了,可沒有人敢反對繼續戰鬥。

因爲,將領們看到吳爭的眼,已經有了血紅色。

經過戰場的人都明白,那是一種死也要從對方身上撕下一塊肉的決絕。

打不過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對方知道,漢人不可輕侮,想侵漢人土地,他們須得付出不堪承受的代價。

吳爭確實咬牙做好準備,就算三支水師皆亡於杭州灣,也得撕下對方一塊肉,讓它血淋淋地回去,顯現在世人的目光之中,只有如此,江南纔能有一段的太平發展時間。

吳爭並不擔心此海戰的失敗,會讓番人登陸,他們沒有足夠的兵力和補給,做不到!

納布爾有句話沒說錯,聯合艦隊想要的是利益,是報復,是恐嚇,而不是佔領。

這個底線,使吳爭有了血拼的底氣,大不了,重頭再來的底氣。

……。

海戰不分晝夜,戰鬥依然在繼續。

漆黑的天空,被燃燒的船隻發出的烈焰,映照得如同白天。

無數落水的人在海水中哀號和呼救,然後漸漸沉入海底,這其中有漢人也有番人。

這個時代,海戰如果不停止,誰也救不了落水者。

今夜無星月,或許,它們也不忍看見這種如地獄般地慘象吧。

……。

此夜,台山與七星島之間海域,出現了一支不明身份的龐大艦隊。

如果不是舟山水師被調往北面,肯定能發現這支艦隊。

然而,水師此時已經無法獲悉此況,吳爭自然就更不會知道了。

……。

“王爺,該出兵了……如果等吳王水師覆沒,恐怕我水師也無力獨抗番人聯合艦隊。”

鄭森在猶豫着,他臉色在燭光的映照下,陰沉如水。

一邊鄭軍水師將領周瑞,憤然道:“之前吳爭麾下水師殺我將領,擄我戰船……與韃子何疑?就算王爺如次不救,世人也無可指責王爺。”

副將陳輝附和道:“如今北伐軍攻佔江北諸府,實力尤顯壯大……事實上,待我軍北伐收復福建之後,定與北伐軍形成對峙,要是如此,不如任由吳爭水師覆沒,對我軍或許利大於弊。”

這二人的話,讓鄭森長長吐出了一口氣。

陳永華急了,忙道:“二位將軍所言,極是荒唐,這是在讒言誘主……王爺,萬萬不可聽二位將軍的,有道是脣亡齒寒,在番人眼中,可不分是鄭家軍還是北伐軍……王爺三思啊!”

鄭森再次躑躅起來,看看陳永華,再看看身邊諸將。

他率鄭家水師主力北來,其因卻不是爲了增援吳爭。

事實上,鄭森是想奪回被清軍偷襲得手的廈門。

之前,鄭森與吳爭在七星島火拼,得知揭陽方向被清軍襲了後路,不得不與吳爭罷兵言和,雙方“釋清”誤會休戰。

鄭森率水師抵達大星所,清福建巡撫張學聖得知鄭成功的主力已經前往廣東,廈門防務鬆散,似有可趁之機。

遂令馬得功、王邦俊等趁虛攻擊廈門。

馬得功在收攏船艦上千艘,渡載清軍襲擊廈門,並且順利在海面上擊敗鄭軍守軍,廈門隨即失守。

由於事出突然,董夫人與鄭森長子鄭經只來得及攜帶祖宗牌位避於海上逃過一劫。

清軍僥倖偷襲得逞之後,卻沒打算留在廈門與鄭軍決戰,於是滿載戰利品即返回內陸。

鄭森在得知消息後,急率水師返回廈門,可清軍已經撤退,只留下一片狼籍。

這時,吳爭的信使到達廈門,將吳爭的提議轉述給了鄭森。

當時鄭森是心動的,雖然與吳爭有摩擦,可畢竟二人在當初營救隆武時,有些交情,同時,鄭森也認爲,如果與吳爭水師南北聯合,就算在陸地上不成,海上也可無敵。

最關鍵的是,真要是按吳爭所說,雙方合力打贏了荷蘭紅毛鬼佬,那東番還真有可能收復,成爲自己的根據地。

也就是因爲這個原因,鄭森在考慮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率水師北上。

可鄭森此人耳根子有些軟,決定的事情易變。

在北向的路上,在身邊諸將的慫恿和規勸下,不斷地變換着主意,這才使得此次行軍,三、四天的海路,竟走了十天,纔到浙江與福建海域的交界處——台山、七星島海域。

勸鄭森坐山觀虎鬥的人,遠多於增援的人,尤以周瑞、陳輝態度堅決,不過想想也是,之前在王一林、張名振手下吃了那麼大的虧,還損失了近五十艘艦船,這“仇”不算小。

力勸鄭森增援吳爭的,大都是從原隆武過去的人,但陳永華卻是唯一一個鄭森的嫡系。

七星島火拼時,陳永華與吳爭有過一面之緣,陳永華堅信,只有聯合才能驅逐韃虜、恢復華夏,所以,陳永華力勸鄭森增援。

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九百九十章 尼堪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百零一章 好苗子第九百八十四章 陰謀之下,最慘的是無辜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三百十二章 不知來路的援軍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朱慈煃得逞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滅口第四百七十七章 肯定是被打得鼻青臉腫的那個第七百十五章 一場不對稱的對決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塌了?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六百八十九章 兄妹情深?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文人的嘴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反轉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吳爭的抱負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這黑鍋不能背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八百二十五章 別讓父老鄉親瞧不起咱們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墮落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五百零一章 吳爭被伏擊第三百六十章 應天府之變(三)第九百九十七章 責罰陳勝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一千六百十三章 宋安要成親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你竟敢在本王面前提銀子?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兒孫自有兒孫福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零十五章 大人,刀還在!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二百零七章 莫老,老莫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四百二十九章 似曾相識之感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太祖遺詔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伐軍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六百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