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

PS:感謝書友“心花開”投的月票。

克里索恩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此戰真要打到最後,造成兩敗俱傷之局,恐怕東番就會易手。

不管“土著”鄭家,還是虎視眈眈的英吉利人,都會趁虛而入。

敵人能就近補充火器、兵力,甚至補充戰船,可自己怎麼辦?怎麼守住東番?

如果這場戰只是險勝或者慘勝,那麼偉大的荷蘭聯省共和國海軍,就不得不從東亞退出,白白便宜了那早已馬六甲海域虎視眈眈的英吉利人。

克里索恩猶豫了,這顯然不符合荷蘭,當然,還有自己的利益,但,激烈的戰鬥不以他的內心意志爲轉移,依舊在炮火中持續。

戰爭一旦開啓,就輕易停不下來。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開啓戰爭,但怎麼結束,得我說了算。

克里索恩需要一個理由,急需要一個可以讓他體面休兵的理由,既可以保持自己在東亞的存在,也能夠不使得荷蘭海軍失去應有的體面,至於英吉利人,哦,該死的英吉利人,如果不是那個自大、狂妄的納布爾損失了聯合艦隊的前鋒,此戰不可能至眼前如此被動的地步……對,都是納布爾那混蛋的錯。

……。

好在,上帝傾聽了克里索恩內心的祈禱,它給了克里索恩一個理由。

雖然不那麼體面,但,終究是理由。

一個差強人意的理由。

在水師與番人艦隊血戰之時,鄭森率艦隊出現在了定海水域。

鄭森出兵的命令是堅決的,聽不出一絲猶豫的味道來,動作也快,僅僅一個晚上,前鋒就從七星島趕到了定海水域。

可這,顯然不是一次成功、完美的增援。

千餘艘的戰艦,以左中右三個方向並頭齊進,這不象是增援,倒象是趕鴨子。

風帆如雲,桅杆如林,陣勢太大,怕得閃了腰、驚了鬼了。

番人艦隊有着勝於水師的海戰經驗,這麼大支艦隊北上,豈能不察覺。

好嘛,這下克里索恩有了撤兵的藉口和理由,也是,被敵人南北夾擊,顯然是“不得不”退。

體面地撤退,接受吳爭賠償的提議,那麼,無論對數萬裡之遙的國內、對各國商人都有了交待,雖然這有些象脫了褲子放X的交待,但好歹是個交待、可以維持體面的交待。

關鍵是,這仗,聯合艦隊還真是佔了上風,雙方的戰損比,達到了一比二。

克里索恩認爲,這完全可以渲染成一場激勵海軍的大捷嘛,完全可以說,黃皮猴子在偉大的荷蘭海軍堅船利炮的教訓下,心悅誠服地服軟了。

對,就這麼辦!克里索恩以一種勝利者的自信,隨即下達了艦隊與敵脫離接觸的命令。

瞧瞧,這不叫撤退,叫脫離,如同……轉進?

……。

然而克里索恩錯了。

錯得很離譜。

他的錯主要還是東西文化的差異,正如納布爾鬱悶於吳爭不敢與他來一場堂堂正正地、如騎士般的決鬥。

吳爭也在苦熬,憑心而論,吳爭是真不想打這一仗。

目睹着自己五年多時間用鉅額銀子和無數心血打造出的水師,就這麼耗損在這場幾乎看不到勝利曙光的海戰中,這種內心的痛苦,是無法自我安撫的。

可吳爭沒辦法,如果任由敵人在杭州灣耀武揚威,接下來的談判,會毫無疑問變得一邊倒,吳爭不想讓史書記載上他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一頁。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吳爭其實不在乎史書怎麼記,可他實在無法想象,一旦自己退縮了,眼前大好的形勢就會迅速改寫。

首先,與清廷已經談妥的條款,很可能要再“改改”了。

其次,杭州、吳淞等港口的商貿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最直接的影響是,各國商人、本土商人對大將軍府的信心會崩潰,關稅的下降和流失,對大將軍府財政的打擊,將是毀滅性。

寅吃卯糧,如今的財政司,就是這麼在幹,雖然不能與後世信用消費相比,可也是輕度“槓桿”的範疇。

官府信用的下降,引發的連鎖反應,恐怕連神仙都救不了,只有勝利、不斷地勝利,才能維持這種“無理”的信用,這一點,吳爭心知肚明。

這仗,打不過也得打,哪怕是打到全軍覆沒!

吳爭有兩個依仗,一是自己主場,補充方便,二是水師就算覆沒,也不會對北伐造成本質上的影響,畢竟與韃子的戰爭都在陸上。

但番人就不一樣了,他們難以補充,就算最後他們勝了,也是慘勝,將無力對大將軍府造成更大的威脅,從而保證民衆對大將軍府的信心,不會因此海戰而動搖,至少可以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

在開戰後,水師遭受了巨大的創傷之後,吳爭反而慢慢鎮定下來了。

這就象一個已經明知將失去所有的賭徒,站在牌桌前,心裡已經麻木,反而有了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底氣。

在戰敗前重創敵人,這成了吳爭的唯一目的。

所以,水師在經過整整一天一夜的激戰之後,對敵發起了兇悍的反擊。

這也就是克里索恩非常不解的“送死”,但絕對不僅僅是“送死”,對敵造成的傷害同樣是巨大的,否則克里索恩就不會鬱悶、就不會膽寒了,就不會想到……休兵了。

鄭家艦隊的出現,其實只是一種催化劑,迫使了克里索恩更快、更堅定地下達全員“脫離令”。

可惜的是,克里索恩完全不瞭解吳爭,更不瞭解這支水師。

“假如我們不去打仗,

韃子用彎刀

殺死了我們,

然後用手指着我們的骨頭說,

看,

這就是奴隸!”

這句話,是軍校開校的那一天,吳爭用全身力氣,嘶吼給千餘軍校師生聽的。

如同暮鼓晨鐘,當頭棒喝。

而如今,每個軍校的學員,皆耳熟能詳。

三大水師的將領,大都是半路出家,他們的出身,大多都是北伐軍。

北伐軍將士從不缺少拼死的勇氣,雖然此戰,似乎令勇氣顯得力有不逮。

己方舷炮夠不着敵人,只能冒着如雨的炮彈,用血肉之軀去縮短距離。

可這種憋屈,反而激起了士兵與敵同歸於盡的血氣。

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二百十七章 攻入蘇州城,但這就是個泥沼第二百二十四章 老兵金貴,老兵不死!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一千零五章 併購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人一瘦啊,壓不住福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錯覺、美夢第一百六十三章 突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六百二十六章 你爲什麼不去死?第八百四十八章 就是兩僞君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生擒李成棟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衡陽遭襲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擔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因爲勝利第一千二百十四章 壞人,也有良心發現的時候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一千零十九章 老兵不死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渣男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六百十五章 不要也罷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七百二十三章 勝之、迫之、壓服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殺光建虜,復我大明!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虛則實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第七百十二章 將他叉下去!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馬士英的執着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五百六十章 清理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八百十一章 城中真隱着一支軍隊第七百九十五章 意見不統一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總有宵小想害孤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七百六十二章 吳爭練兵(一)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七百十一章 令人討厭的錢謙益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三百六十三章 應天府之變(六)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朕知曉了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