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

沈致遠手中兵力雖有四、五萬之衆,可除了那支火器新軍,剩下的是多爾袞的兩黃旗,或許會暫時聽從沈致遠的號令,但絕非是一條心的。

時間一長,沈致遠如果有自立之心,這兩旗絕對會與他分道揚鑣,站在多爾博這面。

吳爭心裡感覺舒服多了,拍拍錢翹恭的肩膀道:“頭一次,覺得你也挺會……聊天的,也罷,那就等清廷使團再次到來吧……想想,還有什麼需要向韃子索要的,到談判時,一併向他們要。”

錢翹恭臉色古怪地看着吳爭,敢情,予取予求了?

吳爭渾然不在意錢翹恭古怪的臉色,大咧咧地道:“沒什麼可奇怪的,從揚州到徐州,俘虜加起來少說也有五、六千吧?此時揚州府還有一萬多清軍被第一軍分割包圍,清廷想平白要回去是不可能的,得贖!”

錢翹恭憋不住“噗嗤”一聲笑道:“可要是清廷不肯給呢?”

吳爭義正詞嚴地道:“那就沒得談了,兩大港口、軍工坊、修鐵路缺的勞力多了,正好便宜了莫老,替他省了一大筆報酬。”

“那成,就多要些戰馬唄。”錢翹恭老實得很。

吳爭沒好氣地道:“你也真不客氣……那是能換到的嗎,數量少還成,多了肯定沒有,韃子不傻,給你戰馬,再反過頭去打他們?”

錢翹恭有些失望地道:“要是能從沈致遠把我那一千多槍騎兵要回來就好了。”

“別想那沒用的。”吳爭用力一揮手,象是要趕走這些煩人的東西。

錢翹恭此時情商還行,道:“那就請吳王殿下爲新建騎兵營賜個名吧。”

吳爭一愣,誰說正人沒小心計,眼前這人不是兩萬的例子嗎?這叫趁熱打鐵!

其實吳爭還沒到立即組建騎兵營的地步,他只是喜歡騎兵。

有時候喜歡,並不代表着要佔有或者得到,不是嗎?

但錢翹恭這麼“步步緊逼”,吳爭無奈地道:“自古以來,中原王朝也就漢、唐、明三代有過精銳騎兵,然而大明朝的關寧鐵騎如一江春水東逝去,咱們組建騎兵總不能拾人牙慧,再叫什麼鐵騎吧?”

錢翹恭微笑起來,“名字我無所謂,全由王爺定奪。”

吳爭想了想道,“與多爾袞重甲騎兵不同的是,咱們要組建的是槍騎,雖然關寧鐵騎已不復存在,但它的三眼鐵銃可以爲咱們所借鑑,先一輪射擊,再拎起鐵銃當錘使……讓陳守節的軍工坊爲你打造一批改良的專用騎槍吧。”

“多謝王爺!”錢翹恭這次是不可抑止地激動起來。

吳爭也漸漸投入,“槍騎不以重甲爲優勢,而以速度、火力克敵制勝……那就叫風雷騎吧。”

“風雷騎?”錢翹恭吶吶地重複了幾遍,擡頭道,“好,好名字,就按王爺意思,叫風雷騎!”

……。

有一點吳爭說的沒錯。

大明的關寧鐵騎有過輝煌的一幕。

它由孫承宗組建,歸於袁崇煥領導,其最後一任領導人,自然就是那個“衝冠一怒爲紅顏”的大漢奸吳三桂了。

但事實上,此中有一謬誤,關寧鐵騎其實沾了前身遼東鐵騎的光。

許多耳熟能詳的戰績,其實是遼東鐵騎打的,並非是關寧鐵騎。

譬如萬曆年間,李成樑和李如鬆父子領導的六千遼東鐵騎打出國門,碧蹄館之戰中橫掃四萬多倭軍,打出了軍威、國威,讓倭軍十數年緩不過勁來。

而關寧鐵騎,事實上是繼承了遼東鐵騎的一部分人馬。

爲何會改編呢,那得歸罪於朱棣的不肖子孫朱祁鎮,他丟在了土木堡之後,終明一朝也再未能恢復當初“京師三大營”榮光。

朱棣組建的這京師三大營,也就是神機營、三千營和五軍營,乃當時天下最精銳的野戰部隊,說它是精銳中的精銳一點都不過分,足以橫掃天下。

神機營就是專業的火銃部隊,也是世界上第一支純火銃部隊。

三千營其實是蒙古鐵騎僱傭兵,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兵力不足,用原大寧衛的土地許諾給兀良哈三衛,也就是朵顏三衛,換成這支鐵騎。說起來,也是朱棣自己作死,自己種下的因,結出了難以下嚥的果,這兀良哈三衛,就是滿蒙結盟進攻明朝的科爾沁部的前身。

而五軍營也是由明人組建的步、騎、火器各兵種聯合作戰部隊。

所以,吳爭所說關寧鐵騎的三眼火銃,雖然沒錯,但也不盡事實。

因爲只有關寧鐵騎的前身遼東鐵騎,才全軍裝備了三眼火銃。

而關寧鐵騎,只是裝備了一些,大都是從關寧鐵騎那繼承來的,因爲當時組建關寧鐵騎時,大明已經衰落,內憂外患之際,根本置辦不起昂貴的三眼火銃和置辦後勤。

關寧鐵騎只是一些關外流民組成,絕無法與當時遼東鐵騎相比,遼東鐵騎組建於大明最鼎盛時期,其兵員皆徵募於民間良家子弟,單就從忠誠度、紀律性而言,就遠遠強於關寧鐵騎。

但關寧鐵騎也有不錯的戰績,譬如在寧錦之戰打哭了皇太極,沒錯,是真打哭了,無獨有偶,之後又在四城之戰第二次打哭了皇太極,所以,關寧鐵騎才被後世所認可,畢竟真正的精銳,須外御強敵,而非內戰。

另外有一點,吳爭顯然是錯了,關寧鐵騎此時還沒盡沒,殘部正由大漢奸吳三桂領着在攻打西北。而說起淵源,其實此時已經歸降吳爭的祖大弼所部騎兵,也有一部分與關寧鐵騎有關。

在崇禎以通敵的罪名拿袁崇煥下了大獄之後,順天府城外的關寧鐵騎被迫退往關外。

孫承宗以袁崇煥名義寫信給祖大壽,祖大壽這才帶着關寧鐵騎再次入關勤王。

同時將關寧鐵騎一分爲三,一部分歸祖大壽自己指揮,一部分歸了吳三桂指揮,還有一部分隨馬科、周遇吉被調進關內,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

而祖大弼是祖大壽的弟弟,一直在其麾下效力,此時率漢軍正藍旗南下淮安,所部騎兵中,有一部分就是原關寧鐵騎,只是數量不多,兵員大多是後來重新徵募的。

第一百二十八章 紅衣大炮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酒醉纔有真言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七百三十九章 血染奉天殿外第七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想多了吧?第三百九十二章 推倒重建?第九百五十八章 壞消息多了,能治病!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多爾袞陰魂不散?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七百九十二章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犁庭掃穴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不受?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四百四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新娘回門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咄咄怪事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九百零八章 假戲真做?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九百十四章 父子連心哪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有備對有備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路遇奇葩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九百十七章 同牀異夢?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七星島海戰(三)第一千五百十九章 散了吧第六十八章 站直嘍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五百零九章 大水差點衝了龍王廟第二十三章 真會來事。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二章 你太沒良心了第八百二十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撞,也得撞沉它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百九十九章 忠奴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只爲自己和天下百姓作說客第九百三十九章 故人已去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一千零十七章 血拼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憂天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五百九十八章 山風欲來風滿樓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連橫合縱(一)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二百十四章 三反之政,烏乎不亡?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六百七十一章 不建城牆行不行?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第二百六十三章 停戰談判開啓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七百九十六章 與張煌言起了爭執第一百九十五章 顛覆了自己的認知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南北三個戰場(四)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落子無形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舌槍脣箭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佈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七百二十九章 此人心機甚深,不可不防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