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

李顒激動地跳將起來,“定是如此……王爺試想,多爾袞寧肯自絕徐州……。”

“本王說了,其非自盡,而是被斃!”

“是,是……可多爾袞明明可逃,卻不逃,無疑是自絕生路,這點不容否認。”李顒梗着脖子反瞪起吳爭來。

吳爭沉默。

李顒繼續道:“很顯然,這是多爾袞經過深思熟慮的。有道是人死爲大,他如果回京被黜甚至被殺,那就代表着再無翻身之日,可戰死沙場不同,再狠的政敵恐怕也不會對一個死人落井下石,這樣一來,多爾袞反倒成了清廷必追封的英雄、功臣……。”

吳爭皺眉道:“可你如何解釋,清廷使團前來要本王配合,宣稱多爾袞是自盡?”

李顒想也不想地回答道:“這是常理中事,若多爾袞死於吳王之手,那麼便是力戰而死,而之前鳳陽阿濟格囤兵不援,隨後清廷使團滯留沛縣遲遲不往南來,這種見死不救的舉動,顯然難以隱瞞朝野,如此清廷就陷入被動,多爾袞掌權時久,京城各地皆有其黨羽,若他們藉此生事引發叛亂,清廷便會岌岌可危……。”

“……反之,若多爾袞是自盡,那清廷就有了說法,既然可選擇自盡,便可選擇逃離,也就是說多爾袞的死是自取,非形勢所迫,那麼清廷就沒有了見死不救這道義上的過錯……。”

聽着李顒侃侃而談,吳爭有些被說服了。

“那清廷爲何要容忍多爾袞……不,多爾博佔據徐州、兗州,甚至青州、登州。”吳爭問出了他最想知道的問題。

李顒道:“清廷非自願,而是被迫。多爾博所領二旗兵力至少在一萬人以上,如果清廷派兵爭搶兗州,自然會引發大戰,這一拼殺下來,不管勝負,折損的都是滿八旗,清廷敢嗎?”

吳爭不由自主地頜首,這分析很精闢。

“多爾袞自然是想到了這些,將重兵囤於兗州,明面上是替清廷阻擋北伐軍北上,實際上,多爾袞就是想擁兵自重,在清廷和我朝之間,形成一個獨立的勢力,從而保證手中權力的更迭。”李顒看着吳爭,堅定地做最後陳詞。

吳爭抿了抿嘴,他確實被說服了,李顒顯然還不知道,沈致遠的情況,情報的不對稱,限制了李顒有更嚴謹的判斷。

可他能從屈指可數的具體現象中,分析出多爾袞的心思籌謀,判斷個八九不離十,確實是有本事。

吳爭此時已經信了,所以他的臉色更加陰沉,如果多爾袞真若李顒所判斷的,要囤兵于徐州、兗州,甚至青州、登州,建立第三方勢力,那麼不但沛縣必定增援,同時,多爾袞也肯定不會容忍徐州被別人所佔。

這個認識,讓吳爭心“呯呯”急跳,因爲一場大戰要被自己的判斷失誤引爆了。

原本吳爭已經打算暫時停戰,可蘇克薩哈、索尼沒有讓步的意思,這不得不讓吳爭做出以戰促和的決定,同時,與多爾袞的一席談話,讓吳爭產生了一個錯覺,那就是多爾袞已經放棄徐州,這就使得吳爭不用顧及兗州清軍增援沛縣,而只要顧及南面鳳陽府的阿濟格部。

所以,吳爭不惜與朱存釜利益交換,以助他接掌右營來換取建陽衛、左營的配合牽制阿濟格,不使其揮師北上,來摻和此戰。

可現在,這個“幻想”被李顒一番分析,無情地擊碎了。

那麼,眼下最要緊的是——對策!

“李顒,你可有應對之策?”吳爭此時腦子裡一團亂麻,這才問起李顒來,這怕也是病急亂投醫了。

可李顒終究只是一介書生,了不起也只是個有才、有一定閱歷的文人,他無法給予吳爭想要的。

李顒搖搖頭道:“學生只能按之前向王爺諫言的,勸穎川衛、武平衛反正來牽制阿濟格大軍,別的怕是……。”

吳爭狠狠地一跺腳,這是五年來,自己判斷最失準的一次。

事實上,吳爭本不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將土地拱手於人的?

可多爾袞的死,令吳爭大意了,或許,這也是多爾袞爲吳爭佈下的另一個局,要性命佈下的局,雖說只是條時日不多的殘命,可畢竟是命。

果不其然,吳爭被勝利衝昏了頭,稍被蘇克薩哈、索尼拒絕,就悍然驅逐清使團,下令進攻沛縣。

就在這時,送完黃宗羲、顧炎武返回的馬士英進來了,他已經在門口聽了一會,知道軍情緊急。

所以馬士英一進來,便直接道:“王爺勿須爲發生的事苦惱,眼下最要緊的是,立即做出決定,該不該傳令撤回那三千將士。”

這話點醒了吳爭,也對,軍隊出發纔不到兩個時辰,況且北伐軍都是火器兵,沒有敵騎兵行動迅速,只要派出傳令騎兵,就算出發一天,也來得及召回,而南面建陽衛、左營就更不用擔心了,他們本就是牽制,而非主動進攻。

可人哪,總是“貪念”過甚,一旦緊急的事情有了轉機,便會去想,要是不撤,會不會更有收穫?

不僅僅吳爭,李顒也這麼想。

也是,他原本就想着憑自己所學一鳴驚人,可沒想到,挖坑把自己埋進去了,不但哄了黃宗羲、顧炎武,連吳爭都被繞裡面了。

可想而知,這個局面如果惡化,李顒在吳爭心裡的份量,不可否認,必定下降。

人嘛,總喜歡一些好運的人待在自己身邊,而拒絕帶着黴運的人靠近,哪怕是才高八斗之輩。

所以,李顒在聽馬士英這麼一說,迅速反應過來,他急問道:“敢問吳王,之前做出進攻沛縣決定時,可有後續援軍趕至徐州?”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也是,徐州城北伐軍才五千多人,吳爭敢於冒險,派三千人攻沛縣,徐州城中僅剩二千多人,這顯然是極不合常理的,徐州城光復不久,人心未定,萬一有個閃失,不僅徐州城守不住,還斷了攻沛縣三千人的退路,所以,李顒纔會有此一問。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心中恐懼之人第五百十章 反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守土保境,唯死而已第四百四十五章 改勸降爲逼降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你還不如一個匹夫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十七章 有人的地方怎會沒有內鬥?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誰入了誰的坑?第三十九章 大廈傾,方見人心。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百章 這下老子要破產了。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海州之戰(二)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六百八十三章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第八百三十五章 忠誠不容褻瀆第三百七十四章 講自己的道理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若無恥,則無敵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二百零九章 逼迫吳勝兆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千零五十章 其實本王也有女兒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五十二章 該如何處置此獠?第五百二十八章 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嗎?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八十八章 讓人窩火的錢翹恭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六百零六章 陛下聖明第四百四十一章 合圍紹興府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九百九十六章 知道我爲什麼踹你一腳嗎?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九百十八章 感覺有些不對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一千五百十二章 解決矛盾的同時,必產生另一種矛盾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一千六百六十章 衡陽鎮狙擊戰(六)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是策反嗎?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能奈我何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無良的趙史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周大虎的選擇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八百三十六章 罕見的酷刑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百六十二章 多鐸悍然反擊第八十六章 這世道,想做事真難。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五百零三章 老情敵,小問題第五百八十六章 北伐軍第六百十七章 機會來了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成竹在胸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三百八十九章 圖窮匕現嗎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八百六十八章 孝莊與多爾袞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糧食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七百四十七章 西征軍議第二百四十八章 沈家小子,你敢動老夫試試?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人一瘦啊,壓不住福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用命換尊嚴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