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

李顒這話太過犀利,讓黃宗羲、顧炎武有些尷尬起來,雖然之前朝廷出不出兵,不是他們二人所能決定的,但二人當然明白戰局態勢,也有進諫的權力和義務。

然而黃宗羲、顧炎武選擇了沉默,事實上他們的想法和張同敞並無二致,他們一樣認爲吳王所掌軍力太過霸道,消弱強藩、提振皇權,對天下有利無害,雖然做法有些齷齪,但結果應該是好的。

當然也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常情——屁股決定思想,上了哪條船,爲哪面說話。

此時被李顒當面指責,以這二人的口才,竟一時無話反駁,也是心裡存有一絲歉疚吧。

“可多爾袞卻沒有料到吳王會在開戰之始,就親自至淮安,從而使得原本守不住的淮安城,居然守了半月有餘,這就引發了北伐軍援軍有了足夠的渡江北上時間。學生相信,多爾袞在攻不破淮安城時,已經明白他的策略失敗了。”

“可學生依舊想不通,既然此策失敗了,多爾袞爲何不迅速附和清廷停戰言和,而要撤兵北返呢?事實上這一個多月的激戰,雖各有戰損,但雙方主力猶在,此時還不到判定雙方誰輸誰贏之時,可學生在聽到多爾袞死訊時,終於想通了。”李顒侃侃而談道,“多爾袞顯然是回不去了,只有回不去,纔會選擇自絕於徐州城,對於一個自負過盛的梟雄而言,與其回去接受自己人的筆誅口伐,不如自盡于徐州,落個戰死沙場的勇名。”

“兗州大軍就不可能增援沛縣!”李顒堅定地說道,“掌控兗州兵馬的是多爾袞世子,前腳多爾袞被清廷政鬥淪爲棄子,後腳多爾袞世子便大義凜然出兵增援沛縣,這與情理不合。故只要北伐軍不越過兗州界,兗州大軍絕不會南下。”

“那麼,沛縣守軍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北撤兗州與多爾袞世子會合,二是負隅頑抗,被吳王所派北伐軍殲滅,因爲沛縣城小牆矮,守軍兵力不多,且戰力低下,絕非氣勢正盛的北伐軍對手。”

“學生甚至猜測,以多爾袞的老謀深算,他在沛縣滯留超過十日,自盡之前,應該對沛縣守軍也作了安排,所以沛縣守軍也被北伐軍進攻之前,就應該聞風而遁,撤往兗州……。”

說到這,李顒轉向吳爭,“吳王顯然已經明瞭此中奧秘,故纔敢於以三千人突襲沛縣……不知學生猜得可對?”

這一席話,讓屋內一片寂靜。

吳爭心裡的震撼是巨大的,這刷新了吳爭對李顒的觀感,舉一反三不難,難的是對人性地把握。

雖然李顒終究判斷錯了多爾袞的真實死法,猜多爾袞是不甘被淪爲棄子選擇自盡,但暇不掩瑜,這已經足以讓他在吳爭心中的地位迅速拔高。

吳爭確實明瞭此中奧秘,但吳爭不是猜的,而是就多爾袞臨死前的交談,和之後與蘇克薩哈、索尼交談之後相互印證,得出的結論就是,多爾袞已經捨棄沛縣。

事實上,徐州一失,沛縣一個小縣,已經無關戰局,放棄也在情理之中。

可對於吳爭而言,卻在糾結敵人的底線,糾結徐州該不該守,清廷會不會因自己逼近過甚而引發決戰。

“吳王認同此人所言嗎?”黃宗羲帶着一絲激動,向吳爭問道,他是真激動,如果真按李顒所說,那麼徐州就有希望真正光復,因爲只要多爾袞麾下大軍不參與此戰,就憑阿濟格部,已是獨木難支,這相當於明軍與北伐軍南北夾擊,饒是阿濟格部兵力再多,怕也一時難以北上。

“本王認同。”吳爭吐出的四個字,等於爲李顒所言背書。

黃宗羲、顧炎武相視一眼,欣然道:“若真如此,臣等願意與秦王聯署,行文衛國公、左營都指揮使,延緩撤兵時間,並請衛國公、左營都指揮使向北做出佯動之勢,以助吳王。”

吳爭欣慰地點點頭,道:“多謝二位先生仗義相助。”

“於國朝有利之舉,臣等當仁不讓……不敢當吳王稱謝!”

屋內氣氛瞬間“融洽”起來。

李顒首先向黃、顧二人拱手爲禮,“還請二位前輩怠罪學生狂妄之罪。”

黃、顧二人拱手還禮,“長江後浪推前浪,後生可畏!”

瞧瞧,瞧瞧,剛剛還箭拔弩張的,眼下恨不得坐下來品茗論交了。

但顧炎武此時提出了另一個問題,他斟詞酌句地問道:“敢問……吳王真要助秦王一臂之力嗎?”

看來朱存釜想上位,也算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顧炎武的問題引來了所有人的注意,他們將目光紛紛轉向吳爭,哪怕是李顒,他也對此很感“興趣”。

吳爭稍作遲疑,回答道:“本王確實在之前答應了秦王,待此戰結束之後上疏舉薦,由他接替張同敞統率右營……但顧先生這個助字,怕是不合適……準確地說,應該是交換。如果能以秦王接任右營都指揮使換得光復徐州府,本王覺得值!”

這話回答得實在,讓黃、顧二人微微頜首,對吳爭的好感,多了一些。

黃宗羲道:“秦王有異心,朝野皆知,若得吳王相助,必如虎添翼,此乃朝廷、天下之大幸。好在吳王此番只是利用……總算是萬幸。”

吳爭道:“未必如黃先生所言這般不堪,有野心之人必有大能爲,否則便是……自挖墳墓。”

這話說得蹊蹺,但回味起來,意韻深長,黃宗羲、顧炎武一時間竟有些癡了。

吳爭有些不耐,衝馬士英施了個眼色。

馬士英懂事,打了個哈哈道:“戰事緊急,二位大人若有意與吳王秉燭夜談,還須在戰後……此時還請二位大人儘快擬一道文書,與秦王聯署之後,即刻發往南面,以免誤了大事。”

黃宗羲、顧炎武這纔回過神來,向吳爭一揖道:“那臣等先告退了。”

吳爭點點頭,“二位先生請便……馬瑤草,代本王送送二位先生。”

馬士英應聲,引黃宗羲、顧炎武出門而去。

第九十三章 借題發揮第一千四百十二章 再戰飛雲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趁它病要它命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一千四百十四章 瑕不掩瑜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爾袞成竹在胸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給誰希望,又斷誰希望第三百八十五章 針鋒相對(三)第八百五十一章 你是來砸場子的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一千五百十章 誰合適?第六百二十章 宋安的選擇第一百七十章 惶惶渡海時,哀哀遺民淚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五百二十二章 老實人的瘋狂第七百九十三章 王爺救命!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六百三十八章 互不相欠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賭一把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九百八十三章 兩難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誰也不是傻子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湖陵城之戰(二)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一千二百十一章 你我皆可死,唯他死不得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初露端倪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衡陽鎮狙擊戰(三)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八百三十七章 說得上話,便是自家人!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老朽有罪第一百六十四章 受封伯爵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零三章 能和我說說心裡話嗎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各有打算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九百十五章 風滿樓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兩難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六百九十八章 南蠻子,好大的口氣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三百三十章 主憂臣死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二百七十四章 情淡如水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還敢躲?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七百二十三章 勝之、迫之、壓服之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九百章 博洛的應對策略是夜襲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沈致遠奪權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一百五十九章 城外漢人軍隊臨陣倒戈第一百六十七章 方國安的彷徨第二百十二章 與錢肅典、夏完淳會師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鄭森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蔣全義的戰術第一百三十章 打伏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誰是後生?第五百二十七章 沒有交易便沒有傷害第四百二十四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第四十七章 他無德,我有德。第八百十五章 鄭有德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