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崖鎮大捷(一)

PS:感謝書友“梁孟昌”投的月票。

可如果運送幾百,經過精心喬妝改扮的人至徐州,那就太容易,就算被沿河清軍監視到,也沒有人懷疑,因爲幾乎無人認爲,一支幾百人的隊伍,能對徐州城起到怎樣的作用,真要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一個,送死!

這就給了宋安一個極好的機會,以錢翹恭部牽制懷遠阿濟格,以吳爭牽制徐州主力,自己完全可以率幾百人僞裝成一支普通商隊,經運河直抵徐州。

這,就是前面所說的“外力”。

可問題是,宋安這盤大棋,在進行到一半時,被迫中止了。

都說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

這麼“完美”的構想,突然胎死腹中,確實讓宋安鬱悶。

但,對宋安而言,吳爭就是他的全部,正象他時常說的,“生是吳家人,死是吳家鬼”,離開了少爺,他什麼都不是。

正當宋安率十八條商船,裝載了六百喬裝的士兵,從清河啓程,沿運河北上至桃源附近時。

得到長林衛急報,邳州清軍以無辜百姓做人牆,迫使王爺東撤,在直河岸邊,損失慘重,同時敵軍順勢奪回宿遷,並繼續南下的情報,讓宋安不得不臨時改變,中止了他的“斬首”計劃。

宋安隨即下令,全員登岸,在宿遷東南部的崖鎮,設伏阻擊南下敵軍。

……。

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冷兵器時代,戰場的王者是騎兵。

而王者中的王者,是重騎兵配上輕騎兵,這就是一個最完美的組合。

有着重騎的攻堅能力和輕騎的機動能力,幾乎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這就象後世的重坦必須加上輕坦和裝甲車一樣。

當然也可以配上步兵協同,但這樣,速度的優勢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只有重騎和輕騎的組合,那才叫完美,當然,這指得是野戰、突襲戰。

宿遷、清河雖是城池,但這種小城的城牆,也就不足二人高,對騎兵形成不了什麼強大的阻力。

這是敵騎敢於趁勢南下的主要原因。

他們在連續兩場勝利的刺激下,捨棄了步兵,以重騎、輕騎組合,從宿遷迅速南下,目標清河,意圖一戰,洗涮陳錦指揮不力,致使北伐軍渡過黃河的羞辱。

他們的氣焰很高,當然,應該說,這是事實。

八百多重騎,在二千輕騎的掩護下,理論上,足以橫掃黃河兩岸,可謂遇神弒神,佛擋殺佛。

就象這支混編騎兵主將甲喇額真(相當於明軍守備至總兵一級,相當於後世正旅級)呼尼牙羅和,在出發前說的“南蠻子除了耍些小聰明,沒有什麼本事……只要咱們一鼓作氣將他們趕下黃河,就可以向朝廷進言,什麼火槍新軍,最靠得住的還是咱們騎兵!”

可萬事沒有絕對,如果戰爭真被是客觀因素的比拼,那吳爭也不會被迫撤至直河東岸了。

其實之前吳爭在邳州以東,直河岸邊的三道防線戰術是正確的,在特定條件下,騎兵絕非不可戰勝的神話。

所以,當這支二千多人的騎兵,行進在官道上,那種趾高氣揚的神態和氣勢,簡直就象是兵鋒指處,所向披靡一般。

可他們至崖鎮附近的轉彎處時,讓他們自我否定,甚至來不及後悔的一幕,就這麼突然間發生了。

崖鎮位於古城以東約五十里的官道轉彎角。

因運河在此有個急轉彎,於是官道的修築也由此形成一個急轉彎。

清軍騎兵不得不降下速度,否則,就會衝出官道,摔下右側懸崖,懸崖是很高,約摸二丈,這個高度,一般摔不死人,可如果加上戰馬飛馳的速度,那就算有金鐘罩護體,也得摔成肉泥。

就這麼一個官道拐彎,讓這支剛剛還趾高氣揚的清騎,嚐到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滋味,提前嚐到了什麼叫炮火覆蓋的滋味。

這裡不得不解釋一下宋安區區幾百人,爲何能做到對道路進行炮火覆蓋的原因。

此時第一軍已經收復泰州,而池二憨與祖大弼突襲興化得手,南北交通線隨即打通,第一批補給物資已經運送到清河,而宋安也正是藉助押運補給,纔到的清河給錢翹恭出了個“餿點子”。

這第一批補給自然是不可能有重炮的,就算有重炮,宋安也不會帶着重炮去突襲徐州。

這不開玩笑嗎,六磅野戰炮都重達八、九百斤,怎麼機動?

況且就算運到徐州,對攻城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徐州的城防可不是宿遷、清河這等小城能比的,六磅炮轟在城牆上,也就一個凹坑。

真這樣大張旗鼓的進攻,等於是找死,送火炮給敵人,宋安自然不會這麼傻。

第一批的補給中,佔比最大的是紙彈(不是錯別字,是真的紙彈,此時的前裝彈,就是油紙包的,比中指粗,長短差不多,裡面是發射藥和一枚金屬彈丸)和虎蹲迫擊炮炮彈。

虎蹲迫擊炮可以拆卸成兩大件,炮管和基座,炮管重一些,大約十六斤左右,基座十二斤,這個重量便於士兵行軍攜帶,所以,在裝備北伐軍時,最受士兵的喜愛。

不過這炮的威力小(炮彈工藝及黑火藥的原因),也就適合對付普通步兵和輕甲步兵,對付鐵甲重騎,除非是炮彈正好落在馬肚子下爆破,否則,基本不致命。

淮安城二衛苦戰近一月,連攜帶一百六十發紙彈(左右腰間兩大包)都消耗殆盡了,虎蹲炮炮彈早已告罄,所以,在渡江攻清河前,這些沒了炮彈的虎蹲炮都被留在了淮安城。

宋安要突襲徐州,正好用得上,他帶得不多,一百二十門。

這是用來在混入徐州城之後進行局部突破和突圍用的,此時,宋安把它用在了官道的轉彎角上,形成了密集的炮火覆蓋。

就算是把生鏽破爛的菜刀,只要能殺人的,都是好刀。

虎蹲炮威力雖然不大,但奈何它多啊。

一根針很難殺死人,但如果針密集到一把,照樣能扎死人。

正因爲虎蹲炮威力小,本來就是針對敵人步兵的,所以軍工坊在生產時,配備的幾乎都是開花彈。

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二百八十三章 沈致遠受傷,吳爭暴怒第五百十八章 再殺一個固山額真第一百四十五章 這老頭兒,究竟是忠是奸?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壞人OR好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七十四章 地頭蛇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祖大弼請降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第九百五十四章 換你的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八百五十章 吳爭,你不講理!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百五十七章 鄉紳有訴求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不安份的陳子龍第一千零八十章 吳爭其實是個制服控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天府之變(十)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二百三十九章 紹興防禦戰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緊追不捨第五百六十一章 沈致遠的戰前動員詞第一百八十七章 你誑我?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一舉三得第七百五十六章 目標是重塑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夏家三隱果然名不虛傳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七百零八章 蔣全義率軍來歸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都是戲精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三百七十六章 平衡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是真傻,還是裝傻第三百零七章 三女竟是姐妹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八十七章 皮糙肉厚第七百零六章 這下好,黃泥巴掉在褲襠裡了第七百六十章 無意中被點醒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四百六十四章 幹掉了李國翰第九百十六章 要不試試?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將計就計(一)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六百二十四章 最大的軟肋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三百十五章 人在其位,身不由己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完勝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三百八十一章 你打算唱白臉還是紅臉?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連橫合縱(二)第一千零二章 爛攤子第一千一百十六章 最瞭解自己的真是敵人?第六百七十章 該不該建城第八百二十四章 毫無人性的畜生第七百九十一章 後世再無旗袍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九十八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再戰海州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八百七十九章 如同送走一個瘟神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常州光復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和談風波(二)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四百六十八章 戰爭尾聲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不講對錯,只有利弊第八百七十章 她敢不應嗎?第一百二十六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千零十三章 王一林的拒絕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