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

吳爭受困於淮安這半個月裡,李過、高一功、劉體仁三人已經合計過不下十次。

他們在衡量着,如果吳王真有不測,他們該何去何從?

高一功執意向大將軍府請戰北上增援,可李過與劉體仁都反對,理由是,大將軍府並非無可調之兵,畢竟第一軍有五萬之衆,尚未調動,何須廣信衛出兵增援?

萬一由此被大將軍府猜忌有異心,那反而不美了。再則,廣信衛是北伐軍中戰力最弱的一衛,因爲人數太多,至今才換裝了一半,這無形中讓廣信衛將士,有種不如於人的自卑感,就象感覺自己是小娘養的一般。

所以,李過、劉體仁堅決認爲,與其千里迢迢北上增援,不如適時西征,一來牽制江西敵軍北上增援,二來可以擴大自己的地盤。

雙方的意見形成對立,幾次不歡而散之後,李過提議向此時居住杭州府的“忠義夫人”高桂英討個方略。

今日,收到了高桂英的回覆。

當李過、高一功、劉體仁三人一起找開高桂英回信時發現,信中只有一句話,“自勝者強,自強者王!”

次日,廣信衛開始集結,又一個戰場被開闢,廣信衛的兵鋒方向,卻不是北,而是西——撫州府府城臨川。

……。

邳州之戰,是這場戰爭中,最醜惡的戰役,沒有之一。

人性的醜惡,完全在這場野戰中體現出來。

其實,這場戰役並不激烈,相較於淮安城半個月的堅守,遜色了不少。

但,邳州戰役,刺痛了人心,特別是江北民衆的心,特別是那些甘心當順民的民衆的心。

邳州城東約四十里,是運河會通河邳州段,也叫直河。

直河水域廣闊,北接伽河,南通黃河,東連駱馬湖,河網密集,故稱澤國。

邳州城中清軍守軍兵力,其實足以抵擋已經彈藥匱乏的吳爭所部。

而吳爭的西攻邳州,其實只是一種姿態,因爲從開戰至今,吳爭都一直認爲,此時並非是真正北伐的好時機。

天知道,身後的杭州府眼下在發生什麼,吳爭只知道,原本準備打十天的,現在已經超過一月。

先不說每天支撐十萬多人的人吃馬嚼,就說在這一個月中,各衛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二萬之衆,這個傷亡數字的撫卹,已經可以拖垮原本財力已經捉襟見肘的財政司。

在吳爭心裡,如果在停止北伐和打爛整個江南之間做出選擇,吳爭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因爲北伐對吳爭而言,是一個標誌,民族振興的標誌,是目標而非最終目的,最終的目的應該是民族雄崌亞洲、傲視天下。

所以,這三天時間裡,吳爭對邳州的進攻幾乎都是佯攻,意在以戰促和,等待着清廷談判使團南下,以作爲談判桌上,主動權之一。

可,多爾袞卻派出了他的鐵甲騎。這支鐵甲騎,其實吳爭並不陌生,在第一次渡江攻入泰州時,吳爭見過,準確地說,是交過手。

雖然當時只是三十對三十,但火槍兵全軍覆沒,才換取了擊殺十一騎鐵甲。

這個戰績,在常人眼中是非常不錯的戰果,可吳爭的心裡,是刺痛的。

這讓吳爭在隨後的日子裡,調整了戰術操典,不再要求各衛在遭遇敵騎兵時,還須按照操典戰術朝廷正面對抗,因爲,那真的是找死。

北伐軍對騎兵的勝例不少,吳爭自己都有過不下三次的勝例,但那幾乎都不具可複製性,對戰場地形、雙方兵力、兵員士氣及訓練度,有着嚴苛的要求,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不可或缺的運氣。

後世人常灌的心靈雞湯,說,成功靠九十九的努力,再加一分的運氣。

這話絕對不可信,事實上,這話反過來,纔是真理,那就是成功靠九十九的運氣,再一分的努力。

話聽着有些邪惡,但,這是事實。

世間矇頭努力的人多了去了,成功的有幾個?

真正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後,分享成功經驗時,才“大義凜然”地倡導努力,其實他私底下或許就是個在海邊撿到貝殼的幸運孩子。

所以,吳爭避戰。

生生向西後撤了二十里,至直河岸邊。

這個戰術,得到了所有將領的一致認可和贊同,當然,將領們是認爲大將軍這是要效仿“背水一戰”了。

可吳爭心裡想的卻是,這麼好的水域河網不加以利用,怕是老天都得砸個雷給自己,另外,吳爭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萬一真打不過,渡河西撤。美其名曰,游擊戰!

就算當時撤退時間不夠,倉促之間跳下河,做爲江南籍的士兵,也是佔了大便宜的。

……。

事實也如吳爭所料,北伐軍確實沒有成建制渡河的時間。

吳爭在直河岸邊,構築了三道防線。

不得不說,將士們挖壕溝的速度真不是蓋的,三道南北八里,丈寬、深六、七尺的壕溝,從開挖到完成,僅用了八個時辰,這速度,怎麼也得入記錄了。

三道壕溝相互間隔一里,按理說,吳爭的準備是充分的,可戰場永遠不會按照預告的設想演變。

雙方的第一次交戰,都是佯攻。

敵軍以六十鐵騎,緩緩前壓,後面約六百弓弩手,分成五行,輪流交替射擊前行,以兩支各百人遊騎護住兩翼,進攻北伐軍第一道防線。

三百步。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密集而連貫的稅前矢如雨點般砸落,可北伐軍防線沒有絲毫動靜。

清軍是認爲北伐軍不敢迎戰鐵騎。

可事實上,北伐軍將士是在節省彈藥。

八十步。

五十步……。

第一道防線上,密集的槍聲伴隨着嫋嫋白煙響起。

吳爭很清楚,燧發槍的子彈,打不穿敵騎鐵甲,最多就是個坑,打斷敵人的肋骨。

可防線上,還是開槍齊射了。

是吳爭黔驢技窮、沒有應對之策了嗎?

當然不是,如果真缺少應對之策,吳爭早就聞訊撤兵,至少得撤到直河東岸,以直河爲屏障禦敵了。

在直河西岸構築三道防線,吳爭用意只有兩個字——練兵。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多爾袞死了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四百二十五章 只要是抗清,在哪都一樣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九百零三章 生擒博洛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八百五十二章 法不允許,那就改法!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其實都不想打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難唸的經第三百二十四章 馬士英的選擇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圍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我來攪局第七百十八章 那就讓人家聽聲響唄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沛縣之戰(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吳爭遇刺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三百二十七章 勸進第二百七十七章 事出意外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誰勝誰負?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三百七十五章 莫稱王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邳州之敗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六百九十三章 是和是戰,諸公就沒有一個定議嗎?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二十七章 你不會是看上人家婢女了吧?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七百四十一章 宴請羣商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迫降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九百零二章 是你不配!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擔心第八百九十八章 天罰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三大矛盾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千六百十八章 落子無悔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八百八十六章 收編九江義軍第一千零十六章 強攻大勝關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漢明銀行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劉放的豐功偉績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應天府之變(九)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小勝怡情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公私兼顧第七百八十一章 信任自己的同袍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戰爭威脅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種瓜得瓜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佩服,佩服!第九百七十章 我叫吳爭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九百零四章 事關生死,不可大意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六百十六章 雜碎也能成爲勇士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百九十一章 鴻門宴?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三百十一章 三界阻擊戰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血洗王府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一百五十六章 經略杭州府?第八章 勝利,是種毒藥。第六百十八章 他的血,流光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父子情深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