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諸王之亂

朱慈煃狠狠瞪了朱存釜一眼,可朱存釜面上笑容可掬,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

“諸位,本王在宮中已收買了內線,只等明日,咱們集結各府府衛,一鼓作氣攻入宮城,挾持天子,逼其姐們讓賢……到時,諸位個個都有重賞……。”

然而,依舊是一片混亂,沒有人因朱慈煃的空口白話而支持。

朱存釜大聲道:“大宗正還沒有爲咱們釋疑,這事不好辦哪……!”

朱慈煃急怒之下,突然大聲道:“就算告訴諸位也無妨……清廷多爾袞,早有對付吳爭之意,他對吳爭已經謀劃了一年有餘,只要咱們坐觀其變亦或是稍加配合,吳爭定在劫難逃……。”

這話剛一出口,堂內就一片死寂。

所有目光都看向朱慈煃,眼中的神色,都叫一個複雜。

這些人,雖說都是駐蟲,可吃得還是義興朝的飯,做得還是義興朝的王,如果沒被逼到危急關頭,任何人都還不想砸爛義興朝這口供大夥吃飯的鍋。

可朱慈煃在急怒之下,衝口而出,說出了清廷多爾袞,那就等於犯了衆怒。

這是要砸大夥的鍋啊。

內鬥可以,砸鍋的不行。

除非大家一起砸,利益大夥一起分。

理就是這麼個理。

朱慈煃話一出口,就明白自己誤事了。

看着這些如狼似虎的眼神,朱慈煃懊惱地想扇自己一大嘴巴子,叫你嘴上沒把門的。

“諸位,本王並無降清的意思……也沒有勾連外敵……。”

他X的,這話,估計連他自己都不信。

……。

乾清宮一直空着。

朱媺娖從被擁立登基那天起,就沒有搬進乾清宮去。

她或許從沒有真正認爲,自己是個合適入主乾清宮的人選。

沒辦法,她是女兒身。

此時的柔儀殿中,一樣燈火通明。

朱媺娖正襟危坐,臉沉如冰。

“陛下,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哪。”黃道周苦口婆心地勸了已經不少時候了。

可朱媺娖一直沒有反應,只是筆直地坐着,紋絲不動。

都御史王翊也附和黃道周,“陛下庇護宗室理所應當,可他們已經有了動手謀反之意,那便不再是陛下親人,而是敵人……對敵人心善,那是對自己殘忍,懇請陛下下旨,將反賊一網打盡。”

朱媺娖依舊毫無反應。

這時,右營都指揮使張同敞匆匆報名而入,“臣張同敞參見陛下。”

進到殿裡,張同敞抱拳道:“陛下,據錦衣衛密報和臣派京衛密查,荊王正在他的府中,聚集了各宗親約二十餘人,似有意舉事謀反。臣已調右營一部與錦衣衛一部秘密從外圍包抄,只等陛下降旨,便可將其一網打盡。”

三雙眼睛,齊齊緊盯着朱媺娖,就等她發號施令了。

朱媺娖突然泣道:“他們都是朕的親人,朕若加害於他們,日後如何去見父皇和皇兄,又如何面對歷祖歷宗?”

黃道周、王翊、張同敞面面相覷,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還要搞哪樣?

真要等到他們發動,刀斧加身才反抗嗎?

可那時怕是晚了。

這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事實就是如此。

許多“忠臣”都是牆頭草、隨風倒,象朱慈煃他們,哪個不是宗親,真要是讓他們衝進宮中,挾持皇帝、逼迫退位或禪讓,“忠臣”們恐怕會迅速一面倒。

畢竟,誰都不想一個女子坐在那個位置上,之前是沒得選擇,被迫,不得已。

張同敞“撲通”跪下,諫道:“八萬京衛右營,其中指揮使、千戶十有八九都是宗室子侄輩,若陛下稍加縱容,他們便會起異心,追隨荊王等人……到時,若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朝臣們再煽風點火,便是野火燎原之勢。懇請陛下決斷!”

突然發作起來,指着張同敞道:“連汝也敢逼朕戧害宗親……究竟是何居心?真當朕不能懲治於你麼?”

二十七歲的張同敞,血氣方剛,他梗着脖子道:“臣忠於陛下之心唯天可表……之前蒙陛下青睞,授臣右營都指揮使之職,臣擔負京城衛戍重任,絕不容宵小傷害到陛下。”

朱媺娖尖聲道:“放肆!你口中之宵小,是我朝諸王!任何一人,那都比你金貴……。”

張同敞被這一聲“金貴”,激起了心中豪氣,他硬抗道:“臣非逼迫陛下,只是事態緊急,容不得躊躇……之前陛下對臣言,欲擇日下嫁於臣,如此說來,陛下又怎可說,臣比不得他們金貴?況且,荊王一衆,蓄意謀反,是叛臣而非親王。”

朱媺娖臉色頓時一片赤紅,她憤怒地瞪着張同敞,目光若能殺人,估計張同敞得死幾個來回了。

黃道周、王翊意外地互視一眼。

其實,之前天子要下嫁右都指揮使張同敞的小道消息,在應天府也非常流行。

黃道周、王翊都略有耳聞,但不相信,他們都明白,朱媺娖與吳爭之間有一段難言的秘事,所以僅是一笑了之。

可此時,張同敞當着皇帝和二人的面,竟直言此事,還明說是朱媺娖自己的意思,又怎能不信?

但這太突然,太令人意外了。

倒不是說,張同敞身份不配。

張同敞是名相張居正曾孫,崇禎帝下詔追復張敬修(張居正長子)的官職時,授張同敞爲中書舍人(從七品)。

所以說,張同敞算是根正苗紅。

清軍南下時,張同敞奉崇禎之命,慰問湖廣諸王,順道調兵雲南。

可事沒辦完,京城就陷落了。

之後,張同敞接受了朱聿鍵(隆武)的命令,在湖南輔佐何騰蛟抗清。

後,何騰蛟兵敗,張同敞撤回福建。

再後來,清軍入閩,隆武朝亡,張同敞與黃道周一併被俘,直到多鐸攻紹興,當時的杭州衛指揮使錢肅典,拼死攻破清軍所佔的寧波府,解救了黃道周等人。

張同敞才重獲自由,一直在義興朝任兵部侍郎一職。

所以,張同敞閱歷也堪稱完美。

根正苗紅,加上閱歷完美,那就配得上朱媺娖了。

而朱媺娖雖是皇帝,但終究是女子,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皇帝也不例外。

第八百八十八章 逼降招安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老薑真辣?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八百六十一章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百四十九章 遭受清軍炮擊第二百四十九章 吳家祖宗牌位有秘密?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柳如是是個奇女子第一百二十章 我朝要舉兵反攻第七百七十五章 虛與委蛇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陽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二袁招了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北伐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第三百五十一章 酒醉纔有真言第七百二十二章 意外之財第五百二十四章 躺着都中槍第八百八十一章 委屈你了!第一百零四章 不醉無歸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教唆(一)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一場姍姍來遲的大海戰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一百四十八章 多鐸竟帶了紅衣大炮第三百十八章 被所有人唾棄的馬士英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陳守節父子的爭吵第七百四十六章 這怎麼能叫助敵呢,該叫敵助我纔對。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風雷騎第一千零九章 我來代勞!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舉世伐清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九百四十九章 登州之變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你敢誹謗本王?第十八章 各懷鬼胎第九十七章 求仁得仁,何怨?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六百六十七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三百九十四章 傳國玉璽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義結金蘭?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實則虛之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三百三十一章 人心易變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六百七十三章 你的腔調倒越來越象他了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萬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十三章 朱以海心中的暗疼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九百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二百九十六章 真是她所爲?第五十九章 將本宮身份詔告天下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雙方有意識地相互試探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請自重!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統戰,其實也是武器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爲了漢明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事還是家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你敢抗命?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九百十章 曉看天色暮看雲第四百五十五章 戰爭規模開始擴大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