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安西王李定國

PS:感謝書友“法密如龍”、“諷之魔痕”投的月票。

這就是大明朝的掘墓人之一,大西軍的安西王李定國。

他出身貧寒,卻風雲際會,竟到了今日地步。

可如果他出現在沿海,定會被那些東林黨文人們,歇斯底里地唾罵一聲“國賊!”

屁股決定立場,對錯、善惡,只有當事人才真正清楚。

此時,身後蹄聲急劇響起。

伴隨着呼喊聲,“王爺,黃夫子回來了……!”

李定國混身一震,回頭望了望,衝百姓們一拱手道:“諸位鄉親,李某須處置急務……告辭!”

話音未落,李定國已經回身上馬。

在一片“王爺好走”的呼喊聲中,一塊碎銀“嗖”地掉落在老農面前的地上。

遠處傳來李定國的聲音,“老丈,這是李某吃你的蕃薯銀子……。”

……。

安順城並不大,方圓數裡。

起初就是個軍囤小鎮,慢慢地,人口多了起來。

雖說是西南邊陲,可到現在,漢人佔得比例並不少。

城中房舍非常簡陋,與江南的庭院樓閣,那是不能比的。

李定國的行署,就是原本的流官衙門。

衙門也不大,佔地不過二、三畝,好在李定國家中人口不多,僅妻子劉氏加上二子一女,也夠用了。

這說起來,李定國確實也厲害。

剛三十而立的年齡,長子已經十四歲,長女十二歲,次子七歲。

也就是說,李定國十七歲,就有了第一個兒子,算是牛X到家了。

李定國策馬急馳,一到衙門口,就見日思夜想的黃應運正在門口翹首以盼。

於是,匆匆躍下馬來,上前一把捧住黃應運的雙手,道:“黃先生,李某可是盼了你十天了,思想着,怎麼也該回來了……心中總擔心着,黃先生留戀江南繁華,棄李某而不顧。”

黃應運熱淚盈眶,哽咽道:“能得王爺青睞,就算江南再繁華,屬下只要還有一口氣在,爬也得爬回到王爺面前來。”

好一幕君臣相得的場面啊!

……。

“來……黃先生別嫌棄,粗茶淡飯,自然比不得江南珍餚,但只要填飽了肚子,其實也一樣。”

李定國摒退了所有人,就自己與黃應運,面對面地吃飯。

說是粗茶淡飯,還真是,準確地說,是兩碗燥米飯,一碗醃菜。

甚至連杯濁酒都沒有。

黃應運眼睛是紅的,原本這樣也習以爲常,可見識了江南的繁華,黃應運才明白,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原來,就這他X的,也叫王爺進膳。

李定國目光閃爍,他看到黃應運的神色,便猜到了黃應運在想什麼,他呵呵笑道:“其實本王也吃過山珍海味,當年義父在時,咱們四兄弟大碗吃酒、大塊吃肉……那日子過得是,甭提多滋潤了。”

說到這,李定國動手替黃應運夾了筷子醃菜,道:“黃先生別嫌棄,往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等光復了大明疆土,李某天天請黃先生吃肉喝酒……。”

黃應運眼中的淚,終於滴落。

他真不是嫌棄,從安順輾轉數千裡地,至浙江境內時,盤纏用盡,幾乎是要着飯,走完最後數百里路程。

什麼苦沒吃過?

可看着李定國,吃着這樣的飯菜,卻一副習以爲常的神色,黃應運心中很痛,揪心地痛。

黃應運大口地吃着,如同吃着舉世無雙的美味。

這吃得不是粗茶淡飯,而是千金不換的情意。

李定國微笑着,勸道:“黃先生吃慢些,別噎着了,飯鍋裡多得是,管夠……。”

……。

飯後,二人開始說起正事。

黃應運將此行的所見所聞,一一與李定國述說了一遍,然後將捂在胸口一個多月的帶着體溫和濃濃體味的信,呈給了李定國。

李定國看過吳爭的信之後,捏着信,沉默了很久。

黃應運沒有說一句話,靜靜地等着。

他知道,李定國需要時間去體會這一些。

除非親眼所見,沒有人能想象到江南所發生的變化。

就算黃應運親眼所見,當時也是傻了、愣了、不知所措。

足足有半個時辰之久,李定國終於長吁了一口氣。

“黃先生,吳爭北伐軍,真有你說得那般強大嗎?”

黃應運毫不猶豫地點點頭道:“是。若稱之爲當今天下最精銳之虎賁,亦毫不爲過。”

“黃先生,以你之見,李某麾下大西軍,若與吳爭北伐軍正面一戰,勝算幾何?”

李定國瞪着眼睛,定定地看着黃應運。

黃應運有些愣,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纔不傷李定國的心。

可好半晌,黃應運無話以對。

他只能起身,在李定國面前跪下,然後伏地。

李定國饒是心中有了準備,可見到這一幕,也不禁嗟嘆起來。

“聽你說的,吳爭不過剛剛二十出頭,他有何能耐,打造出這樣一支精銳之師?”李定國擡頭望着屋樑,“李某隨義父前後十幾年,出生入死,每戰必爲先登,由此帶出身邊這支軍隊,可……可你竟認爲,李某無一成勝算?!”

黃應運伏在地上,頭都沒擡。

不是不敢擡,而是,不敢擡,不敢去碰撞李定國那失望、傷心的眼神。

李定國重重地嘆了口氣,起身攙扶道:“黃先生這是爲何呢……李某雖是粗人,可也不至於怪罪於講實話之人。”

黃應運被攙扶起,他依舊不敢擡頭看李定國眼睛,拱手道:“回王爺話,大西軍與北伐軍……非不敵,而是不能比!吳王的北伐軍,制勝於十數裡地之地,再勇敢的士兵,連對手的臉都沒見着,戰鬥就結束了……試問王爺,怎麼比?”

李定國皺眉道:“可李某麾下,也有二百多門火炮,其中一百多門,也是從西洋購買的。”

“可王爺知道吳爭的北伐軍,有多少門火炮嗎?”

“多少?”

“數不清!”黃應運嘆息道,“僅屬下親眼所見,江南創辦的軍校中,學員訓練時,以百門火炮整整齊射了半天之久……王爺,這只是訓練。”

李定國驚愕地張大了嘴巴,遲遲不能合攏。

他帶兵多年,對火炮這種重器是深有體會的,看得比命還重。

可以說無炮便無、無炮便難攻城。

訓練竟百炮齊射半日之久,這得多少炮彈、火藥啊?

第二百二十五章 恩怨兩清,互不相欠第六十九章 你也要……保重!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天府之變(二)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風雲突變第七百二十四章 智者千慮罷了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君子論跡不論心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老謀深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開始收官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七百五十二章 決定研發新火器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小人物辦大事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戰局發生轉變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相互揣摩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意外之“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戰略轉變第九百九十四章 廖仲平奇蹟般地生還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晉爵令第四百七十章 你就是個劊子手!第四百九十三章 與虎謀皮第二百七十一章 吳老爹吐露秘密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再戰海州(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七百八十九章 軍旗第一百二十一章 目標杭州府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擴大戰果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不是不報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柳成蔭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以何賞不世之功第六百零三章 嚴重的誤判第一百七十四章 他欣慰、他自豪第九百七十一章 小心暗箭!第六百五十五章 可憐的廖仲平第四百八十六章 坊間暗流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八百二十八章 還能再殺個來回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我的子女只姓吳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十五章 活着倒成了恥辱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五百十一章 火槍陣難敵騎兵衝鋒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與我何干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滴水不漏第三百三十九章 衛匡國第四百三十五章 王得仁降明第五百四十章 太子要登基了第五百八十一章 你馬屁拍得卻不夠高明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四百十四章 收復紹興的日子不會太遠了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 亂世造英雄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四百七十五章 理念之爭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一千四百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七百零九章 王一林離去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毫無新意的勸進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讓條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一千四百十七章 貪得無厭第九百十八章 感覺有些不對第二百八十一章 風滿樓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五百三十九章 溫文爾雅的君子嗎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七星島海戰(八)第三百四十六章 醞釀劇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匹夫殺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針鋒相對(一)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荒唐第九百十一章 君可欺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是自誤嗎?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朱慈烺死了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親不親故鄉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二百八十六章 一次已是罪過,何況再來一次?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湊份子原來是這意思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八百四十二章 四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