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給那些行差踏錯的人,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徹底逼到敵人陣營中去。

這是一加一的道理,而非一減一可比的。

而這方法最大的好處是,能讓敵人自亂陣腳,因爲一旦出現這種反正的苗頭,敵人的防範、戒備、自查,反而會使得內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這就更加速了內亂的開始。

可這方法的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很容易讓自己內部也陷入混亂。

試想,如果一個漢奸,搖身一變,堂而皇之地又成了官,這讓那些爲國盡忠、浴血疆場的人情何以堪?這會令人的觀念顛覆。

後世也是經過不斷教育、宣傳,事實上就如同洗腦,改變普通人心中的善惡觀念,從小家到大局,最後獲得了成功。

但吳爭此時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沒有可靠的基層組織,也沒有那些多懂得這些道理的人,去教育另外一批人。

所以,吳爭理解了馬士英的意思,但心中無比地爲難。

原本吳爭也想到這問題,但同樣因爲發現,這樣更加麻煩而放棄,決定以雷霆掃穴之勢,滌清人間醜惡,簡單地說,推倒重來。

可這樣一來,北伐成功之後,天下元氣大傷,沒有個三、五十年,緩不過來。

試想,明朝人口巔峰期,在冊人口已經超過一萬萬(億)多,可經過天災人禍(瘟疫),大西、大順軍的殺戮,滿族入關的大肆屠殺,江南還好些,西南、西北許多地方几乎是數百里無人煙了。

這時的人口,估計也就六、七千萬,如果北伐,以雷霆之勢掃蕩天下,那麼再減少個一、二百萬,根本不起眼,關鍵是,傷亡的都是精壯漢子。

這一場溯本清源的戰爭下來,天下至少需要一、二代的繁衍生息,才能初步回覆元氣。

但吳爭等不了,因爲他是清楚歷史的,不盡快恢復元氣,西歐的堅船利炮,便會蜂涌東向,分食華夏大地。

所以,聽了馬士英的建言,吳爭心中非常爲難。

這如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如何取捨?

此時,張煌言突然道:“王爺,馬大人所言,確實有些道理。與其玉石俱焚,枉死北伐軍將士,不如給他們一條生路,以換得他們的反戈一擊……細想起來,還是划算的。”

吳爭長吁一口氣道,“話可以這麼說,但如何安撫不懂的普通民衆呢?他們或許還以爲,本王與那些漢奸媾和,如此一來,物議紛紛,十一府之地就先亂了……得不償失啊。”

馬士英道:“王爺是制訂法律、規則之人,如今漢明半月談已經在州縣刊發,王爺可以將允許那些人悔過自新、將功折罪的政令,通告天下。只要執行時一絲不苟,我相信,大多數人是會認同王爺的,至於一根筋的……那再想別的辦法就是。”

這時,張煌言插嘴道:“王爺,我倒是有個主意。”

吳爭一挑眉毛,道,“講。”

張煌言道:“自從王爺在應天府與夏存古談話之後,明社已經經過一次嚴謹的自查和肅清,如今明社中人,皆是知書識禮之人,已無之前那般混濁不堪……如果王爺真有意採納馬大人之建言,那可動用明社,以明社會衆之廣,其影響力足以滲透到裡鄰。”

吳爭聞聽張煌言這話,有種豁然開朗的興奮。

也是啊,後世不也是採用這種人傳人、人盯人的方法,化解了困局嗎?

想到此,吳爭立即點頭道:“那就勞煩玄著兄親自掛帥,動員明社,將馬瑤草所說的建言,經明社會衆之口,傳播開去……老馬,你草擬政令,經本王審閱後,同時在漢明半月談刊發。”

馬士英大喜,道:“王爺英明……此舉,咱們等於是平添五萬大軍。”

吳爭搖搖手道:“但也別過分,鐵桿漢奸不能輕饒,必須列出一張鐵桿漢奸的名單來,同時還是沿用過去的方法,鼓勵民衆檢舉揭發,對檢舉揭發屬實者予以重賞……記住,此政令,可限於情節輕的、有主動悔過表現的及事實上確實有功之人,可以赦免。”

馬士英連連點頭道:“其實屬下還有一個用意,如果錢柳氏真能勸動錢謙益再次反正,那麼以錢謙益在朝野的人脈,足以帶動一大片的降清官員、士人……再者,王爺之前不是同意馬某當一回……。”

說到這,馬士英警覺到了口風,趕緊嚥了回去,小心翼翼地看了張煌言一眼,這表情、這神態,就象是被當場抓住的偷糖小孩。

令吳爭不禁莞爾,這老頭,越來越“可愛”了。

掃了一眼張煌言,張煌言眼觀鼻、鼻觀心,絲毫沒有動靜。

但吳爭知道,張煌言聽進去了,正因爲聽進去了,纔不動聲色,這是爲下者的必修課,主公不告訴,那就別問。

吳爭呵呵笑道:“瞞誰也不能瞞玄著兄……況且,老馬你當了漢奸,到時就是玄著兄向你動刀子,還不趕緊如實交待!”

被吳爭這麼一說,馬士英眼睛一亮,是啊,這事若讓張煌言知道,到時這黑鍋,無形之中就輕些。

馬士英有些感激吳爭心思的細膩起來,這是在爲自己,趟開一條路啊。

於是,馬士英將之前與吳爭商議,要向清廷偷偷出售軍工坊、造船所絕密的事,對張煌言一一講述了一遍。

饒是張煌言心裡有準備,也被吳爭、馬士英的大膽給嚇了一大跳,這是資敵啊?

還是吳爭同意並支持的,這要是傳出去,恐怕吳爭就得背上賣國的惡名。

別的不說,義興朝朝廷裡那些有心人,必會將此事無限地擴大,就象當初陳子龍宣揚吳爭“劫富濟貧”之事一樣,被這些人脈衆多的人加油添醋一宣揚,怎麼辯都無用。

不可能一一向民衆解釋,而吃瓜羣衆的心態,往往是寧可信其有,也往往是從人性本惡之處,往最壞處去想,這是人性。

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四百五十三章 柯永盛亂箭被射殺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猶豫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逼宮?第五百三十二章 你打算怎麼讓錢肅典背這鍋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拉攏王之仁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一千五百十八章 意外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樹欲靜風不止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的媳婦,自己看着辦!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五百二十五章 鋼鐵化爲繞指柔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多爾博的遲疑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父子之情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沛縣之戰(三)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七百三十章 來自商人的強烈抗議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誰是那隻儆猴的小雞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不知死活的東西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輔太小看他了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一門忠烈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變數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殺人?救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活秦檜被生擒第七百二十六章 朱慈烺究竟要幹啥第四百六十三章 殲滅清騎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臨淮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一章 小人物幹了大事情第四百五十九章 戰略改變第五百七十二章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法無禁止皆可爲?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六百八十五章 亂世當用重典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艱難的選擇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撤嗎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我是漢人第九百三十章 負心多是讀書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活得下去嗎?第二百七十六章 論功封候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吳爭的擔心第一百十六章 劉老三的噩夢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十二章 還能再巧點嗎?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他只能答應!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二百三十二章 南人有脊樑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五百三十六章 錢相可是你親哥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誰做初一,誰又是十五第三百七十一章 妖孽!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一丘之貉第九百二十二章 蔣全義是個狠人第九百八十一章 吳爭在哪?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落子不慍不火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科技纔是戰鬥力第五百八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快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以強擊強,最能摧毀敵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