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遠聽了,指着吳爭笑罵道:“這也太狠毒了吧。”
吳爭滿不在乎地翻着白眼道:“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人犯罪。你小子不懂。”
可衆人都沒有想到。
吳爭這招根本用不上。
因爲山坳中來人了。
一個山賊被拖了進來。
“官……官爺,別殺我,小的是來傳信的。”
“傳什麼信?”
“小的替寨中軍師傳話,軍師說,如果官軍能保證不殺寨中兄弟,咱們……就降。”
吳爭左右看看,衆人都大笑了起來。
“回去告訴你家軍師,要他自己來和本官談。”
“可……可……。”那山賊支唔着,“官爺能保證……?”
“保證個屁,回去告訴你家軍師,如今本官爲刀殂,他爲魚肉。想要活命,讓他自己來向本官請降。”
小山賊狼狽地跑回去覆命了。
陳勝笑道:“大人,看來兄弟們可以提早回衛所了。”
吳爭搖搖頭道:“派人回去,告訴趙史,向紹興八縣通傳,張貼布告,樑湖衛所已經剿滅劉老三,讓平崗山所有盜匪,三日之內向樑湖衛所請降,否則全部剿滅。”
“是。”
厲如海問道:“大人,那這麼俘虜該如何處置?”
吳爭道:“先押着吧,等山坳中的匪徒有了結果,一併處置。”
“屬下是想說,如果大人放了這些人,他們生活沒有着落,恐怕依舊會淪落成匪。”
吳爭想了想道:“那就從其中挑選體格強壯的,補充入各營,剩下的,押往吳莊,充作農戶,或者送往海邊打漁曬鹽。”
厲如海點點頭道:“這樣安排甚妥。”
這時,士兵進來稟報,土匪的軍師來了。
“罪人姜禮向吳大人請降。”
看着這個青衣中年人,吳爭也有好奇。
“看你模樣,不象是土匪,倒象讀書人。”
姜伯禮答道:“學生崇禎三年中的稟生。”
“呃……你好好一個讀書人,幹啥不好,爲何落草從賊?”
崇禎三年,十五年前,能中稟生的,中舉希望很大。
十五年,只要不出意外,怎麼也能高中。
姜伯禮苦笑道:“大人,試問哪個願意從賊?還不是被逼無奈?”
“被逼?何人所逼?”
“還能有誰……官府唄。”姜伯禮看了吳爭一眼。
其中的含意,吳爭當然懂,此時的吳爭,就是代表着官府。
可吳爭不介意,“講講,所爲何事?”
姜伯禮見吳爭不象是發怒的樣子,便開口道:“學生籍貫湖北德安府(今安陸)應山,家中雖說不是盈富之家,倒也不難度日。崇禎七年,同城富豪相中了我家的百畝水田,欲強行低價購買,家父自然不肯將祖產賤賣。此時正是宜興民變之時,不想富豪竟勾連州府官員,生生給學生家安了個通匪的罪名。”
說到此處,姜伯禮眼淚“噗噗”往下掉,“一夜之間,家破人亡,可憐我一家九口人,除了我在外遊歷,全都遭了毒手。”
吳爭皺眉道:“你有秀才功名,爲何不上告?”
“上告?”姜伯禮激憤地說道,“學生告了,告到湖北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大人可知道,學生最後落了什麼下場嗎?”
“……。”
“布政司衙門判學生誣告,德安府判罰合理。還將學生以通匪罪遞解德安府,交由德安府處置。”
吳爭無語,民亂之時,官府亂世用重典無可厚非,但如果其中官商勾結,草菅人命,那就是官逼民反了。
“學生是後來才知道,布政司左參議竟是同城富豪的兒女親家。試問大人,學生告得贏嗎?”
吳爭沉默,布政司左參議雖然是從四品,可卻是實權人物。
“學生被遞解回德安時,已經絕望。心想能與家人在陰間團聚,也不差。”姜伯禮滿臉哀傷地說道,“可想不到正好遇到劉老三等山賊半路襲擊,學生因此而得救,劉老三雖然是個土匪,但總是於學生有救命之恩,他挽留我做軍師,學生無路可去,也就答應下來了。”
吳爭聽明白了,對姜伯禮道:“如果真如你所說,本官念你身世坎坷,可以不降罪於你,你日後有何打算?”
姜伯禮苦笑道:“大人,學生除了讀了十幾年書,手無縛雞之力,還能有何打算?離開了山寨,學生就是個被官府通緝的要犯,除非北上投靠清廷。可學生雖然憎恨官府,也知道有些事不能爲,做了就辱沒了祖宗。若大人不棄,學生願意在大人麾下效力,打打雜,抄寫抄寫公文,混口飯吃,也就是了。”
吳爭想了想道:“也好,本官准了。”
“謝大人開恩。”姜伯禮向吳爭長揖道。
“山坳中還有多少匪衆?”
“回大人話,尚有九十人。”
“你可願意帶官軍進入山坳?”
“願爲大人效勞。”
……。
在姜伯禮的引領下,官軍順利通過了甬道,進入山坳。
吳爭怎麼也沒想到,山坳會這麼大。
單田地就有五、六百畝。
雖然此時已是初冬,田中沒有作物。
但吳爭能想象,就算在山外圍困一年,也無法逼降劉老三部。
心中不禁暗暗慶幸起來。
吳爭第一件事,就是令姜伯禮引着去了賊窩的庫房。
“這庫房只有劉老三有鑰匙。”姜伯禮指着門在的鎖道。
吳爭頭一歪,池二憨撿了塊大石頭,直接砸了門鎖。
進去一看,吳爭雙目爍爍發起光。
這滿屋子密密麻麻地堆滿了金銀和好東西啊。
姜伯禮指着東牆角地一堆箱子道:“這是幾個月前,劉老三劫了一家過路商人所得,殺了十幾口人,據說苦主與大人還是同鄉,始寧鎮人。”
吳爭點點頭,沈半城沒有撒謊,黃家確實被劉老三劫殺了。
陳勝上前持刀劈落一隻箱上的鎖,滿箱子的銀子,上面還有一本帳冊。
陳勝拿起來翻了幾下,便轉身遞給吳爭。
吳爭接過看了幾頁,臉色一變,上面記載的,竟是紹興府幾縣縣令與方國安、王之仁之間,暗中的錢財往來,數目高達十幾萬兩。
區區幾縣,竟私相授受如此高額的錢糧,讓吳爭心中驚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