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廷亂象再起

PS:感謝書友“梁孟昌”、“I have been always looking for you!”、“田園木戈”投的月票。

應天府,奉天殿。

荊王朱慈煃會同幾個宗室親王在朝堂上耀武揚威。

朱慈煃倨傲地朝龍椅上的朱媺娖道:“陛下,從沒有聽說親王要爲臣子償命的,況且並沒有真正殺死錢肅樂,祖宗家法也僅僅限制了親王謀反……本王並無謀反之意,是以,陛下可廢黜、貶謫臣的親王位,但不可加害,更不能將本王交於吳王,任由其發落。”

由於人證、物證俱在,確鑿無疑,故朱慈煃並不否認他派人,半路截殺錢肅樂的行徑。

但朱慈煃拒絕前往杭州府,交由吳爭發落。

也就是說,罪可認,罰得按祖宗家法來,明朝的祖宗家法,還真沒有親王爲臣民抵命的先例,哪怕是當朝大臣,殺了也就殺了,了不起除爵,廢爲庶民,這已是最嚴厲的懲罰了。

但只要不是謀犯,三五八年之後,這會重新冊封。

譬如皇帝大婚啦、王子誕生啦,但凡遇上舉國同慶之事,便是重獲王位之時。

與皇帝私交好的,直接就是親王,關係差些的,從郡王過渡一下。

可誰都明白,朱慈煃這要是去了杭州府,那就得按律法來,因爲吳爭姓吳,不姓朱啊,他可不會念着血緣,對朱慈煃網開一面。

朱媺娖確實爲難。

她有中興明室之心,這幾年也有歷練,可終究是女兒身,女子爲帝,已是倍受詬病,真要是與宗室鬧翻,沒有強硬的實力爲屏障,那這位置還真坐不穩。

雖說義興朝在新組建了京城二衛之後,軍力已經達到了二十萬左右,可這些軍隊,並非真正聽命於朱媺娖。

朱媺娖手中僅有三千由“夜梟”改編的錦衣衛。

不與宗室鬧翻還好,一旦鬧翻,滿朝文武,沒幾個真心擁戴朱媺娖的。

事實上,更多的人,想要擁立的是吳爭,因爲吳爭有實力,可以給他們分享利益,如果不是吳爭太過異類,想要顛覆社會階層,行“劫富濟貧”之事,早在三年前,陳子龍在朝堂上就倡議擁立吳爭,當然,那時吳爭還有一個身份,傳言是建文後裔,在法理上並無悖逆,因爲在萬曆朝,建文年號已被朝廷重新承認,至弘光朝時,定朱允炆的廟號爲惠宗。

所以,朱媺娖眼下的困局,甚至連朱慈烺時都不如,因爲朱慈烺得位正,是取得了朝臣一致擁戴之後上位的,這其中也包括吳爭。

朱慈烺的下臺,也不是因爲他被逼退隱,事實上,當時是朱慈烺因錢莊弊案,引發應天府及周邊大規模民亂,已經難以控制局勢,這才甩鍋讓朱媺娖暫時監國。

皇帝尚在,監國的權力其實並不大。

朱慈烺只是想暫時避避風頭,可後來突然禁軍截殺吳爭,朱慈烺想將錯就錯,一舉剷除後患,這才引發了吳爭麾下勢力的激烈反應。

而此時,鄭三突然出手,擄走朱慈烺。

由此引發了宮變,朱媺娖因鄭三被虐殺,也爲求自保,在奉天殿外,沒有拒絕宮中夜梟的擁立,當着內閣諸臣及衆大臣的面,坐上這皇位。

內閣諸臣及衆大臣,是怕朱慈烺重新掌權後報復,算後帳。

所以,朱媺娖的上位,並非文武真心一致擁戴,而是不得已。

況且朱慈烺的死因,一直流傳着兩種說法,一種是吳爭逼死的,這說法說得人多些。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朱媺娖害死的,因爲朱慈烺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吳爭,而是朱媺娖。

朱媺娖一旦失去宗室的支持,得位不正、牝雞司晨這兩點,足以讓她成爲又一個被廢黜的天子。

明室從不缺男丁,明末近百萬宗室,男丁還不是大把的?

就象眼下,被大西、大嘖民軍,還有清軍,屠了幾個來回,姓朱的男丁依舊多了去了。

荊王朱慈煃,不也是嗎?

馬士英受吳爭之命,將彈劾奏摺及一應證據、刺客供詞,送至應天府時。

朱媺娖曾想過交出朱慈煃。

可這旨意尚未出宮,皇城外就亂了。

數百宗室,帶着家人、護衛、僕役,在洪武門外聚集。

誰敢前去阻攔?

都御史王翊想要阻攔來着,被朱慈煃在衆目睽睽之下,啐了一臉的唾沫。

王翊能調京兆府兵馬抓人嗎?

自然是不能的。

因爲處置親王絕對不是王翊權限範圍。

甚至當今天子朱媺娖也不能,因爲這些人,哪個都是她的長輩,該就該朱媺娖她爹輩份小,就象朱以海,他是崇禎的叔輩。

這些宗室,只有宗正卿才能處置。

可宗正卿是誰,荊王朱慈煃兼着。

爲何說兼着?

按明律,宗正卿是皇族嫡系,年齡最長、聲望最隆的男丁中遴選。

可問題是,從朱慈烺登基以來,爲了收攏被之前吳爭分散的君權,不但將內閣置於一邊,更是讓宗正卿之位空缺。

因爲宗正卿雖然不涉平常政務,但權力是相當大的。

譬如對皇帝的婚姻、太子的冊立,甚至對皇帝的擁立、廢黜,都有極大的話語權。

朱慈烺自然不能讓它來自縛雙手。

等朱媺娖登基後,那就更沒有意思去自找麻煩了,宗室本就對她的位置有詬病,一旦設了宗正卿,好嘛,說不定什麼時候,又來一場宮變。

可朱慈煃牛叉啊,雖然沒有正式任命,但在被吳爭“抄家”之後,他就把宗親聚集起來,當場自封了宗正卿。

這些宗室,吃盡了吳爭的苦頭,心裡當然也希望推舉一個人出來,能與吳爭抗衡,於是一拍即合。

就這樣,朱慈煃成了他們的領導人。

這些人一鬧,朱媺娖就着實沒了辦法。

一來她手中確實沒有與宗室鬧翻的實力,二來,做爲一個女子,她終究不忍心向親人動手。

最後朱媺娖只能好言於馬士英,讓馬士英向吳爭轉告,容她一些時日,再作處置。

這本來是個妥協之策。

如果朱慈煃稍稍有些良心,或者說,稍稍懂事些,這事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可問題是,已經有了異心的朱慈煃,會肯嗎?

他當然不肯!

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四章 小來思報國的思第一千零四章 夫復何求啊?第九百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一千五百十五章 我叫魯進財第五百七十六章 常例,本身就是一種腐朽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君子之約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英雄遲暮?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八百六十六章 十艘新式戰艦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私恩公義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逆行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七百四十四章 商戰和商學院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沛縣之戰(二)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三百九十章 這轉折來得太突然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二百十五章 吳勝兆在猶豫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箇中好手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馬無夜草不肥第四十一章 同行十二日,不知思民是女郎第一百五十三章 吳爭的意圖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茶山海戰(四)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再戰海州(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再戰海州(二)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事有反常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老實人不老實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今可不就是亂世嗎?第一千二百十六章 流水真無情麼?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微服私訪(一)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四百九十七章 馬士英醒悟得晚了些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二十六章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第三百七十九章 這樣的人,殺不得!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三年後的再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第七百八十二章 拼刺術第二百八十章 欲加害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不對稱的戰鬥第二百六十四章 洪承疇吃癟第九百九十五章 請陛下上朝!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五百五十四章 老夫錯了嗎?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二百六十九章 恐嚇多鐸第一百三十六章 吳小妹有性格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九百二十章 預判出現了偏差第七百二十章 不服!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四百七十二章 朱媺娖提了個條件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五百九十七章 她是在考驗我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壯哉,夏文忠公!第四百九十一章 忠奸難辯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八百九十七章 誰是雛?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百三十九章 沒了左腳的和碩豫親王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情種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百四十章 水田阻敵第二百九十五章 追緝兇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九百六十八章 木已成舟,何不順流而下?第一百八十四章 興國公王之仁來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人人皆有選擇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猴子派來的嗎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烽煙四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