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撿了個寶?

PS:感謝書友“緣醒”投的月票。

黃應運,土生土長的安順人。

可讓吳爭覺得,他更象個紹興師爺。

紹興師爺屬於幕僚,但與別處師爺不同的是,紹興師爺心中有自己的主見,可以讓主公沿着他的籌謀順勢而爲,而不是被動地聽從主公的命令。

黃應運屬於有自己主見之人。

因爲他的目光非常有靈性,有感染力。

雖然人長得不咋樣,瘦得象只猴子,留着一簇山羊鬍子,齷齪到原本泛白的大褂,此時已經骯髒到了極點,遠遠的從他身上傳來的氣味,讓人忍不住想捂鼻,大褂上打着幾個不起眼的補丁,顯得非常地寒酸和廖落。

見到吳爭的第一句話,黃應運說的是,“吳王殿下,賞學生一口飯吃,學生至浙江境內起,已經三日未曾好好吃口飯了。”

如果換做是別人,很可能就婉轉地嫌棄、打發了。

這不奇怪,一來大西軍是“叛軍”,二來大西軍已經與永曆聯合,三來就這打扮,黃應運的主公會強到哪去?

可吳爭不一樣,他是知道李定國的強悍的,雖然不如話本中呂奉先那般國士無雙,可在這亂世中,還真找不出象李定國這樣勇猛且智商不低的武將了。

關鍵是,李定國有一顆,與通常武將不一樣的心,忠於漢族之心。

這應該感謝他的養父張獻忠,張獻忠的出身與李自成幾乎同出一轍,他們都曾經是大明朝的公務員,李自成是驛卒,張獻忠是捕快,也都不是官,是吏。

但哪怕是吏,那也高普通人一等,心底的最深處,還是受着大明律法約束的。

他們有着最基本的道德觀念,是非黑白,刻骨銘心。

哪怕是被逼上梁山,造了大明朝的反,可他們在面對滿族入侵之時,做出的選擇都一樣,那就是,反清!毫不猶豫地反清!

所以,清朝編撰的明史,誣衊李自成在順天府胡作非爲,誣衊張獻忠數屠四川,這些事,看看也就算了,別真當回事。

什麼“七殺”碑,那根本就是潑髒水。

張獻忠率五十萬大西軍北伐,死於清軍之手,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去數次屠殺川中百姓,造成千裡無人的慘象呢?

李定國深受他的義父影響,事實上,其餘的養子也是如此,包括孫可望在內,只是孫可望本性就比較狡詐,在坐了四王門席之後,野心使得他慢慢變了,但此時,他也是抗清的。

到最後,因與李定國徹底鬧掰,刀兵相見,打又打不過,清軍又來攻,他也只能選擇降清了。

吳爭對李定國是非常喜歡和欣賞的,雖然李定國的戰略目光也不太好,但相對於鄭成功而言,李定國的仁義和忠誠,那是天壤之別的。

所以,有着對李定國的好感,就算黃應運再臭些,吳爭依舊是親自招待,陪吃。

看着黃應運的狼吞虎嚥,吳爭自然是沒有興趣進食的,只是微笑着,看着黃應運拼命地往嘴裡塞東西。

吳爭強忍着鼻子的不適,擡手拿起手邊錫壺,自然地替黃應運斟了杯酒。

這舉動,讓黃應運瞬間僵化,他塞滿了飯菜的嘴巴,半開半閉着,愣愣地看着吳爭。

黃應運倒不是驚愕於王爺替自己斟酒,李定國也是王爺,也於黃應運斟過酒,雖然李定國的王是自封的,可也是王不是?

黃應運驚愕的是,吳爭的那般自然,就象對待一個家人般的隨意,這種感覺,觸摸不到,但能感受得到,感受到了,那便是感動。

人與人之間的親近、信任,其實往往是第一感覺。

看一眼,從此,生死相托。

黃應運自認不是國士,但他此時胸口涌動着澎湃的熱流,他霍地離席,吐出嘴裡的飯菜,整肅着他那已經不成樣的衣冠,然後推金山、倒玉柱,拜倒在吳爭面前,“今日君以國士待我,他日我定以國士報之!有違此誓,天厭之!”

吳爭愣了,這叫什麼事?

不就給你斟了杯酒嗎?

至於嗎?

如果說吳爭此時,心中也感動,那肯定是假的。

因爲吳爭根本不喜歡面前這個邋遢的,象是個奸詐小人般的,已經過不惑的中老年人。

陪他吃飯,吳爭只不過看在李定國的面子上。

當然,替他斟杯酒,只是隨手的,舉手之勞嘛。

可看到黃應運如此鄭重其事,吳爭也只好起身攙扶了,“快快請起,你是李將軍(安西王是李定國自封的,做爲正經朝廷親王,自然不能稱之爲安西王)的使者,是來談聯合抗清的,本王又豈能接納你……這不是挖了李將軍的牆角嗎?如果你因此而被李將軍怪罪,豈不是害了你?這萬萬不可!”

黃應運眼淚“唰”地淌下,“學生與安西王歃血爲盟,自然是不可背棄安西王……學生並非要投於吳王麾下,只是感念吳王待學生如國士,學生願意以國士報之……日後吳王但有驅使,學生定捨命相從。”

吳爭有些意外了,人,真得不可以貌相嗎?

一邊打量着黃應運,一邊牽着他的手回到席上。

“好好吃飯,有話吃飯再說。”

黃應運又哽咽了,這接下去的吃相,那就文雅多了,簡直是天壤之別。

黃應運的拘束,讓吳爭不由得也拘束起來。

於是,這後半頓飯,着實讓吳爭一個頭都兩個大,連當初入宮進見,也沒這麼侷促過。

……。

飯後,吳爭讓府衛領着黃應運去涮洗了一下,換了身乾淨的衣服。

經過這一番捯飭,看起來順眼多了,不過長相還是那麼讓人生厭。

好在氣味不重了。

隨着侍女奉上香茗,吳爭問道:“李將軍如今駐兵何處?手下有多少人?如果有需要本王幫助之處,儘管開口就是了。”

黃應運忙起身,拱手答道:“安西王如今有兵五萬餘……。”

吳爭打斷道:“這是本王的書房,就你我二人,不必如此拘禁,隨意些……否則,本王也拘禁起來,那就不好商議要事了。”

黃應運拱手應道:“多謝王爺禮下於人。”

第一千三百十六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四百八十章 解不解氣?第三百二十章 不降,當然是忠臣第五百八十八章 人生何處不冒險?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人心最複雜第五百零二章 馬士英遭遇暗殺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六百三十四章 你究竟想做什麼?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三百十九章 吳爭欲救奸倿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奏對第四百十五章 整編舟山水師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負理想,不負天下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要反擊第九百四十一章 善變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有沒有必要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一切充滿着變數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吳爭練兵(五)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七十九章 對和錯,重要嗎?第三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四十三章 我若食言,猶如此盞!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將軍令第一千零二十章 一戰盡沒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他們在北上!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抉擇(二)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不識趣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落葉歸根,何處不能安息第九百七十四章 絕不放過一個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舐犢情深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五百九十一章 往哪突圍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四百零七章 黃道周來了第八百六十九章 小皇帝的怨念第五百二十三章 攻江都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二百零六章 這老頭還真有點童趣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第八百九十三章 又一個畜生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圍城第九百零六章 盡殺之,可惜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利誘第五百十六章 ……哭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七十章 首戰告捷第一百三十八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八百四十七章 率性而爲的沈致遠第一百十三章 時局有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本候不是伯樂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八百十三章 潛入縣衙第八百八十七章 義貞一品夫人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四十六章 錢翹恭的騎槍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十八章 初見爹和妹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三百九十八章 權臣OR忠臣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臨淮之戰(二)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徒嘆奈何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天長之失第二百三十七章 多鐸派人說降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得先捅死你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七星島海戰(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八百七十七章 惱羞成怒?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