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

PS:感謝書友“白馬文化內蒙古”、“袁博仁”投的月票。

吳爭看着施琅許久,突然長吁了一口氣,道:“那你想在本王手下做些什麼?”

“但憑吳王安置。”

“別說那虛的。”吳爭道,“你儘管提,本王再看着給。”

施琅想了想,看了一眼張名振,然後道:“吳王要是不嫌施某是個降將……施某想在張大人手下做事。”

吳爭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回頭看了一眼張名振,“你怎麼說?”

張名振有些尷尬,看了一眼施琅,稍一猶豫道:“之前王爺讓末將留在福州助隆武守城時,與施琅已有過數月共事,他有勇有謀,是員虎將……卑職願意接納他,並舉薦他爲吳淞水師副總兵。”

吳爭慢慢轉過頭來,看着施琅道:“你可滿意?”

施琅連忙道:“聽王爺的。”

吳爭輕哼道:“既然你情我願,那……本王允了,你這就隨張總兵去吧。”

施琅大喜,他此時確實感激張名振方纔的提醒,“多謝吳王殿下大恩,多謝張總兵提攜。”

此時,艙外有衛兵來報,“對面鄭軍派快船前來,求見王爺。”

張名振皺眉道:“延平王此舉何意?”

施琅開口道:“以屬下看,延平王是想停戰議和了。”

吳爭問道:“何以見得?”

“其實在屬下自請率火攻船襲擾前,延平王已經有了罷戰的念頭,只是大動干戈傾巢而來,況且之前七星島一戰,廈門水師幾乎折損一半,主將鄭芝莞被殺,延平王有些下不來臺罷了。”

吳爭想了想,對後面馬士英道:“去看看,來得是誰?”

馬士英應了。

吳爭轉向張名振,“你帶施琅也出去吧。”

“是。”

……。

出了船艙,張名振急步趕上馬士英,“馬大人留步。”

馬士英轉頭,笑問道:“張大人有事?”

張名振猶豫了一下,問道:“敢問馬大人,張某方纔沒說錯話吧?”

馬士英呵呵笑了起來,“瞧張大人這話說的,也沒見王爺因誰說錯話而治罪過呀。”

張名振忙改口道:“看我這嘴,情急之下說錯話了……王爺自然胸襟廣闊。我的意思是,方纔王爺瞪了我一眼,我怕是王爺怪罪於我。”

這時,張名振身邊施琅道:“都怪施某,連累了張大人。”

馬士英白了施琅一眼,“好生在這待着,別跟過來。”

然後一把拽住張名振的袖子,拖到一旁,小聲道:“你別擔心,王爺這是替你立威呢。”

張名振聞言一愕。

馬士英道:“施琅這人,桀驁不馴慣了,自然是不能留在王爺身邊的。王爺原意想必就是將他安置在你的手下,可怕他不服你管束,這纔想着送你一個人情,讓他對你有感激之心……否則,王爺真要是怪你,哪能容這廝進吳淞水師啊……嘖嘖,還是個副將。”

張名振這纔會意過來,忙道:“多謝馬大人指點。”

馬士英揮揮手道:“去吧,去吧……馬某還得去看看到底誰來了。”

……。

吳爭不懷疑施琅的練兵和水戰本事。

這是經歷史檢驗過的。

雖說施琅攻破了東番,可在滿清統治三百多年裡,他對南海海防的貢獻也是巨大的,至少,沒有施琅的數次進諫,滿清根本不想要東番這化外之地。當時以鰲拜爲首的保守勢力,以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馳驅制勝,計難萬全爲藉口,數次將施琅的奏摺壓下來。

可施琅一直堅持,直到十餘年後,恰逢得到李光地等大臣的支持,這才使康熙下定決心,正式向東番派駐流官,將東番納入版圖。

從這東番一點上來說,施琅的功勞與鄭成功是可以比肩的,鄭成功收復了紅毛佔領的東番,而施琅促使了清廷將東番納入版圖,這爲後世東番的歸屬,奠定了法理的基礎。

而降將封侯,並不少見,特別是朝代更替之時,更是多如牛毛。

可象施琅這樣,將靖海侯爵位一直延續到清末(1906年第十三任靖海侯施普澤襲封)的,還真不多見。

況且,連張名振這樣正直之人,也對施琅看重,所以,吳爭只對施琅的人品進行鑑別。

吳爭能容忍施琅跋扈,心想總不會超越王一林、蔣全義吧。

所以,從一開始吳爭就沒有將施琅留在自己身邊的意思,重用他,但須隔離在權力中心之外,這是吳爭事先想好的。

可重用施琅,就必須給予水師兵權,吳爭又不放心施琅獨領一支水師,也沒有現成的水師交給施琅,那麼只有在現成的兩支半水師中選擇。

舟山水師肯定不成,王朝先本就是個反覆之人,歷史中,王朝先與張名振共謀,殺黃斌卿奪取水師兵權,后王朝先倨功自傲、不聽調宣,被張名振發動兵變所誅殺。

吳爭因爲當時王朝先主動歸付之功,一直遵守諾言,沒有動王朝先水師總兵的位置,但不代表着吳爭認可王朝先的爲人,特意新組建吳淞水師,就是從側面對王朝先進行牽制。

如果將施琅安排進舟山水師,那這二人一旦聯手鬧將起來,真有可能釀成大禍。

所以,吳爭首先排除了舟山水師。

那麼就只有吳淞水師和王一林部了。

可王一林的脾氣太過執拗,屬於外柔內剛型,說難聽點,王一林甚至連吳爭都不那麼放在眼裡,何況是施琅這一降將?

而施琅又是個桀驁不馴之人,這二人要是對上,恐怕沒一天安生日子可過。

所以,唯一合適的就只有張名振的吳淞水師了。

正如馬士英揣度的,吳爭一早就想好了安置施琅的去處。

一來張名振與施琅有舊,也對施琅有所青睞,二來,張名振性格沉穩,行事謀定而後動,不會與施琅正面起衝突。

但吳爭知道,象施琅這樣的,恐怕很難真正服誰,所以,設下小計,讓施琅欠張名振一個人情,有助於二人之間日後的相處。

至於吳爭自己,還真沒有將施琅看得太重,因爲吳爭知道,未來的海戰,重要的是戰略抗爭、兵器比鬥,將領的指揮、戰術能力已經是次要的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厲如海救駕第一百零六章 官帽批發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偶然還是必然第六百四十九章 沈致遠如願以償第七百三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戰爭收官第四百二十章 運氣不錯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施琅的人生關口第四百零九章 決定出兵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小人物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一百十八章 誰更小人?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嶽小林撿了個大便宜第三十章 你妹!第四十八章 密信得手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七百八十七章 軍改第五百七十八章 這不是前朝寶鈔嗎?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崖鎮大捷(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淮安守將祖大弼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四百三十三章 方國安欲歸明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劉放在練兵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情報傳遞受阻第四百六十二章 丹陽之戰(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打不動了,停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九百零一章 請君入甕第三百章 騙鬼呢!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明是明人的大明第四百零八章 當救!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朱存釜死了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反伏擊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祖大弼逃了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衡陽鎮狙擊戰(五)第一千三百十四章 吳、晉聯姻?第一千一百十四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隱隱於市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五百十六章 ……哭了。第八百七十五章 敗,就是殺人最好的理由第七百八十四章 你還真夠狡猾的!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瘋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國策和國本第一百六十九章 張煌言被逐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二十九章 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錢肅樂的剛直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人多,力量大?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劉放的功業(二)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不必再議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七星島海戰(四)第二百三十八章 何苦喋喋不休,作婦人樣!第七百十四章 軍心士氣若失,空有疆土何用?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第九百八十九章 天子劍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十六章 善於把握機會的方國安第一千五百十六章 法不容情,人容情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皆有因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七百章 沈致遠破釜沉舟?第四百零三章 待君子以誠,於小人以謀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四百七十三章 荒誕而令人唏噓第二百十九章 人都喜歡笨人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漢明半月談第七百七十三章 假戲真做?!第七百二十五章 那你就去死吧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選將第九百七十七章 你從是不從?第八百十二章 計劃永遠不如變化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五百七十章 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的吳老爹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一百四十二章 江南莫家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