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擇才而用

這倒不是說,吳爭有多欣賞施琅,要爲施琅降清之罪翻案。

而是吳爭認爲,眼下施琅並無降清,以還沒有發生的事,去懲治施琅,有欠公允。

況且吳爭也不認爲,施琅投到自己手下,還會象在鄭成功手下一樣的結局。

如果施琅真是按歷史發生降清之事,吳爭也有決定,天涯海角,必誅殺之!

“施琅,本王問你,你陣前請降,是臨時起意,還是早有此心?”

吳爭的第一個問題,問得非常犀利。

臨時起意,在說明鄭成功的突然下令主力後撤,導致了施琅及其中部下起了異心,這與法不容,於情可原。

早有此心,那就是品德敗壞,因爲上司對你不公,你走就是了,可陣前倒戈,致使大軍陷入極度被動,那就有失德行和操守了。

出乎吳爭的預料,施琅答道:“回吳王話,施某……是早有此心。”

吳爭目光一閃,心中微微嘆惜,此人雖有將才,但還真不可重用。

“這麼說,你從一開始時,就想好了陣前倒戈?”

“是。”施琅絲毫沒有猶豫,“延平王一直忌憚施某,不管我如何在戰場上拼命,也難獲延平王青睞。”

吳爭有些猶豫起來,面前這人,還是與自己原先想的不一樣,難道真是天生反骨?

可歷史上,施琅攻破東番,並沒有象伍子胥那樣,對鄭成功掘墳鞭屍以泄憤,反而親自去祭奠了,這說明時勢還是可以影響人、化解人心中戾氣的。

“就因爲這,你就背叛舊主?”吳爭淡淡地問道。

施琅答道:“倒不全是因爲施某不受重用……吳王想必不知,之前施某被海陽郝尚久陰謀陷害,被打了個伏擊後,才決定離開李成棟,投靠延平王,爲的就是報這一箭之仇。可延平王坐擁二萬大軍,卻始終不肯東進,攻打海陽城,甚至連軍師陳永華也數次進諫,都因延安平王優柔寡斷,結果惠州李成棟及福建清軍援軍趕到,鄭軍坐失良機……可就因爲施某的進諫,延平王將我貶至廈門。前不久,正好同安清軍偷襲廈門,延平王族叔鄭芝莞畏戰不出,坐觀清軍在城外大肆劫掠,施某不忍見百姓遭受屠戮,率數十人果斷出擊,擊退了這支清軍,原想着,延平王可以論功起復施某,重新讓施某掌軍陣前效力,不想,僅僅賞了二百兩銀子……吳王,這樣的主上,施某已經看不到任何出頭之日,豈能不叛?”

吳爭微笑着問道:“可如果本王沒來呢,你將去投靠誰?你應該不會事先知道,吳淞水師會與原王得仁部聯手進入閩粵海域,對吧?”

這是問題的關鍵,也是吳爭最在意的地方。

此次南下計劃,連自己都是臨時起意,安排了王一林接管王得仁的水師,纔有了張名振與王一林配合,打算給鄭成功一個教訓,報挖自己牆角的一箭之仇,同時震懾鄭成功,使得他不敢再起意北進浙東海域。

所以,既然施琅是早有背叛鄭成功的心思,那麼,如果自己沒來,施琅會怎麼選擇?除了鄭成功之外,閩粵就只有清軍了,他想降清嗎?

如果真是這樣,那就怪不得我了!吳爭心裡有了決定。

吳爭一直認爲,有才無德之人的危害,遠超過無才無德之人。

所以,如果施琅真已經起意要投清,那麼,必殺之!

吳爭在微笑,問得很自然,就象是隨口問的。

可張名振卻聽出了吳爭口氣不同之處。

說起來,張名振有施琅有些小過節。

兩年前吳爭率舟山水師,千里奔襲,救援隆武,得手後,吳爭將張名振留下,助隆武守福州城。

而當時李成棟歸降隆武,吳爭雖有報仇之心,但身在客地,加上李成棟已投隆武,終究沒有如願。

而施琅當時受李成棟之命,率部配合張名振守北城,也是因施琅桀驁不馴,屢次頂撞過張名振,讓張名振非常頭痛。

這也應了那句話,再有才的人,也需要內斂。

否則,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而施琅,或許還稱不上秀木。

但張名振也是惜才之人,做爲曾經臨時的上司,他對施琅的印象其實還是不錯的。

人嘛,總有不一樣的,有些人見不得屬下比自己有能爲,或者說擔心屬下功高震主。

可有些人,胸襟廣大,能容忍屬下的小脾氣,願意包容,甚至不在乎或許有一日,屬下成了自己的上司。

可往往,前者逼反屬下,後者永遠在屬下之上。

自古至今,英雄和梟雄有一共同之處,那就是,善用人才!

張名振不經意地往前一擋,躬身道:“王爺,今日施琅能棄暗投明,歸於王爺麾下,總是……。”

吳爭眉頭一緊,伸手撥開張名振,對施琅道:“如實回答本王問題,不得隱瞞。”

施琅性格雖然魯莽,但心眼還是靈巧的。

這一瞬間,他後背冷汗滲出,迅速回味到吳爭是在試探自己會否有降清之心。

於是急忙道:“吳王容稟,施某就算被冤死,也不敢有投清之心……況且郝尚久有殺我兩族弟之血仇,我豈能投他?不瞞吳王,其實在這場戰事之前,施某就有意率部經海路來投吳王。”

吳爭沉着臉,瞪了一眼張名振,然後對施琅道:“有一件事,本王想不明白,還請你解惑。”

施琅拱手道:“吳王儘管問,施某知無不答。”

吳爭道:“你的家人皆在閩地,你這一降,延平王豈能饒了你的家人?你難道就不擔心親人的安危嗎?”

這是吳爭同樣擔心的地方,如果一個人連親人的安危都不顧,那麼就算再有才,也是個不可靠之人,因爲他沒有感情、冷血,這樣的人往往在緊要關頭,或者是生死抉擇之時背叛。

施琅立即回答道:“回吳王話,我決定投吳王之時,就知會了家中父親和兄弟,此次與延平王出征前,已經派人通知家人。”

吳爭問道:“你家人眼下在何處?”

“應該回了原籍晉江。”

第八十四章 親疏有別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人總得長大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有一種撤退,叫脫離?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誰是善,誰是惡第七百四十二章 工商皆本第四十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四百零四章 你們愛咋咋滴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韃子如獸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逼上梁山的匹夫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歸屬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都不是好人(二)第四十二章 你變了,真變了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母子反目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是雞肋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九百七十三章 可知道,你們是去做什麼嗎?第七百六十三章 吳爭練兵(二)第一千四百章 教唆(二)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二百七十九章 總有刁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都是銀子惹的禍第七百五十一章 其實大明火器是強悍的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十一章 就算你長得再美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殺陳錦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勸捐第三百八十七章 殺嗎第八十五章 老夫沒聽見第五百八十三章 無能爲力?第七百六十五章 吳爭練兵(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九百九十八章 真不是我!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七百五十八章 練兵賭約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覆盤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莫等待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不做這監國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不要臉了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反目成仇?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二十章 世上焉有不吃腥的貓?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衡陽鎮狙擊戰(二)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既然趕上,就沒退路可言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四百五十章 全殲清軍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才難得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訛詐!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小林騎的首秀第四百九十八章 相互試探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十八章 讀書人之氣節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妥協,是爲走得更遠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六章 只有陳勝,沒有吳廣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九百二十四章 王之仁壯烈殉國第八百九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犧牲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錢謙益要自救第三百十三章 海邊小城第一百十八章 山賊比朝廷有錢第一百五十八章 戰局有了轉機第七百三十五章 哪來的銀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南北三個戰場(二)第七十九章 你做得……很好!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真小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賣天價地第六百二十八章 吳爭去哪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正經事?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兄弟還是翁婿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五百九十九章 別招惹偏執的女人第九百二十五章 蔣全義就是個瘋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八百九十六章 貪念讓人忽略一切危險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一百五十五章 有羣鄉紳,前來勞軍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第八百三十九章 若再敢擅作主張,後果自負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