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雙方有意識地相互試探

PS:感謝書友“莫問七劍”、“老虎不發威2”、“書友20191208212648683”投的月票。

鄭家水師的實力勿容置疑,只要想想鄭成功連續三次從海路北伐失敗,折損了七成兵力後,還能返身擊潰當時屬於海軍強國的葡萄牙艦隊,奪回東番依爲根基地,就能猜測出當時鄭家水師的強大。

這是鄭家數代人的積累啊。

不過,鄭家水師戰船上的火炮,還是舊式火炮,用的是實心彈爲主,就是那種炮彈打光了,可以用石彈的那種,甚至可以將任何硬物砸碎、砸扁,都能塞入炮膛做爲炮彈的那種炮。

這不怪鄭成功,因爲要爲這麼多戰船更換重型艦炮,所需的銀兩,這就是個天文數字。

但這不代表着鄭家水師戰力不強,因爲鄭家水師這些年根本沒有打過大仗,儲備的炮彈足夠,還沒到用石彈的地步。

如果不是吳爭組建新水師,從西洋購買、在吳淞建造戰艦,就算有兩支甚至三支舟山水師,也不是鄭家水師的一合之敵。

所以,鄭成功內心是贊同他叔叔鄭芝莞的建議的。

給吳爭一個教訓,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由此,一戰奠定鄭家在南北沿海的霸主地位。

也好緩解糧餉之困,同時報吳爭剿滅王得仁部的一箭之仇。

當然,鄭成功沒有要與吳爭打一場你死我活決戰的意思,那不現實,畢竟雙方中間隔着十幾萬清軍,距離數千裡之遙呢。

鄭成功從案上取過紙筆,開始書寫給叔叔鄭芝莞的回信。

……。

十天時間轉眼過去。

鄭成功三次派人延攬郝尚久,許以高官厚祿,皆被郝尚久拒絕,就差派人向永曆帝請封王爵了。

此時,由福建而來的三千清軍,已至漳州。

李成棟也憂心海陽城得失,從南海(番禺)派了三千援軍增援潮州。

鄭成功這才感覺到不對勁,終於採納了陳永華的建議,以郝尚久立場“不清不明”爲由,從揭陽、潮陽出兵,兩路夾擊海陽。

然而鄭軍以二萬大軍,連攻海陽城五日不克。

此時西、北兩路清軍援兵已逼近,無奈之下,鄭成功只好撤兵返回潮陽固守。

好在此戰郝尚久傷亡了二、三千人,加上鄭軍兵力依然大於清軍。

清軍增援到達海陽之後,並沒有對鄭軍發起反擊。

雙方就這麼僵持了下來。

這個時候,鄭成功才反應到自己的優柔寡斷,喪失了最佳攻取海陽的時機。

可世上沒有後悔藥,鄭成功也只能徒嘆奈何了。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其實從鄭成功的戰略佈局和三次北伐來揣摩鄭成功性格的話,會很清楚地發現,鄭成功其實真不是個軍事家,指揮能力尚且不說,鄭成功的戰略目光非常短淺。

譬如說,在二次進攻福建之前,鄭成功手中有近二十萬兵力。

這已經相當龐大了,相較於在閩粵清軍,幾乎倍之。

如果鄭成功不選擇進攻福建,而是進攻粵西,那麼,有非常大的可能,可以擊穿在粵清軍的防線,與永曆朝軍隊會師連成一片,如此整個西南邊陲,便是永曆朝的了,清軍想重新收復,那得花費更大的代價和時間。

但鄭成功卻執意進攻福建,或許是福建相對於貧瘠的粵西更富有,亦或許是鄭成功沒有意願與永曆朝連成片,所謂山高皇帝遠,鄭成功做爲一方諸侯,不願意處於帝威壓制之下。

聽調不聽宣多好,不聽調不聽宣,更好!

當然,這只是揣測,鄭成功真正怎麼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歷史上,鄭成功確實誤了反清大業,在這幾年中,鄭成功一度擁有永曆朝七成的兵力,最高時達到三十萬之衆。

可他卻沒有任何進取之心,固守一隅,最多就是收復幾個府城,唯一的進取心,就是收復福建。

當然,鄭成功有一功勞是不能抹滅的,那就是拖住了閩粵之地十多萬清軍。

否則,吳爭不會那麼輕鬆,義興朝也不會還有精力數次宮變、內鬥。

此時的廣東,鄭軍僅有潮州府揭陽、潮陽、惠來三地,和沿海一些島嶼。

局勢非常嚴峻,可以說,時日無多、垂死掙扎罷了。

但鄭成功依舊堅持封鎖他控制的水域,不讓懸掛北伐軍旗的商船通過。

以至於這半個月中,吳爭勢力的商船和去往吳爭勢力轄地的商船,不得不繞個大圈,從荷蘭人控制的東番島繞行。

這場戰役之後,陳永華在鄭成功心裡的份量,又上升了一層,但凡有軍務,鄭成功皆要喊陳永華來一起參詳。

這是後話。

……。

執意拿雞蛋撞石頭,肯定是蠢事,不容置疑。

敢於撞的,要麼是腦子進水了,要麼是別無選擇了。

而如果還有別的選擇,卻硬要拿雞蛋撞石頭,那一定是蠢到無可救藥了。

鄭成功不蠢,相反,他很聰明,不,準確地說,是精明!

他善於計算得失,也善於分析時局。

但他的思維一直停留在戰術層面,至死也沒有上升到戰略層面。

這不得不說,是南方有心復明明人的悲哀。

因爲鄭成功的存在,讓他們別無選擇地投奔鄭成功旗下,沒有別的選擇。

而鄭成功的不作爲和短淺的戰略目光,葬送了這數十萬的義士,令人扼腕嗟嘆。

如果當時的延平郡王不是鄭成功,主持閩粵抗清大局的不是鄭成功。

哪怕換作是朱以海,哪怕是張煌言,結果可能都會改寫。

所以,鄭成功面對着清軍的環伺,依舊可以令麾下水師控制水域,去再一次觸碰吳爭的底線。

在鄭成功看來,吳爭無力和南下,因爲吳爭驅逐宗室之事,引發義興朝數萬大軍駐囤常州府,吳爭被義興朝牽制着,自然不會顧及南面海域的通商。

況且,也不是商路斷絕,無非是多花些時間,繞行罷了。

鄭成功的本意是以子之矛,攻其之盾。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想以此舉反制吳爭對陳錢山水域的控制,因爲別人不知道陳錢山海盜的底細,鄭成功知道啊,這是他心裡最大的依仗。

他認爲,就算打個平手,吳爭也不敢聲張。

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失職的“漢奸”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衡陽鎮狙擊戰(四)第七十七章 不約而同的統一第四百九十章 馬士英暗中“投清”第三百七十七章 後生可畏第六百八十六章 多爾袞在黃河邊止步不前第二百六十五章 指桑罵槐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再次整編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我要贏第八百八十四章 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第四百六十七章 擁立第二百六十二章 平崗山攻防戰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郡主吳小妹第四百零六章 岳父大人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一千六百十七章 鄭森“病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四百二十一章 誘敵深入第四百九十五章 有奸細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千十一章 那是朱家家務事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石三鳥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三十一章 別忘記給吳家留個後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撿了個名士(二)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戰爭的帷幕被撕開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間自有真情在第九百四十七章 布木布泰的選擇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小家子氣嗎第八百八十九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計劃跟不上變化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託孤?第一千二百十八章 軍工坊遭受炮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國事還是家事?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重提舊案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驚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茶山海戰(一)第一千零四十章 心中有屎的馬士英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六百五十六章 我們得有過苦日子的覺悟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我不是你的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風雲變幻第七百七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七十一章 不能死社稷,何苦監國?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海州光復第九百六十三章 騙局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醴陵會盟(二)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茶山海戰(二)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二百四十二章 吳老伯果然是忠義之人!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那就殺了吧第八百三十二章 當受世人敬重第二百九十章 你能奈我何?第二百二十八章 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第三十六章 密信遺失第三百九十五章 這是我的意思第四百六十一章 丹陽之戰(一)第一千五百十三章 我兒威武!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李顒舌戰雙儒(二)第九百五十三章 一支雜牌軍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 南北三個戰場(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勝利來得讓人意外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零七章 陰謀才露尖尖角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非戰之罪!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八十章 這個女人,不容易第三百五十六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二百九十七章 命中該有自然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心中有恨,所以無情第五百十五章 兄長,保重!第六百零九章 夜梟第六百十章 因爲怕他,所以要滅了他第一百二十四章 挨爹的揍也是一種幸福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有過必糾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九十一章 得按本王的規矩來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八百十六章 黃駝子出獄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外力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八百二十三章 敵人不上當第八百零八章 如此說來,本王還得感謝你?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殿前之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