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簡單、不粗暴

王翊被吳爭懟得直冒火,厲聲道:“空口無憑,本官絕不信還有人會給王一林下如此荒唐的命令,縱兵劫掠、害人性命……。”

“爲何沒有?陛下不也下了口諭,令禁軍追殺本王嗎?真是少見多怪,都御史爲何不去質問陛下荒唐?”

“你……。”王翊還真沒想到吳爭會如此強橫,“好,那會稽王講講,王一林受何人之命?”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吳爭,連王一林也疑惑起來,前夜自己是受命縱兵搶劫縣衙?

吳爭語氣越來越平靜,“王一林是儀真伯,能命令他的除了陛下、殿下之外,自然也只有本王了。”

這話一出,一片譁然。

吳爭暫掌軍政,確實有權調動義興朝內除禁軍之外的所有軍隊。

可問題是,堂堂郡王,爲了百餘傷兵,攬下這麼一攤爛事,值得嗎?

殿中任何人都心裡清楚,吳爭這是主動在替王一林背黑鍋了。

可還真挑不出什麼漏洞來。

王翊愣了半晌道:“郡王的意思是,王一林受郡王之命,縱兵劫掠、害人性命?”

“不。”吳爭斷然否認道,“本王只命令王一林縱兵劫掠,並沒有下令害人性命。”

“那就是了,事實上已經害了三人性命,致數十人受傷……再者,郡王爲何要下這道令,郡王暫掌軍政,何事需要郡王行此荒唐之事?”

吳爭撣撣衣袖,“這要問諸位了,數千人的軍隊說遣散就遣散,遣散也就罷了,愣是沒給一粒糧食,本王要收復大勝關,手中可用兵力不足,只好抽調水師殘部,哪想數千人有一頓沒一頓地已經餓了近半個月了……有道皇帝還不差餓兵呢,又時值深夜,本王無奈之下,令王一林率部就地取食,有錯嗎?再則,本王還關照王一林,表明身份,留下憑證……王一林,你讓士兵表明身份、留下憑證了嗎?”

王一林福至心靈,大聲道:“留了……若不是留了,就憑縣衙和幾家米鋪,也能見到我的面容,來指證我?”

吳爭雙手一攤,衝王翊道:“都御史聽清楚了?這就是事實俱在!”

王翊確實是愣了,這事還能這麼搞?

“郡王如此施爲,這傳將出去,怕是人心難平吧?此事顯然有悖祖宗律法……。”

“什麼是祖宗律法?”

“就是……。”

“太祖建立大明時,可有祖宗律法?”吳爭環視上百個反對者,“法是人訂的,人嘛總有疏忽,不合時宜的法,便是惡法。如今強敵環伺,正是激勵民衆北伐之時,勇士之所以爲勇士,是他們有了使命感、自豪感,諸位要審訊勇士,削弱、毀滅他們的使命感、自豪感麼?一個不善待勇士的民族不會有將來……諸位,抵擋清軍南下、北伐重興大明,是要靠他們捨棄性命、拋灑熱血的。”

吳爭的話讓整個大殿一片寂靜,只有他的聲音嫋嫋不絕。

“別的民族沒有英雄,想着創造出英雄。可我們呢,明明有英雄,卻要去毀滅他們……英雄是人,不是神,是人總會有瑕疵,吹毛求疵,實爲不智!”

王一林激動地看着侃侃而談的吳爭,第一次,他覺得吳爭如此順眼。

而那個義憤填膺的鄭有德,此時早已滿頭大汗地縮了回去,他倒不是被說服,而是他恐懼了,因爲吳爭下令徹查任氏。

想想也是,富人嘛,家大業大,清軍佔領應天府,哪可能有膽象民衆一樣反清?

自然是屈膝相就,以保一家平安,如果不向韃子訕媚,已經算是個有良知的富人了。

所以,吳爭並不用查,也知道任家屁股定不乾淨,這其實就是恐嚇。

簡單、不粗暴,卻非常有效。

吳爭見殿中一片寂靜,以爲自己的話說服了羣臣,於是看向朱媺娖,拱手道:“請殿下頒監國詔,將水師陣亡將士,安葬於清涼山以北十里亂墳崗,立六尺碑,由禮部撰寫碑文、撫卹將士親屬家眷,並由殿下親賜大明烈士冢稱號,供萬民敬仰,以此,來激勵民衆奮勇殺敵,收復河山!”

然而,吳爭話音剛落,殿中吵雜立時響起。

“荒唐!”

“賜叛軍以美名,讓我等顏面何存?”

“就是,朝廷遣散敗軍,反過來再賜以美名,出爾反爾,如此一來,朝廷顏面掃地?”

“陛下,萬不可依此行事!”

除了黃道周、錢肅樂等不足三成的官員之外,近七成人都紛紛反對。

這其中甚至有不少一向來是傾向吳爭這邊的,可見觀念的差異,不僅撕裂了民間,也撕裂了朝堂。

“水師叛軍犯事在前,朝廷不加追究,已是仁慈,再要待以優渥,情何以堪?匹夫、賤民、奴兵,焉能冠以國朝大明烈士美譽?如此一來,我等士大夫一族,情何以堪、以何牧民?”

輿情可謂洶洶,錢肅樂向吳爭微微搖頭示意,意思是不要再糾纏此事了,該妥協時,還得妥協。

吳爭怒了。

如果說大明的滅亡主因是,東林黨帶壞了整個大明官場風氣,或許是有些過,可說它染黑了江南整個讀書階層,還真不冤枉它。

別的不說,就說崇禎上吊前開徵的“三餉”,都說是民衆苦苛稅久矣。

可事實上,三餉還真不是什麼重稅,雖然對於有些省確實是特別沉重,可整體來說,還是十五取一的條框內,大明稅賦可以說是千百年來最輕的朝代了。

“三餉”開徵的是東南三省四府和北方五省,浙江戶均一兩六錢,福建戶均四錢三分,湖廣戶均九錢,廣東五錢七分,廣西不足二錢。

可陝西、河南每戶卻是三兩一錢和三兩,山西、山東就更不可思議了,分別是四兩八錢、五兩三錢。

爲什麼呢?

因爲江南有號稱“衆正盈朝”的東林黨嘛,東林黨人,向來是賣國的可以,交稅的不行。

大明朝關稅幾乎是零,傻子都明白,鄭家所養龐大的軍隊,軍餉皆來自於海上貿易,可大明朝就是徵不起來,爲何?有東林黨嘛。

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一千五百十四章 適逢其會第八百零九章 蛇鼠一窩第四百零五章 霸道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好人?壞人?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各有各的訴求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九百九十三章 渡河反攻第四百三十四章 張國維沒死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陳近南還年少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 用命換尊嚴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顒舌戰雙儒(一)第一百十二章 妹妹的心事第一百零九章 不能和女人講道理第六百零五章 江淮一片混亂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錢謙益居然沒死第四百六十五章 血戰鎮江城(一)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家家有本難言的經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結個善緣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十四章 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二百八十八章 吳老爹是個明白人第九百六十一章 有自豪感的匹夫第五百零七章 這叫什麼事兒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就在那第五十七章 老好人也有氣性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四十六章 爾虞我詐第九百八十章 禁軍搜山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能贏的,其實不算賭第一千一百十一章 小叔寡嫂,瓜田李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能贏第一百四十三章 世家底蘊第五百二十章 令出二門第五百九十二章 王一林的心眼第一百三十二章 滅掉韃子前鋒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四百三十八章 誤打誤撞,各有錯着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名君之相?第八百七十三章 豬隊友古來有之第四百七十六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第二百九十四章 監守自盜?!第二百八十四章 真是誤會第三百零八章 命不該絕第六百五十章 金聲桓的小算盤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沛縣之戰(四)第三百四十章 魏忠賢,他是個惡人!第九百零五章 奉陪到底第一千四百十八章 談判(一)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一千二百十三章 做壞人,真的不容易第一百九十八章 只有實話最能動人心第四十七章 他無德,我有德。第一百九十六章 莫執念主動投效第五百五十章 你不能攔我第一千零二章 爛攤子第九百五十五章 準備痛打落水狗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勸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諸事不宜第一百十章 爲錢費神第三百四十八章 我是吳小妹第六百零一章 朱慈烺的怨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說到底還是缺錢第三百六十九章 孤就算死也不登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迷局漸現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銀子,永遠是頭等大事第一千一百章 父教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伏擊柯永盛第二百十六章 洪承疇親自增援蘇州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妥協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女人,女人……女人!第三十章 你妹!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又是儀真第六百二十一章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將計就計(二)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爭,還是不爭?第九百三十三章 坑敵沒商量第一百五十二章 想幹啥?第四百四十六章 陰謀變成陽謀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爭鬥無處不出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一百步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被權力污染了的親情第八百九十章 情理之中,不足爲怪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六百七十八章 老夫不如你第七百九十四章 一樁滅門血案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皆有因第三百一十章 傷亡幾千人的誤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如何割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