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

果然,在李東陽到來之後,謝遷肩膀上的壓力小了許多,皇帝說話時不會再謝先生長謝先生短,連遺詔也由李東陽來代擬。

李東陽進宮後不明所以,皇帝龍體有恙他早就知道,但現在卻是沒來由突然病危,這是他怎麼都接受不了的。

“李公謀”雄才大略,心有丘壑,他本對朝政抱有無限期冀,希望一展抱負,可惜他老來喪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之後整個人都變得頹廢不堪,對朝政上的很多事都心灰意冷,他如今跟謝遷的想法大致相當,就是找機會離開朝廷,致仕回鄉。

但弘治皇帝挽留他的心思異常堅決,在《大明會典》正式成書前,也就是頭年的十一月,弘治皇帝便賞賜李東陽玉帶織金衣,臘月《大明會典》正式修撰成功,到了二月,又御賜紅色蟒衣給李東陽,以示恩賜。

大明曆朝歷代皇帝對臣子禮待優渥,便是從弘治皇帝開始的。

朱祐樘氣息渾重,顯得有氣無力,但他對兒子的交待和囑託甚多,口宣讓李東陽撰寫的遺詔只有一箇中心思想:

“傳位太子,以劉健、李東陽和謝遷爲顧命大臣,知經筵事,蕭敬接替王嶽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執東廠,英國公張懋負責領銜治喪,在新舊皇位更迭之際軍政大事由張懋統籌安排,五軍都督府派四營人馬駐守京師周邊。”

可以說,朱祐樘想得非常周全,把兒子登基所有能想到的事情都想到了,他在安排顧命大臣時沒有安排馬文升、劉大夏這樣的六部堂官,因爲太子如今尚未成年,做顧命大臣的一定要是以治學和儒名見長、得到天下士子崇敬的泰斗級人物。

在這點上,劉健、李東陽和謝遷都是翰林出身,且在翰林院、詹事府、禮部供事多年,曾參與弘治立朝之後大多數禮部會試,殿試讀卷官也不落下,可謂桃李滿天下,在學子和儒官中德高望重。

至於馬文升和劉大夏雖然有治國之才,也是進士出身,但始終是部堂,皇帝知道你們能幹,但讀書人可不會把你們當神一樣供着。朱祐樘衷心希望內閣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除了能當好顧命大臣,成爲兒子的先生和指路明燈,所以讓三人同時兼領經筵日講,就是爲了保持兒子學業不受影響。

其實還有一點,朱祐樘不會說,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也不敢想。

弘治皇帝之所以只安排三位內閣大學士作爲輔政大臣,馬文升和張懋這兩位執領朝廷文官和武將體系的大臣卻被排除之外,也是皇帝心中有主次親疏,朱祐樘怕馬文升和張懋會利用手上的權勢,結黨營私,謀朝篡位。

自古以來最難辨別的便是忠奸,許多篡奪皇位之事,都是那些皇家人眼中的“忠臣”做出來的,比如王莽,比如楊堅,又比如趙匡胤,主少國疑的情況下最容易發生篡位,朱祐樘心中也在防着馬文升和張懋。

但朱祐樘的確多慮了,馬文升都已經七十多歲了,作爲文官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根本就沒有造反之意,就算他造反也沒多少人擁戴。

張懋是世襲的英國公,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雖領軍政,但同樣一身儒官氣息,生來富貴,沒有體會到社會底層生活的艱辛和無奈,唯一想的便把自己的公爵之位傳承下去,爲何要做謀逆的叛賊而招致千古罵名?

自古以來造反的權臣,或在天下大亂時趁勢而起,或是從朝廷的中下層官吏以及社會的中下層升斗小民爬起來,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不安分之心,一旦有機會他們敢於冒險謀奪皇位,成就大業。

……

……

李東陽的遺詔剛落筆,劉健、馬文升、劉大夏、張懋、外戚張氏兄弟等人前後腳抵達坤寧宮。

這些人都是朱祐樘臨終前傳召,就算不是顧命大臣,也要詳細交待一番,寄予厚望,讓他們輔佐好少太子,聽命於三位顧命大臣等等。

劉健作爲內閣首輔,此時他的身體已大不如前,到坤寧宮之後好半天他才反應過來一件事,皇帝分明是在臨終授命啊!

劉健不由望着旁邊正在哭鼻子的太子,再看看李東陽和謝遷,政事上,他對於李東陽和謝遷主持大局心甘情願,他入閣雖然比李、謝二人早,這幾年他只是佔着一個首輔之名,大小事項基本都是由李東陽和謝遷裁決,只是遇到一些難事,幾人纔會坐下來商量一番。

內閣三位大臣中,劉健並無爭名逐利之心,想法大致跟李東陽和謝遷一樣,老來能得安逸,過幾天清閒日子最好,如果皇家有需求那就再幹幾年,但若皇帝看着礙眼,隨時都可以迴歸田園過安穩日子。

不爭,是內閣三大輔政大臣的共同性格,也是朱祐樘的禮待讓他們感念皇家恩德,他們對朱厚照缺少亦師亦父的嚴厲,這也是爲何歷史上的劉瑾能趁勢而起。

單論弘治末年、正德初年內外大臣的權限,劉健和馬文升等人手上的權勢要遠遠超過劉瑾,就算劉瑾有皇帝的信任,內閣和六部要是聯起手來,弄死一個宦官還是很容易的,更何況皇宮內還有張皇后相助。

可最後的結果,就是劉瑾得勢,劉健、謝遷、馬文升等人退出政壇,最後還被強行污衊爲亂臣賊子,只有李東陽一人迫於無奈留在朝中與劉瑾虛以委蛇多年。

歷史上的李東陽,就是被劉健和謝遷等人給坑了,他們一甩手無官一身輕,劉瑾再恨劉健和謝遷又如何,可以用輿論把這幾人定爲“奸黨”,定了奸黨又如何,人家是兩朝皇帝之師,你敢殺嗎?

不敢!那你劉瑾就只能眼睜睜看着劉健和謝遷在祖籍安養天年,劉健和謝遷都是到嘉靖年間才相繼病逝,三位輔政大臣中最短命的反而是留在朝中的李東陽。

你劉健和謝遷不是坑爹嗎?

從官場上退下來,都活了二十年以上,劉健更是九十三歲高齡才病逝,卻不能在正德初年擔當跟閹黨鬥爭的責任,讓李東陽一個人在朝中跟焦芳、劉宇、張彩等閹黨相鬥,最後名聲還是劉健和謝遷等人給賺去了,李東陽反而被時人所罵,認爲他縱容閹黨令其做大。

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一七四章 才女的情懷第三〇二章 一點愚見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四二九章 降還是不降,這是個問題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二〇七一章 不做愚忠第二〇六五章 做買賣第一三〇〇章 明降暗升第九八三章 巧做文章(第三更)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三九八章 固執的女人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一〇九章 茶肆危機第四二七章 狀元卷和榜眼卷(第二更)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二四八五章 選址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一一一八章 私信和公函(第四更,求月票)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二六四章 詭異事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四六〇章 御賜墨寶(第一更)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一八三五章 大勢漸去第一三五四章 分憂(求月票)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五七三章 林黛進門(第九更)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八六六章 皮扒兩層(第三更)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一三二二章 驚天秘密(第六更)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九八四章 圍山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九六八章 實戰考覈第二四一三章 新立後?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八〇九章 心懷社稷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一六章 好事成三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二四九七章 小人不可用第一五八〇章 查無實證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