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三章 託孤

就在謝遷心中七上八下時,張皇后一臉悲慼地從裡間走了出來,朱厚照上去一把抓住母親的衣袖,着急地問道:“母后,父皇怎麼了?”

“沒事,沒事的,你父皇一定能逢凶化吉。”

張皇后啜泣着,不斷用衣袖拭去眼角涌出的淚水。

謝遷尚且不知道弘治皇帝的情況,但看樣子應該是有所好轉,就在他琢磨接下來該如何是好的時候,只見張皇后過來娉婷施禮,悽婉地說道:“謝先生,以後我和皇兒可就多仰仗您了……”

謝遷一怔,這話聽起來耳熟,恍若之前似在哪裡看到過,突然腦中靈光一閃,回憶起《宋史中》記載,話說宋皇后在宋太祖駕崩當夜,見到不是兒子進宮而是太宗到來,說了一句:“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

這是有臨危受命之意啊!

想到這裡,謝遷不由一陣毛骨悚然!

若皇帝真有什麼不測的話,皇后不會打算拉攏他作爲心腹,再利用他的影響力,在內閣中培植勢力吧?

謝遷一盤算,太子若然登基,接下來年老的劉健和因無後早就萌生退意的李東陽或許會致仕,內閣由他來領銜,而司禮監內若王嶽和蕭敬聽張皇后的還好,若不聽,張皇后完全可以派張苑、高鳳等人來替代這二位。

至於兵權方面,英國公張懋在皇帝病歿的情況下,不敢發動兵變,因爲擁立別的皇帝根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朱祐樘就這麼一個兒子,況且太子只是年少貪玩了些,並沒有大的過錯,憑何廢太子另立?只因怕張皇后專權?

歷史上幼子登基,皇后掌權的比比皆是,真正成爲禍國殃民的女人並不多,就說輔佐明英宗的誠孝昭皇后張氏,最後也並未落得罵名,如今不止有張皇后,尚且有太后紀氏、太妃王氏、戴氏等數人,誰就敢說張皇后一定會把持朝政不肯歸權?

就算張皇后垂簾聽政,你張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撥亂反正?

張懋只是外姓的公爵,而非皇姓,張懋祖上幾代都是忠良,張懋可不想讓張家的名聲毀於一旦。

張懋不敢有動作,至於別人就更不敢了,那麼張皇后慢慢就會將張鶴齡、張延齡兩兄弟在軍中和朝政中的地位提升起來,讓他們把持軍政。

以謝遷對張氏兄弟的瞭解,這二人都是擅長拍馬屁的主,但沒有多少真本事,給他們機會,他們未必能成事。

況且,張懋等勳貴也不是吃素的,張氏兄弟掣肘頗多,並不敢爲所欲爲。

“不敢,不敢。”

謝遷這會兒不想站隊,就算要站隊,他也只能站在皇帝和太子一邊,不能跟張皇后靠得太近,免得被人懷疑投靠外戚一黨。

又過了大約一刻鐘,太醫走了出來,恭敬地說道:“皇后娘娘,太子,謝閣老,陛下醒過來了,要見你們。”

“醒來就好。”

謝遷心中暗自慶幸,若皇帝真就這麼沒了,那事情會很棘手。

張皇后趕緊拉着兒子,在謝遷的跟隨下重新進到內帷,到了牀榻前,朱祐樘仍舊在喘着粗重的氣息:“……朕沒事……”

朱祐樘只是說出這三個字。

還好沒事!

剛纔你可是差點兒被一口痰堵死,要不是皇后救治及時,恐怕就要讓少太子登基了。

謝遷再次瞥了張皇后一眼,這女人看來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至少她跟皇帝有着真情實意,難怪人家夫妻兩個能比民間夫妻的感情更好,想他謝遷家裡還有一妻一妾呢,朱祐樘卻能始終保持不納妃嬪。

“皇上,您一定不能有事,臣妾和皇兒……嗚嗚,都指望您呢。”張皇后哭哭泣泣道。

“傻話。”

朱祐樘埋怨妻子一句,言語間仍舊有氣無力,“這不是還有謝先生,以及劉少傅他們麼……謝先生,幫朕代擬詔書吧。”

“陛下……”

謝遷實在不想當出頭鳥。

如果就這幾個人在場,把遺詔給擬好,等劉健和李東陽等人來了後不好解釋,怎麼這麼巧剛好你留在內閣加班時就遇上皇帝臨終,你不僅適逢其會,連遺詔也是你一手擬寫,是否跟張皇后之間暗地裡有陰謀?

謝遷善於經營權謀,所以他想的比別人更復雜。其實劉健和李東陽等人都很相信謝遷的爲人,也明白謝遷只是嘴皮子利索,做事就沒那麼利落。偶爾刀子嘴損人損得厲害,但並無太大的野心。

就在謝遷遲疑間,突然外面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嶽傳稟:“陛下,李大學士到了,已在殿外等候。”

聽到這一句,謝遷終於鬆了口氣。

不管弘治皇帝是否要駕崩,至少有人來跟他分擔責任!

劉健年老體邁、腿腳不便沒及時趕到情有可原,你李東陽就住在皇宮西面太液池旁的太僕寺街,不管是從承天門還是西安門進宮都無比快捷,不早點來就說不過去了。

你李東陽在內閣中排序第二,地位猶在我之上,這下擬遺詔的事用不着我了吧?

朱祐樘聽到這話,臉上帶着幾分欣然,趕緊道:“李先生來了,快請,快請。”

“是,陛下。”

蕭敬領命後轉身出去。

雖然謝遷並沒有跟李東陽攀比之意,但見朱祐樘對李東陽的態度,跟對他基本一樣,之前所積累出來的感恩之心,這會兒沒那麼強烈了。

陛下臨終,面對自己曾經的先生,看誰都好像親人一樣,要託付兒子,沒有兄弟可以相信,那也只有找自己的先生。

畢竟是自己最尊敬的人。

謝遷最怕的事情是擔責太大,招惹非議。

皇帝或許臨終要託付兒子,謝遷自己知道只是湊巧這天留在內閣加班,因爲劉健和李東陽總是拿各種藉口請假,導致內閣奏本大量積壓,得加班加點才能擬完票擬。再加上謝遷不怎麼顧家,這兩年十天至少有七八天他會留在文淵閣過夜,被他撞上的概率最大。

但別人不知道箇中內情。

對謝遷有成見的人難免會想,爲什麼皇帝不找別人就找你一個,莫不是你用手段矇蔽聖上,連皇宮對外聯絡的渠道也被你封閉,以至於皇帝最後就找你一人來商議,你是想趁機獨攬朝政吧?

謝遷在治國之才上或許不如劉健和李東陽,但他在鑽研權謀時卻比別人考慮得更全面,所有方方面面的事情預先都想到了,而且他是個標準的儒官,做事想的總是中庸自保,這令他在遇到大事時,總想退縮,無法做到當機立斷。

**************

ps:好吧,天子承認了,自11月1日起,天子就參加閱文集團組織的作者沙龍,到曰本旅遊七天,加上往返上海的兩天,一共耽誤九天。在外面沒法查資料,所以不管是打仗還是寫朝堂,都不盡如人意!

大家先湊合着看吧,今天已經是六號了,還有四天回家,到時候不管是更新速度還是質量應該都會起來!

再次謝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

第二二七三章 見功臣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一七二七章 回京在即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一七八五章 送行第一八八七章 因愛生恨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四〇五章 居心不良(第三更,賀新盟主)第一〇四一章 推卸責任(第二更)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六五二章 危機重重第二二九八章 躲清靜第二〇五八章 戰時衙門第一二八四章 奉調入城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五二八章 頓悟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二三三章 遊船河(第三更)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一五一六章 兜兜轉轉第七四〇章 小郎他娘死的早第一五〇〇章 體貼的男人第一九五五章 血書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六八七章 迫返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四二六章 三份疑難雜卷(第一更)第九七五章 虛驚一場第二三九二章 用意何在第二〇六一章 離間計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七六九章 爲功勞發愁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九〇〇章 秉燭夜話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二一六九章 最信任的人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一三七三章 同遊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二三一〇章 危機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二一二〇章 臨場考覈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四〇九章 冷暖自知(第七更,盟主加更)第一三九九章 各有追求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二四一二章 悔過自新第二〇五六章 誰對誰錯第八八〇章 借船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二三八七章 能人輩出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一二三章 最後幸福夜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