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

王鏊本來給沈溪定的,是讓沈溪跟着別人去進講,每次最少跟兩人,沈溪連個副手都不是,每次在旁跟着遞個講案就可以了。

如今弘治皇帝讓沈溪單獨講二十一史,沈溪就有自主發揮的權力,沈溪講什麼是不用報批的,只是講完之後留檔,連王鏊也不能干涉沈溪的課業內容和進度。

只要是二十一史的內容,沈溪怎麼講都可以。

沈溪準備將二十一史當作通俗史來說。

要知道二十一史都是紀傳體,無法將歷史的變遷通過細節的方式表現,跟後來學歷史的編年體有很大區別,沈溪可以改變這一點,他講《宋史》,就是將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這段歷史用長鏡頭的方式,把一個個獨立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並且有一個“宋朝與金國交兵”這麼一個主線在裡面,把所有的人情事都囊括其中。

只要把歷史當成故事來講,其實歷史也可以很生動,只是這時代的人刻板教條,不明白這個道理。

就算有人明白,也難以將歷史通過紀年的方式一層層記錄下來,總結敘述。

讓這時代的人去說歷史上的某個人物,某個皇帝的作爲,他們能說得頭頭是道,可問他們兩件事之間相隔多少年,中途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很難查證,就算說出來也是錯漏百出。

中國編年體的歷史,是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編撰出,光在歷史這一門學科上,沈溪就比同時代人多了幾百年的優勢。

沈溪對於太子朱厚照學史的進度不太瞭解,回頭還要跟以前講二十一史的講官問詢進度,好做講案。

其實沈溪可以提前備好講案,因爲他準備將二十一史從《史記》到《元史》,先通俗地講一遍,讓太子知道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告訴他有多少個皇帝不是壽終正寢的,有多少個太子因爲爭奪皇位與兄弟骨肉相殘,最後連皇帝都沒得做。

當然,沈溪不能把意圖表現得太明顯,而是把這些事穿插到歷史中去講,這樣就算有人懷疑他講這些歷史的動機,他也大可以說,我只是按照歷史的發展講二十一史,可沒有要嚇唬和誤導太子之意。

謝韻兒正在爲回汀州作準備,這次回去,她除了要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外,還要給家裡人帶些京城的特產以及禮物。

沈溪沒法陪她返鄉,只能想辦法多給她採辦一些東西。

京城之地繁華無比,能買到的商品太多,很多都是汀州偏遠之地見不到的。

這天沈溪正在寫講案,謝丕又前來拜訪,與上次帶謝恆奴出來不同,這次他是單獨前來。

謝丕此番也不是請沈溪去參加什麼文會,而是來跟沈溪討教關於“心學”的理論知識。

“……學生聽過沈翰林的高見,回去之後輾轉反側研究多時,仍舊未能理解其中之深意,學生特地來求教,不知沈翰林可否賜教?”

沈溪知道,謝丕來多半不單純是爲了討教學問,而是尋找機會與他親近。

本來一個閣老家的公子,沒必要跟沈溪這麼一個新晉翰林走得太近,但或許是謝丕真的佩服沈溪的才學,第一次見面後就粘上了,上次來是藉口詢問畫的真僞,這次乾脆以討教學問爲由頭。

沈溪道:“在下所說理論,與理學有所衝突,謝兄難道不怕學到以後,會於科舉之途有所妨礙?”

謝丕笑道:“家嚴自小便說,做學問要博學廣納,不能偏聽偏信一家之言,學生正是覺得沈翰林的話有理,纔來求教。”

“對於未知的學問多加探討,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

謝丕或許受到謝遷的影響,在思想上非常開明,能很快採納吸收新的知識和學問,這也跟他的出身有關。

想他一個閣老的公子,被寄予厚望,在做學問上不用瞻前顧後,反倒是寒門出身的士子,他們爲了進學,一定要迎合時代的潮流,不能推陳出新。

所以要爲心學立言,最好是從上層士子中打開突破口,只有這種思想爲社會容納,才能令中下層的士子開始思考和接受。

沈溪突然想明白這一點,眼前豁然開朗,謝丕或者就是他爲自己立言所需要的“代言人”,他不管有什麼新主張,其實可以讓謝丕來爲自己廣爲傳播,讓謝丕跟他身邊那些世家出身的上層士子探討心學內容,進而讓更多人知道正有這樣一個理論在形成。

只是謝丕這些人目前只是生員級別,尚無法引起社會的轟動效應,若是一羣翰林聚在一起探討心學,或者連整個京師的儒學界也要重視。

不試試,又怎知成與不成呢?

沈溪道:“在下近日再讀朱子之作,偶有感懷,便整理出一些淺見來,倒也願意與謝兄分享與探討。”

沈溪沒有在謝丕面前居長,從年歲和未來前途上說,這位閣老的公子相當不凡,而且年歲也比他大,他需要謝丕來爲他立言,那就要好好利用這塊目前還很“天真”的璞玉。

若謝丕在社會上多打磨幾年,就會變得跟他老爹一樣老奸巨猾,根本就不能指望他爲自己做事了。

謝丕果然沒有懷疑,能得到沈溪的賞識,他頗爲高興。

這種高興,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虛榮心。

沈溪在年輕士子中擁有很高的聲望,別人對沈溪充滿羨慕嫉妒恨,但也不得不佩服沈溪年少有爲。

你看看,我是謝閣老的兒子,我跟狀元郎走得如此近,你們能行嗎?

沈溪之前就整理了一些心學方面的內容,再加上臨時記錄下來的,足夠謝丕拿回去消化一段時間。

這些內容,大多出自王守仁的《傳習錄》,也有很多是後人總結出來的,配合沈溪自己理解,較原本的心學體系更爲完備。

“學生拿回去必定仔細研究。”

謝丕得到沈溪所賜理論,喜出望外,其實作爲一個有志的年輕人,他能感覺出沈溪理論的高深,這就好似沈溪第一次拿出心學理論來考院試,就算是理學出身的劉丙,也驚歎於文章之中所蘊藏的知識,而將沈溪錄取。

社會的開明,更有利於沈溪立言。

沈溪送走謝丕後,心裡在想,若謝遷知道他兒子被人這麼利用,會不會過來跟他犯急?

不過,你謝遷在朝堂行利用我幫你做事,我私下裡利用你兒子幫我立言,大家彼此彼此,當作扯平了。

九月十九,沈溪第一次給太子講二十一史,這天沈溪把自己的講案拿好,與侍從官一起到文華殿後廡,太子卻沒有到。

或許是沈溪來得稍微早了些,太子晚上喜歡嬉鬧,通常早晨都起來得很晚。

直到日上三竿,朱厚照纔在劉瑾等人的陪同下到了文華殿,見到沈溪,朱厚照打個哈欠道:“又是你?”

一屁股坐下,朱厚照有些不滿道,“上次你跟本宮說,有促織能互相鬥,我問過人,促織就是晚上叫的蛐蛐,抓了兩隻來,連碰都不碰一下,你根本就是胡說八道嘛!”

沈溪笑了笑,很顯然朱厚照不懂得如何鬥蛐蛐,就算把兩隻蛐蛐放在一起,也要用草和小木棍去挑撥。他不由看了劉瑾一眼,就算太子不懂,劉瑾能不懂?劉瑾以後所進獻的玩物喪志的東西多不勝數,只是眼下弘治皇帝對太子的學業看得緊,劉瑾不敢教授而已。

沈溪做出驚訝的表情,誇獎道:“臣所知,不過書本所得,看來不能盡信。太子去僞存真,令人佩服。”

朱厚照擺擺手:“行了,我不想聽你廢話。今天講什麼?”

人不大,脾氣倒不小。

此時的朱厚照翹着二郎腿坐着,沒有一點太子的儀容風範,也就是皇帝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對他溺愛至深,令他從小就缺乏皇族子弟應有的良好修養。

沈溪翻開講案道:“臣今日所講,乃是隋唐的一段典故。”

朱厚照瞪了瞪眼,沒太聽懂,旁邊的劉瑾立即問道:“沈大人,您要說明白,到底是《隋書》還是《唐書》?教太子學問,可絲毫馬虎不得。”

在大明朝,所說的《唐書》是宋仁宗下詔,由歐陽修等人所編撰的《新唐書》。

二十四史中,《隋書》和《新唐書》的地位非常高,因爲編撰《隋書》的是魏徵等人,而編撰《新唐書》的又不乏歐陽修、宋祁、範縝等名儒大家,這兩本書的文學造詣那是相當高。

而且隋、唐兩代爲中國歷史中期奠定華夏文明巔峰的兩朝,曾開創四海來朝的盛世,因而爲後世史學家所推崇。

但沈溪所講,不是《隋書》和《新唐書》裡面的內容,而是一部經過他改編、具有編年性質的隋唐斷代史。

沈溪沒有回答劉瑾,而直接開始他的講課內容,先從“楊堅代周立隋”開始說起,說的是周靜帝六歲當皇帝,楊堅爲輔政大臣總攬朝政,結果到周靜帝八歲時,就被迫禪位給楊堅。

楊堅即位後,找人將周靜帝害死,隋朝由此開啓。

楊堅也算明君聖主,但子嗣爭奪皇位,楊廣繼位,爲戰爭和修運河而令百姓疾苦,天下變亂四起,隋朝三世而終,又是小皇帝被迫禪位。

幾位皇帝不得善終,這讓朱厚照聽了不禁神情一緊。

************

ps:第十三更送上!

這一章送與所有支持《寒門狀元》的書友!知道嗎,您親手創造了歷史,今天本書已經增加了515張,幾個站的加起來超過130人,同時在風雲榜上衝上了第十四位的好名次!

嗚嗚嗚嗚,天子向你們鞠躬致敬!謝謝!

這章雖然發出來了,但天子想看看我們的極限在何方,拜託大家繼續投票,因爲現在每一張都在創造歷史!

拭目以待!

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一四四章 棟樑之才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二二六七章 艱難的選擇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一八五七章 護送潛逃第二〇〇七章 背後的支持第二〇八六章 拂袖而去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一一四六章 援兵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四〇六章 北鎮撫司(第四更,賀新盟主)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四四二章 司空見慣第二五四三章 漏洞百出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二六六九章 撤兵第一〇五八章 避戰(第三更)第二一一八章 堅持第八二〇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一更)第一四五九章 虛報第一〇四八章 自不量力的熊孩子(第三更)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二四三八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二二五三章 心狠沒道理第一九二九章 沒對比就沒傷害第五六九章 母女之情(第五更)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四八五章 勞有所償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一八八八章 針鋒相對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一二六三章 良心何在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三五九章 入太學讀書(第六更)第九十六章 惠孃的牽絆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二四三一章 封公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一九〇一章 宣府建行在第二一九六章 平靜的戰爭第一九〇四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五八〇章 提堂審案(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五八七章 聞風而動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一三四五章 政治危局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六七四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一九二三章 分權領兵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一三八一章 羣龍無首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三章 我要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