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

禮部尚書徐瓊就算再不濟,那也是弘治皇帝的近臣,當初張皇后兩個弟弟張鶴齡、張延齡封爵,徐瓊可幫了不少忙,連時任首輔大臣劉吉因不肯撰寫誥文,都被弘治皇帝勒令致仕。弘治三君子之一的王恕上書皇帝,亦不被採納,足見弘治皇帝對自己妻族之人的偏袒。

元守直道:“還請二位尚書多多提點。”

周經笑了笑,明顯元守直這是客氣話,元守直並未第一次當殿試讀卷官,上一次是在弘治九年,元守直時任通政使司通政使,但畢竟以往的殿試讀卷官沒有己未科這一屆這麼隆重,內閣大學士加翰林學士加七卿中六卿這麼豪華的讀卷官組合,顯然弘治皇帝想藉此堵上天下士子的嘴。

反倒是周經自己尚未有過殿試讀卷官的經歷,而馬文升擔任兵部尚書多年,這已是其第三次當殿試讀卷官,可以說是經驗豐富。

周經行禮道:“在下還要良弼你提點纔是。”這也是客氣話。殿試讀卷官必須是進士出身,這是規矩。一個進士,就算沒擔任過會試和順天府鄉試的主考和同考官,至少也明白流程,分辨得出文章好壞,而殿試所考察內容並非八股文,乃是天子出的策問題,一堆讀卷官,就算自己判斷不出文章的好壞,隨大流即可。

讀卷官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那幾位翰林學士和內閣大學士,翰林學士負責選拔優異的文章,內閣大學士則負責審閱之後呈遞天子,至於周經、馬文升等人,也就跟着看看,給個批語,壯壯天子聲威而已。

天子此番召見衆臣是在文華殿內。

文華殿位於外朝協和門以東,與武英殿東西遙對,武英殿爲平日皇帝齋居及接見大臣的地方,而文華殿作爲太子視事之所,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但凡殿試閱卷,皆在文華殿內。

殿試頭一天,大臣奉詔前往文華殿,其實就已經知道自己要被任命爲次日殿試讀卷官,這對大臣來說,算得上是皇恩浩蕩,天下士子由你來代天子選拔,以後他們既是天子門生,也算是你的門生。

衆大臣未至文華殿外,便見前面過來一人。

衆大臣,無論是內閣大學士,還是翰林學士,又或者是六部主官,皆行禮問候,正是英國公張懋。

張懋年近六十,乃靖難功臣張玉後裔,父英國公張輔,追封定興王。他九歲襲父公爵,常從憲宗閱騎射西苑,他三發連中,帝賞賜金帶,遂命掌中軍都督府提督,歷掌京營和五軍都督府等軍職。後加太子太傅,進太師兼太子太師。

作爲大明最顯貴的勳臣,張懋可以說是超然於朝臣之外,但其本身並不會干涉朝政。

作爲太師兼太子太師,張懋很多時候會替天子行事,而弘治年間殿試結束後,所有進士將會接受賜宴,而通常代天子主持宴會的就是張懋。

等張懋離開,周經湊過頭詢問馬文升:“以往張老公爺即便要代天子賜宴,也要等金榜公佈之後,卻不知今日張老公爺進宮所爲何事?”

馬文升看了元守直一眼。

從宮門過來,元守直一直跟着他和周經,雖然三人算是好友,但到底親疏有別。正因爲元守直這個大燈泡在,馬文升這一路上都沒怎麼跟周經說話。

馬文升和周經一個是兵部尚書,一個是戶部尚書,平日裡見面肯定會爲人留意,這次難得湊在一起進宮,本來想要說說關於戶部盜糧的案子。

這案子背後牽扯甚大,涉及到地方軍政大員以及朝廷六部中的一些蛀蟲。正因爲牽扯麪廣,此案才一直秘密進行,因爲從馬文升獲得的情況看,此案跟外戚張氏有莫大牽連,就算不是張鶴齡和張延齡兄弟做的,背後也有他們的利益糾葛在裡面。

除了二人,別人根本就不敢打朝廷庫糧的主意,這可是要誅滅九族的大罪。

馬文升悠然道:“或者跟你想的一樣。”

隨後二人對視一眼,同時笑了起來。

顯而易見的事情,弘治皇帝召見張懋,絕不可能單單隻說殿試後賜宴進士之事,肯定包括這次盜糧案。

張懋怎麼也是執掌兵權的勳臣,屬於皇帝信得過的人,有些話皇帝不方便跟文臣們說,但這種心腹,還是要召來說說話,詢問一下意見的。

馬文升看了看元守直,當作提醒:“陛下這幾日躬體有恙,一會兒可要小心回話。”

說什麼皇帝身體有恙是假,其實心煩意亂纔是真,主要是這些天皇家的事情多少有些不順。

一來是小公主剛剛夭折,這讓皇帝和皇后心情沉痛,再加上太子朱厚照生病,御醫那邊雞飛狗跳,看樣子病得不輕。

怪就怪朱厚照從小嬌生慣養,有個弟弟出生不久就死了。作爲弘治皇帝的獨苗苗,未來的天子,而且老爹老孃是患難夫妻,相敬如賓,對他格外寵愛,從小就喜歡東奔西跑。

按照御醫的說法,太子是染了病邪回來,其實就是生了不知名的怪病。

皇帝那邊正爲女兒夭折、兒子生病頭疼,這頭府庫盜糧案發,朝廷一合計,頭些年朝廷所失庫糧,足夠養活十幾萬大軍,要不是馬文升領兵征戰西北,還真沒人知道原來地方糧庫如此空虛。

這還不算,舉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禮部會試又發生鬻題案,事情鬧得越來越大,將唐寅、徐經這等涉事人拿下還不算,現在輿論又說朝廷偏袒,主考官程敏政沒被下獄,同時會試會元也可能牽扯進鬻題案中。

就在這節骨眼兒上,眼看春汛又要到了。

弘治皇帝當天子這些年最大的心病還是在如何治理黃河,一到春汛,黃河基本要出事,誰去主政都沒用。

衆臣進入文華殿內,天子早早就到了。

三位內閣大學士站在最前面,馬文升拿着笏板走在當中位置,等所有人站定,弘治皇帝仍舊在看龍案上的奏本,顯得無精打采。

弘治皇帝是成化帝第三子,同時也是成化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他的母親不過是宮中宮女,爲成化帝臨幸之後生下他,到他六歲時,成化帝才知道有這個兒子,立他爲太子,但隨即他的母親便暴死。

衆所周知,成化帝一輩子最喜歡的女人是萬貞兒,甚至在萬貞兒死後不久,成化帝便相思成疾而去,弘治皇帝就算是自幼被立爲太子,也是生活在皇宮權力鬥爭的陰影下,而他與張皇后能相敬如賓,也正因爲如此。

弘治皇帝朱祐樘十八歲繼位,到此時年不過三十,還算年輕,不過他身體因爲童年經歷體弱多病,曾一度相信佛道養生之術,輕信妖言惑衆的太監李廣。

就在去年,李廣勸朱祐樘在萬歲山上修建毓秀亭,結果亭子剛修好,小公主便夭折,李廣畏罪自殺。朱祐樘竟然相信李廣家中有什麼天書,派人找尋,可天書沒找到,卻發現李廣受賄的證據,原來朝中許多大臣給這個得寵的太監送禮,朱祐樘這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識人不明。

劉健作爲內閣首輔大臣,見弘治皇帝對一衆朝臣愛搭不理的模樣,先行行禮道:“臣等,問躬安。”

衆大臣皆都躬身行禮。

朱祐樘微微擡起頭來,看着在場之人,道:“朕躬安,平身敘話就是。”

衆大臣皆都直起身子,不過要低着頭,不能與天子對視。朱祐樘讓秉筆太監將一份制誥轉呈給劉健,道:“朕明日所頒之詔書,與衆卿家一覽。”

在場的大臣知道,這是弘治皇帝明天要對衆參加殿試的貢士所發的制誥。

天子親自作爲出題者和監考者舉行殿試,選拔進士,首先天子要對衆參加考試的貢士說幾句話,這些話就好像是演講稿一樣,既要文采斐然,還得表現出天子的威儀,以及天子對衆貢士的禮遇和期盼。

這種詔書,一般都是由內閣大學士代爲草擬,皇帝拿到後,到時讓太監宣讀便可,並不一定非得要皇帝親筆所就。

但這次己未科殿試,弘治皇帝顯得格外重視,居然親自草擬詔書,讓大臣來提出意見修改。

劉健作爲內閣首輔,先行看過,再傳閱與在場衆多大臣,除了李東陽和謝遷兩位次輔和翰林學士需要認真推敲上面的字眼外,別的殿試讀卷官只需要將文章通讀一遍即可,因爲就算要修改這篇制誥,也論不到他們。

等所有大臣都傳閱完畢,制誥重新回到朱祐樘手中,朱祐樘道:“衆卿有何見地?一併說來……”

弘治皇帝這番話看似問這篇制誥的內容,但其實諮詢的是本次禮部會試鬻題案。

從弘治十二年開始,朱祐樘留中不發的奏摺明顯增加,甚至惹來外間的非議,說是內閣大學士堵塞言路,但其實是朱祐樘治國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近來開始走下坡路。

鬻題案發生後,李東陽及時把鬻題案大事化小,甚至上奏朱祐樘,但朱祐樘卻把案子給拖了下來,沒把程敏政下獄拷問,反倒將舉報人華昹,以及兩名涉事的考生徐經和唐寅給下獄,頗令人費解。

就在衆人緘默不語時,突然有方正敦厚的聲音傳來:“臣以爲,科舉取士爲國祚之本,涉事人等,必須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雖然衆大臣都沒側頭,卻知道說這話的是刑部尚書白昂,正法紀正好是刑部尚書的職責所在。

************

ps:第六更到!

不知不覺寫到這兒,這段情節本想一筆帶過,但如果不把朝廷形勢說清楚,沈溪參加殿試不會讓人信服,所以儘管有拖戲之嫌,天子還是得咬牙寫。

估計還有一章就進入正題,天子雖然很累了,但不想休息,先把這章寫完,明天就會是暢快的情節了!

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一六二六章 閹黨第四八六章 你不覺得臉紅嗎?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〇三七章 打鐵還得自身硬(第四更)第一一二四章 真假難分(第二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二〇八二章 分化離間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二六七章 上門來請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一二三二章 先行聯絡第四五九章 大宴(第八更,謝所有書友)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一七八四章 接踵而至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六一七章 校場演炮(第四更)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二五章驚魂旅途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四〇〇章 千里尋夫(第十更)第一二五一章 你領兵,我善後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二九五章 火速馳援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二三一一章 真可怕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一二七〇章 能力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一一六一章 日常第一四〇六章 白撿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二〇三章 步兵方陣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一七八〇章 隱忍不發第四九三章 三堂會審(第六更)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二六一八章 君臣重逢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二三八四章 移駕審案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樓第五一四章 大明第一聰明人(第二更)第一七九七章 死皮賴臉第九九八章 根基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一〇四章 姐妹齊心,其利斷金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